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半椎体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颈椎畸形,主要是1/2或1/3椎体的规则或不规则缺如,可有颈椎外观畸形和颈椎活动受限,脊髓神经症状,包括锥体束及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及大小便障碍等,可行外支架及手术矫形治疗,阻止病症进一步加重。
颈椎半椎体畸形为一种先天发育畸形性疾病,属于发育障碍的一种,目前病因不明,而且该病很少见,是引发先天性斜颈等的原因之一。
本病目前尚无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无明确好发人群。
颈椎半椎体畸形是某个颈椎表现为1/2或1/3椎体的规则或不规则缺如,而且残存的部分椎体可与上一个椎体或下一个椎体呈先天性融合状。因为发生的颈椎节段不同,缺损的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因颈椎畸形程度及部位而可有各种临床症状,如颈椎外观畸形和颈椎活动受限外,脊髓神经症状包括锥体束及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及大小便障碍等。
如果出现颈椎的外形畸形或者颈椎活动受限,甚至引发脊髓神经症状时,可及时到骨科就诊处理,通过颈部X线检查、CT及MRI进行诊断。
发现婴儿出现颈部外形畸形,比如先天性斜颈或者颈椎活动受限,或者锥体束及运动障碍、大小便障碍时,可及时就医诊治。
建议患者至骨科就诊。
患儿的兄弟姐妹是否有此类型的畸形病变?
患儿的大小便是否存在异常?
颈椎活动度是否受限?
做过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可初步了解患者病情,通常医生会首先检查血压、体温、脉搏等一般状况,然后检查相应体征以判断患者神经受损情况。如巴彬斯基(babinski)征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会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到小趾根部附近并转向内侧。若患者趾背伸,其余脚趾呈扇形展开,则为阳性;查多克(Chaddock)征检查时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背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阳性表现为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散开。
包括颈部X线检查、CT及MRI,通常应作常规高质量X线正侧位照片检查,注意凹侧的椎间盘是否存在,椎弓根是否清晰,椎体的终板结构是否正常或接近正常。之后酌情行CT或MRI检杳,以判定局部各种组织的状态,尤其是脊髓有无受压现象等。
颈椎畸形的外观,相应运动功能障碍、锥体束征、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X线、CT和MRI检查显示存在颈椎半椎体畸形的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
本病由于颈椎椎体缺如,椎体的一侧缺损能达到1/2或2/3,会出现颈椎侧凸畸形且多呈进行性发展,所以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4岁前可通过外支架,4岁后可通过手术矫正治疗,防止发生严重畸形及出现神经症状。
如果3~4岁前儿童是否作脊柱融合尚难决定,可试用外支架。但半椎体侧凸畸形使用外支架作用非常有限,不能控制畸形的发展。
该病暂无药物治疗。
4岁以后应及早作单纯脊柱后路融合,或后路融合及器械内固定,或前路和后路分期融合术。也有同时作前路及后路骨骺阻滞和融合的病例。若有神经症状应进行椎管减压,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椎管后路、前路或侧前方减压,甚至半椎体切除减压。减压后均应进行脊柱融合,除达到稳定脊柱外,主要为防止畸形发展。
颈椎半椎体畸形的预后与畸形的严重程度有关,如果是涉及脊髓的严重型,则预后较差,而如果是属于仅仅从X线平片检查时才发现者,预后大多较好。
与畸形的严重程度有关,多数情况下能缓解改善症状。
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遵医嘱,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颈部CT等影像学检查,对手术矫形效果进行复诊。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颈椎半椎体畸形属于先天发育畸形的一种,目前来说,无需进行特别的护理。在患儿手术后,要为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进手术的愈合,其他没有特别的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限制颈部活动,可在颈胸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
做好大小便管理,并观察大小便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是机体康复的基础。
颈椎半椎体畸形属于先天发育畸形的一种,而且目前病因不明,因此没有特别的预防手段。
4356点赞
[1]赵定麟.现代脊柱外科学5·脊柱畸形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第3版[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2124-2125.
[2]张珂,尹佳,马骁等.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先天性颈椎半椎体畸形并上胸椎中毒脊柱侧凸1例报告[J].脊柱外科杂志,2018,16(6):384-386.
[3]赵定麟.骨科临床诊疗手册[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