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头绦虫病是由阔节裂头绦虫寄生人体肠道所致的疾病,该病多见于有生食水产品习惯的人群。轻症感染者症状不明显,重症感染除了引起肠道症状外,还可能引起贫血、肠梗阻、胆管炎等并发症。可应该化学药物进行驱虫治疗,一般经过积极及时的治疗可以治愈。平时食用鱼肉时建议加热烹调,饲养宠物者应处理好宠物的粪便,避免其污染河流、湖泊等。
裂头绦虫病是由于人误食了生的或未熟的含裂头蚴的鱼肉,导致阔节裂头绦虫寄生人体肠道从而致病。
人体感染都是由于误食了生的或未熟的含裂头蚴的鱼肉所致,如喜食生鱼及生鱼片、果汁浸鱼、盐腌或烟熏的鱼肉、鱼卵。在烹制鱼肉过程中,有尝味习惯也易导致感染。流行区人粪污染河、湖等水源也是本病流行的重要原因,成虫在小肠内寄生,一般不引起特殊病理变化。
本病多见于亚寒带及温带的湖泊水区,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国家,如日本、朝鲜、菲律宾均有流行,中国也有少数病例报道。
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阔节裂头绦虫的中间宿主是鱼类,终宿主主要是人、猫和犬,人误食了生的或未熟的含裂头蚴的鱼肉或者受污染的水源,此后幼虫在小肠部位寄生成长为成虫。
如喜食生鱼片或者盐腌、烟熏的鱼肉等。
裂头绦虫病一般患者感染后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病症出现,重症则以消化功能紊乱及贫血为主要表现,严重的甚至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
多数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仅间或有疲倦、乏力、四肢麻木、腹泻或便秘以及饥饿感、嗜食盐等较轻微症状。
体内寄生虫数量多时可以有部分虫体扭结成团,致使肠道、胆道口阻塞,甚至会出现肠穿孔的现象。肠梗阻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停止,肠穿孔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的弥漫性腹痛、腹肌紧张。胆道梗阻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呈白陶土色。
贫血的原因可能与虫体大量吸收肠道中的维生素B12,致使宿主体内维生素B12缺乏,从而影响造血功能有关。患者除有一般恶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外,常有感觉异常、运动失调、深部感觉缺失等神经紊乱现象,驱虫后贫血能很快好转。
阔节裂头绦虫迁移可导致胆管炎症,表现为中上腹部不适、胀痛,如果急性发作,会出现腹痛、高热、寒战和黄疸。
出现乏力、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注意排除本病。通过血常规检查以及组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及时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出现。
出现疲劳、头晕、腹泻或便秘、易饥饿、嗜食盐,需要及时就诊。
出现剧烈弥漫性腹痛、腹肌紧张、高热,需要立即就医。
患者可就诊感染科。
出现剧烈弥漫性腹痛、腹肌紧张、腹痛、高热,可就诊急诊科。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些症状?
平时是否有吃生鱼片等生食水产品?
近期是否去过疾病高发区,例如俄罗斯、黑龙江、台湾等地?
用过哪些药物治疗?
家中是否有人有类似症状?
可以明确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增高,判断是否为寄生虫感染,明确是否有贫血以及贫血严重程度,有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如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维生素B12吸收试验等,可确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皮下包块和眼睑结节活检可发现是否有虫体,病理检查显示嗜酸性肉芽肿,病变中心为虫体横切面。
可检测出患者粪便中是否有虫卵或节片。
询问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一般有吃生鱼或半生鱼饮食习惯,粪便中检出虫卵或节片就可诊断。
裂头绦虫病中的眼裂头蚴病尤其球后感染致凸眼者,应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相鉴别。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成人中罕见。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常因视力障碍出现瞳孔散大、白瞳症或斜视而被发现,可表现为结膜内充血、水肿、角膜水肿、虹膜新生血管、玻璃体混浊、眼压升高及斜视等,通过病理活检可鉴别。
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各组织,如脑、眼睛等所引起的疾病。侵犯脑部最常见,其他可寄生于皮下组织、肌肉及眼部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情波动,一般而言本病神经损害取决于囊虫数目和位置所致的机械效应及囊虫引起的炎性和中毒反应。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局灶神经体征、癫痫、精神障碍等。外周血象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脑脊液有嗜酸性粒细胞与异常淋巴细胞有参考价值,CT和MRI检查和脑室造影对脑囊尾蚴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裂头绦虫病主要是化学药物驱虫治疗,如果出现并发症,针对并发症治疗。一般虫体排出后,贫血即可自愈,贫血严重者可使用维生素B12。
吡喹酮可使绦虫体表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虫体肌肉极度挛缩与麻痹。它主要作用于绦虫颈部表皮,出现空泡,继而破溃,使绦虫随肠蠕动从粪便中排出。吡喹酮具有广谱抗绦虫作用。此外,还有甲苯达唑、阿苯达唑。
这些药物无法进行驱虫治疗,主要为补充造血原料,纠正贫血情况,应配合驱虫药物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如果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裂头绦虫病通常可以痊愈,不遗留后遗症,不影响寿命。但是如果中重度患者不及时治疗,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例如肠穿孔等。
裂头绦虫病经过及时正规治疗,通常可以痊愈。
裂头绦虫病经过及时正规治疗,不影响寿命。重症患者如果出现肠穿孔,死亡风险增加。
裂头绦虫病患者驱虫治疗后复查粪便常规,1个月后复查血常规。
注意饮食卫生,食用水产品前充分烹饪熟,不要生食水产品。
日常多注意吃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猪肉、牛肉、鸡蛋、豆制品等,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限制动物内脏摄入,饮食烹饪方法注意减少油炸、烧烤等。
日常生活护理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遵医嘱正确用药,药物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手术治疗后注意术后护理。
非急性期患者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可以选择慢跑、快步走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强自身抵抗力。
使用驱虫药物期间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轻微的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需要停药,症状严重及时停药去医院就诊。
裂头绦虫病防治关键在于改变饮食习惯,不食生鱼或未煮熟的鱼。此外,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做好污水处理,避免粪便污染水源。
改变不卫生的食鱼习惯,喜吃生鱼及鱼片或用少量盐腌、烟熏的鱼肉或鱼卵、果汁浸鱼以及在烹制鱼过程中尝味等都极易感染。
厨房用的菜刀和菜板应生熟分开。
注意饭前便后洗手。
饲养猫狗等宠物者应注意好其粪便管理,避免污染水源。
4323点赞
[1]诸欣平.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2.
[2]陈艳.食源性裂头绦虫病的危害与防治[M].贵州科技出版社.2013:79-12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