睫状体黑色素瘤指由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组成的睫状体区黑色素性肿物,其组织发生于睫状体基质内的黑色素细胞,早期由于部位隐蔽、瘤体较小。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故临床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通常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均已很大。一旦确诊,多数应施行眼球摘除术。
目前睫状体黑色素瘤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与种族、家族、内分泌因素有关。
从事相关接触紫外线的职业容易诱发该病,比如电焊工作等。
睫状体黑色素瘤较罕见,睫状体黑色素瘤占葡萄膜黑色素瘤的9%~12%,多见于50~60岁患者,85%的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于脉络膜,男女发病率相近。左右眼发病无差别,双眼患病的罕见。白种人、男性更容易患病。
睫状体黑色素瘤好发于白人、男性以及电焊工人。
睫状体黑色素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视力下降、瞳孔变形等症状,堵塞房角,导致眼压升高,继发青光眼。
初期由于肿瘤位于虹膜后面。常不易发现。当肿瘤发展到一定大小将虹膜向前推移,或部分虹膜根部被推至角膜后面,甚至使虹膜根部脱离或引起瞳孔变形时方易被认出。
多数病例需散瞳检查后,发现睫状体区一黑色肿物,并可突向虹膜根部或前房内,极少数睫状体黑色素瘤呈弥漫性生长。表现为整个睫状体区弥漫性不规则增厚,称为环状黑色素瘤,肿瘤相应部位的表层巩膜血管扩张和灶状色素沉着通常是本病的重要体征。
睫状体黑色素瘤可堵塞房角,导致眼压升高,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虹视、眼胀、眼痛、头痛、眼红、视野范围逐渐缩小、夜盲甚至失明等。
睫状体黑色素瘤可并发玻璃体混浊,患者眼前好像有飞蚊、黑影、云雾飘动。
瘤体挤压晶状体导致患者屈光状态改变,可出现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
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痛、眼红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明确是否为睫状体黑色素瘤,并进行相关治疗。
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瞳孔变形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去眼科进行检查治疗。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眼睛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眼痛等)
症状出现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在T1WI像上呈高信号,在T2WI像上呈低信号,这是由于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出一种稳定的游离基所致,可清晰的显示肿瘤大小及累及范围,对肿瘤性质的判断意义较大。
取患处样本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观察睫状体的病理学变化。
为眼科常用的光学仪器,可对眼部做全面的检查,可辅助诊断。
可以清晰地显示角膜、前房、晶状体、睫状体等组织结构,尤其是可以清晰地显示后房结构。
可显示眼球内肿块,可见到睫状体“挖空现象”与“凹陷征”,还可显示伴发的视网膜脱离及球外扩展情况及有无视网膜脱离。
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眼红、眼胀痛等睫状体黑色素瘤症状。
B超显示眼球内肿块,可见到睫状体“挖空现象”与“凹陷征”。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多呈结节状,色素深浅不一,分布不均匀。
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T1加权为高信号,T2加权为低信号。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显示部分区域虹膜膨隆、前房变浅,或晶状体移位、不明原因的晶状体混浊等改变。
眼睑部位的血管瘤,生长速度快,容易遮挡眼部的视线,从而影响眼睛的功能。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睫状体囊肿的表面光滑,无进行性生长,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淡粉色,无色素,增生的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是构成肿瘤的主要成分。上皮增生形成不规则条索样或巢状结构,胞质淡染,细胞间可见有较多的呈粉染、无结构的基底膜样物,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边界清晰,表面光滑,瓷白色,无色素,组织致密。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病变内回声均匀,回声强。
临床上确定肿瘤部位、组织来源、病理类型后决定治疗方案,由于睫状体黑色素瘤多为恶性肿瘤,一般采用摘除眼球的方法。
睫状体黑色素瘤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主要适用于肿瘤继续发展、肿瘤累及视神经、肿瘤较大可致失明、继发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者,但在适宜条件下,有希望挽救视功能的应争取保留眼球。
肿瘤已向眼外蔓延者,可考虑眼眶内容摘除术,手术后应密切观察,定期进行眼部和全身复查。
适用于黑色素瘤不大、高龄患者、单眼患者,这种治疗可杀死肿瘤细胞。
睫状体黑色素瘤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病理分型、肿瘤位置和大小、是否有并发症以及基础身体状况等,易早期转移,分期级别越高,复发率就越高,预后极差。
若黑色素瘤仅局限在睫状体,经过及时正规治疗,有治愈可能;若已经扩散眼球其他部位,即使正规治疗,也难以治愈。
黑色素瘤发生全身转移时可导致患者死亡,一般在发病5年内死亡。
患者治疗后遵医嘱定期复查,复诊时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查,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一般在术后2~3周进行第一次复查,判断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之后每2~4周复查一次,半年后改为半年到1年复查一次,复查时间不少于5年,最好能做到终身定时复查。
患者可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尤其是优质蛋白质,注意清淡、易消化,以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宜吃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瘦肉、牛奶,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各种蔬菜和水果。
避免进食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饮食。
戒烟、戒酒,少饮用咖啡、浓茶。
患者术后适当进食粗纤维饮食,促进排便,以免便秘时腹压增加,导致眼压升高时影响伤口愈合。
睫状体黑色素瘤患者日常生活中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使用患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加强术眼保护,保持卫生,避免挤眼,勿用手揉眼。洗脸时应使用温水,防止水温过热刺激术眼,且洗脸动作要轻柔。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但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
密切监测病人症状,如出现健侧眼视力下降、眼球疼痛肿胀、眼前出现黑影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术后初期外出时用敷料遮盖术眼,1个月内应避免风、沙、阳光等的刺激;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咳嗽、打喷嚏等,以防眼内出血、伤口裂开等。
具有黑色素瘤家族史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需定期体检。
睫状体黑色素瘤的病因尚不明确,无有效预防方法。如具有黑色素瘤或恶性肿瘤家族史,需定期体检。
4602点赞
[1]李静,葛心,马建民.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误诊黑色素瘤一例[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05):781-782.
[2]颜雪峰,杨殿军.睫状体黑色素瘤误诊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0]:98.
[3]白俊兴,黄永志,杨兰芬.睫状体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4):363-364.
[4]黎晓红.200例眼碱性烧伤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7):3696-3697.
[5]胡建群,王亚丽.睫状体肿瘤的超声诊断[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
[6]沈伟锋.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一例[J].实用防盲技术,2007,2(2):2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