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近视是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度数持续加深,且常伴有眼后极部的变形改变,包括巩膜变薄、脉络膜萎缩变薄及眼轴的增长,可伴有弱视、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症的眼病,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常见症状为青春期前出现视力下降,并持续性加重,可配戴矫正眼镜并及时更换,对继发全身或眼部变性疾病者针对病因治疗。手术治疗最常采用的手术为角膜屈光手术,必要时针对并发症治疗。
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关系密切。遗传方式主要为单基因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连锁隐性遗传等各种遗传方式。该病有家族史患者以及女性好发,可由用眼不卫生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诱发。
根据我国较大规模的家系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病理性近视眼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理性近视眼中有些家系有多代连续的垂直传递,每代多个个体的子代发病率均接近半数,较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的病理性近视眼基因频率较高(10%~15%),人群中杂合子频率约18%~24%。因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与表型正常者通婚时,每4~5次婚姻中即有一次遇上杂合子,而造成子代发病(假显性现象),因此不能见到垂直传递就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有极少数病理性近视眼家系仅男性发病,且有女性携带者传代等现象,较可能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用眼习惯不好,比如坐姿不端正、长时间持续用眼、用眼环境的光线差,不要躺着或者走路看书,这些都会增加病理性近视的风险。
户外活动时间过少、运动过少,学习时不会劳逸结合,过度用眼,导致眼部疲劳进而增加病理性近视的风险。
病理性近视致盲率高,常常在成年后眼轴还在继续增长,值得重视。病理性眼病发病约占总人口的1%,病理性近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到2050年,预计全球将有一半的人患有近视,病理性近视的发病率可能达到10%。
该疾病好发于父母有病理性眼病者以及女性。
常见症状为青春期前出现视力下降、近视度数持续加深、视物变色、视物有黑影以及失明的症状,同时该病情在远视力差的情况下也会有近视力降低的表现。该病情常见的并发症有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病变、黄斑出血等。
青春期前视力下降且渐行性加深,眼前有黑影飘动、闪光感,或自觉眼前有固定黑影遮盖。
由于眼球变大对眼底视网膜不断牵拉,特别是黄斑区的小血管因牵拉等因素而破裂时或者形成新生血管,就会造成黄斑出血,使中心视力受到很大损害。
当出血少时出现视物变色,出血多时病人自觉眼前有一块固定的黑影挡住视线。
高度近视病人的视网膜组织因变性萎缩,变得非常脆弱。当受到外力的突然冲击,促使视网膜破裂,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失明。
该病情还会有远视力差的同时近视力亦可低于正常,视野、光觉及对比敏感度等功能多表现异常。
因眼部组织变性及血液循环障碍,可形成晶状体混浊,引发白内障,表现为视物模糊,甚至可能会有色觉的改变、视野的缺失以及多视等现象。
近视眼患开角型青光眼的概率是正常人的5~7倍。近视眼的角膜曲率较大、房水流畅系数较低,易形成青光眼。因病程进展缓慢,病理性近视合并青光眼常被漏诊。
随着近视度数增加后,玻璃体腔也逐渐变大,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液化,有部分玻璃体浓缩成灰白色膜样或条索状混浊,患者眼前常出现如蝇蚊飞舞状或旗帜飘扬的感觉,视物模糊,严重的会造成玻璃体后脱离,患者眼球转动时眼前闪光。
视网膜脱离是中、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8~10倍。患者眼前会出现闪光、中心视力下降、视野有缺损。
屈光度达800度以上时患者易发生黄斑出血,表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或无新生血管)出血,呈暗红色,且同一位置易反复出血,这时视力会明显下降,多数视力小于0.1。
60岁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当供应黄斑的脉动络膜血管闭塞或消失时,黄斑区神经上皮细胞萎缩而发生囊样及盘状变性,中心视力会明显下降。
发生黄斑变性后,黄斑区存在长期营养障碍,易发生视网膜-玻璃体的粘连牵引,形成裂隙孔。严重时视力下降明显,一般在0.1左右。
近视眼因调节与集合功能的异常,可伴有外隐斜,若近视没有纠正逐渐发展可导致外显斜。眼肌平衡功能失调近视及早产儿高度近视,可伴有眼内斜。
该病情学龄期儿童出现视力下降、高危人群以及以确诊病理性眼病的患者伴有典型症状时建议到眼科就诊,做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眼压测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病情。
学龄期儿童出现视力下降应及时去医院眼科检查,明确是否由病理性近视导致。一旦发现病理性眼病的伴随体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父母任一方患有病理性眼病时一旦出现视力下降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病理性眼病的患者,突然出现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飘动、闪光感,或自觉眼前有固定黑影遮盖时应立即就医。
该疾病患者需要到眼科就诊。
什么时候发现视力下降的?
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患有病理性眼病?
在发现视力下降后有没有明显的进行性加重?
