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肘关节融合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一般在胚胎发育第5周左右,中胚层软骨支离开躯干发育成熟,形成尺桡骨过程中,近端未分离所致。先天性肘关节融合可单独发病,也可与其他畸形同时存在,如尺骨缺如以及腕骨、掌骨或指骨融合或缺如,当独立存在时,常影响双侧肘关节,发病与性别无太大关系。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的发病机制不明确,多认为是胚胎时期的肘关节发育障碍所致,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胚胎在发育第5周左右,中胚层软骨离开躯干发育成熟,形成尺桡骨的过程中近端未进行分离所导致。部分研究认为是胚胎发育时期纵向分节发育障碍所致,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遗传概率大约为30%。
本病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患病比例为0.002%,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本病好发于有先天性肘关节融合家族史的新生儿。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强直、手臂畸形,前臂活动受到限制,长时间不治疗可导致肌肉萎缩,手臂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肘关节畸形、手臂旋前畸形,前臂活动受限,长久不治疗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可发生肱桡、桡尺或肱尺关节的强直,肘关节功能丧失程度与肘关节融合的固定位置有关,肩关节盂或肱骨头发育不良或缺如可加重畸形及肩关节的不稳定。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可并发尺骨缺如,多为单侧发病并以右侧居多,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患肢一侧前臂细小、短缩并向尺侧倾斜,桡骨头脱位,前臂旋转功能受到限制,但腕、肘关节功能无障碍。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患者由于活动受限,长期无法正常活动,可导致废用性肌肉萎缩。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需要早发现、早医治,可有效提高预后,恢复手臂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因此发现患儿手臂畸形、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就诊,通过体格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等进行诊断。
如果发现儿童手臂畸形、活动受限,应当立即就医。
患儿可及时到小儿骨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关节强直、活动受限等)
什么时候发现的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做过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有先天性肘关节融合的家族史吗?
通过体格检查,通常可基本明确本病。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是一种骨性的连接,早期X线显示可能只有某一个关节骨性融合,随年龄增长,肘部三个关节骨性融合才逐渐显著。注意在婴幼儿时期,由于肘关节融合为软骨性,X线检查可能显示不出来。
婴幼儿期,关节融合可能为软骨性,X线片上显示不出来,可以用MRI进行检查。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如手臂畸形、活动受限,结合X线摄片以及MRI检查,显示肘关节融合即可作出诊断。
本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特征,一般无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早发现、早医治,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恢复手臂功能,预后良好。对于轻度旋前位患者或者腕关节、肩关节部分代偿的患者,可不进行手术治疗。
本病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若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还有收缩功能,可以考虑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单侧肘关节融合的患者,通过截骨手术将前臂固定在原本位置上,以部分恢复右肘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的能力。
对侧肘关节受累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肘关节成形术。
肘关节无骨骺者,到学龄可考虑进行截骨矫正,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一般可以治愈,预后良好。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影响手臂功能。
患者经积极规范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治愈率可达70%~80%。
本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与饮食调理的关系较小,注意健康饮食即可,手术患者初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饮食,加强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的摄入。
手术初期注意避免切口感染,注意切口周围卫生。后期加强功能锻炼,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进行手臂的功能锻炼。
患者应定时复诊,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果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由于先天性肘关节融合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主要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预后。
4889点赞
[1]潘少川.实用小儿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魏力今.先天性肘关节融合合并同侧第1、5掌指骨完全缺如—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1,4(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