平时工作或学习时用眼习惯合理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视力表配合电脑验光测量裸眼视力,明确患者视力水平、测量矫正视力,明确视力水平下降是否因屈光不正导致。
可以初步确定眼底的病变,判断近视有无出现眼底损害及损害的程度如何,为下一步疗提供参考。
采用角膜地图仪、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径等。
在弥漫性病变轻度时,动脉期后极部有点状或线状斑,呈漆裂纹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亮度,但不扩大,背景荧光消失后,斑块经久不消失。重度病变后极部有萎缩斑块者,造影表明动脉期有广泛的点状、线状或片状荧光斑或呈强荧光区及弱荧光区。表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萎缩、可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充盈。
病理性近视根据遗传病史、临床发病特征,结合散瞳、验光及眼底检查等可明确诊断。如果家族中有病理性近视病史,患者屈光度数常大于-6D且有眼轴进行性变长,眼底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变薄,可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视网膜下出血即可确诊。
近视散光又称单纯近视散光,指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相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成像。在视网膜上成焦点的,反射出来的是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成焦点的,反射出来的是集合光线,因此要用凹柱镜矫正,两者可以通过视力检查进行鉴别。
患者无眼部器质性病变,近视度数进展缓慢成年后稳定,多小于-6.0D,屈光矫正后视力可达到或接近正常。而病理性近视有遗传倾向,发生年龄较早,近视发展快并逐年增加,眼轴进行性增长后巩膜葡萄肿明显,伴有眼底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及视功能障碍等,两者可以根据发病的年龄进行鉴别。
目前没有有效药物治疗,框架眼镜是首选,可以使用隐形眼镜,或者营养神经、能量合剂、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严重的进行后巩膜加固术,阻止眼轴延长,特殊情况可以考虑角膜激光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正。该病情手术的治疗周期一般在1~7天左右,但后期需要持续性配戴眼镜矫正。
病理性近视眼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应早期配戴矫正眼镜,并且要常戴。由于近视度数逐渐加深,眼镜应随之不断更新。另外可准备一副隐形眼镜,适时戴用,也要随着屈光度的加深及时更换。
对病理性近视出现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对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黄斑出血者,采取激光治疗及光动力学治疗;严重黄斑病损进行中心凹移位手术等。
继发于全身或眼部变病变的患者,需要针对引起病变的病因进行治疗。
可试用目前治疗近视眼的口服药物及点眼药物,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但应该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使用,禁止自行使用。
最常采用的手术为屈光性角膜手术,高度近视眼可选屈光度矫正效率高的一类手术,对进行性的病理性近视眼用阔筋膜、异体巩膜条带、硬脑膜或硅胶海绵等绕过眼球后极作后部巩膜加固。
能防止近视进展及减少眼底并发症的发生。
可阻止眼轴进行性延长和巩膜葡萄肿的进展,起到稳定近视度数,阻止和改善黄斑部视网膜变性的发生和发展,增加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液循环而起到改善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及其他细胞的功能、挽救视力的作用。
近视发生新生血管影响中心视力时,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
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法利用高温(44℃)引起血管栓塞的理论,用低能量的810nm不可见光激光作用于视网膜,使激光在深层吸收,局部缓慢升温,最终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封闭。
通过静脉注射能与脉络膜的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光敏剂,当光照射后激活光敏剂,产生光氧化反应杀伤内皮细胞,从而选择性地消除新生血管膜,而且不伤及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
病理性近视可引起眼部诸多并发症,预后不良,只能暂缓疾病进程,严重者致盲,但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该病情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做视力测试并进行矫正。
病理性无法治愈,只能减缓疾病发展进程。
该病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终生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视力。
该病情饮食方面无需特别注意,注意以健康饮食为主:
合理、均衡地分配营养物质,不要食用太多高糖、高蛋白食物,如油炸食品、烧烤类食物、动物内脏等。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核黄素丰富的食物,例如蓝莓、菠菜、猕猴桃、动物肝脏、豆腐、鸡肉、韭菜、牛奶等,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该病情需要患者注意用眼卫生,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定期检测裸眼视力和矫正后的视力。
早期配戴矫正眼镜并随着度数加深及时更换。
注意坐姿、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看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本要有30cm的距离,认真做眼保健操。
该疾病复诊时需要测量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
该病情的预防主要包括平时多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少食辛辣食物、忌烟酒,慎用血管扩张剂,防止眼底黄斑部反复出血,避免眼球的外伤及剧烈爆发性运动。筛查主要是针对初次发病的患者,明确是否为病理性近视。
对初次发现视力下降者应及时筛查,明确是一般性近视还是病理性近视,若是病理性近视应及早干预并治疗。
注意坐姿端正、头颈竖直,看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本要有30cm的距离。
不要长时间看书,建议在阅读40分钟左右后,向远处眺望10分钟。
不要在光线不足或强光的地方看书,室内明亮的地方即可。
尽量避免走路或乘车阅读。
每年进行视力体检,如儿童出现视远物经常眯眼,则需要及时就诊,避免耽误病情。
4867点赞
[1]刘影,樊莹.病理性近视的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18:74-75.
[2]张明亮.病理性近视并发症多[J].大众卫生报,2014.
[3]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6-248.
[4]智淑平编著.近视眼防治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01:16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