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滑动疝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难复性疝,在形成过程中腹腔的后位器官可以随着壁层腹膜向外脱出疝环而构成疝囊的一部分,常继发于斜疝、直疝以及股疝,最易累及盲肠、乙状结肠、输卵管、卵巢、膀胱等。腹股沟滑动疝多发生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术前较难诊断,多于术中确诊,开放手术时如术前及术中对其认识不足,很容易造成肠管、膀胱等疝内容物的损伤。因此,对于病史比较长、不能完全回纳及巨大的腹股沟疝,应警惕腹股沟滑动疝的可能。
按疝囊与脱出脏器的位置分类:
此型多见,脱出之脏器为结肠并构成疝囊后壁。
此型与一般疝无异,但手术时应注意腹膜外脏器。
此型少见,腹膜的一部分位置较高,手术寻找疝囊时容易损伤脱出的脏器。
升结肠、降结肠等器官,一部分被腹膜所覆盖,而另一部分则无腹膜包被,以上脏器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如年老韧带松弛、消瘦、内脏下垂等原因,使脏器移动度加大可能导致腹股沟滑疝。
随着生活中长期的腹压增高,导致隐匿疝逐渐向体表推移,形成腹股沟滑动疝。
长期存在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长期的慢性咳嗽、气管炎、便秘、前列腺增生等。
高龄、肥胖及疝块病史长久者,内环肌肉萎缩、内环口扩大为滑动性疝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腹股沟滑动疝发病率较低,占腹股沟疝的1.5%~7.6%。滑动性疝是难复性疝的一种特殊类型,腹腔的后位器官在疝形成过程中,可随后腹膜壁层而被向下牵出疝环构成疝囊的一部分。实际上通过疝环的疝内容物没有完全被腹膜覆盖,内脏器官的壁构成了疝囊的一部分,在右侧盲肠最易累及,左侧乙状结肠最易累及。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发病率之比约为1:6。此外,膀胱、卵巢、输卵管也可构成疝囊的一部分。滑动性疝最常发生于斜疝、直疝,股疝也时有发生。
内环口扩大为滑动性疝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内环肌肉萎缩易形成滑动性疝。
环口扩大导致易发生腹股沟滑疝。
腹股沟滑疝多见于病程长、高龄、肥胖、巨大的完全性斜疝,症状与斜疝类似,常呈难复性,但很少发生嵌顿,胀痛稍重。主要特点是肿块不能回纳、消失,尚有消化不良及便秘症状,结肠滑动疝回纳时伴有肠鸣音,部分患者有便秘,排尿时疝块胀痛,小便排出不尽感,常误诊为斜疝或其它疾病。常于手术中发现疝内容物,如膀胱、结肠为疝囊一部分而确诊。
腹股沟区域疝囊压迫导致。
如果疝囊是肠管则可出现。
腹股沟区的膨出或肿块。
疝内组织发生嵌顿而无法滑回腹腔内可造成剧烈疼痛,疝囊内组织无法获得充足的血供,因此可受到损伤或发生缺血、坏死。
现有的各种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仍有复发的可能,总体复发率在1%~2%左右。
可能出现感染等症状,危及生命。
患者在发现腹股沟处出现异常包块,尤其不能用手还纳时应尽快就医。腹股沟可分为多种类型,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摸到或看到腹股沟区有膨出且不能回纳的肿块,应及时就诊。
即使腹股沟区没有膨出肿块,仍感到该处有牵拉感或疼痛者需及时就诊。
已经确诊腹股沟滑动疝的患者,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优先去普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疼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股沟区有膨出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以下症状?(下腹胀痛感等)
可触及疝囊,并且确定疝内容物是否可以回纳。
可发现腹股沟区肠襻影,特别是滑疝。
观察疝是否累及泌尿生殖系统,如滑疝和膀胱的关系。
观察腹膜有无突出存在,又称为腹膜造影术,有助于发现某些腹股沟区微小和初发的疝或某些罕见疝,如会阴疝、闭孔疝等,尤其是疑有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时,可采取该方法加以证实。
可观察疝的部位、形态、疝囊大小以及内容物,当膀胱充以造影剂时,可观察滑动性疝是否累及膀胱。
该方法对疝的诊断比较理想,可发现微小疝,特别是肥胖病人能够清楚显示腹股沟疝的形态、周围毗邻关系、疝囊和疝内容物大小等,尤其是病人取某些体位或做深呼吸时可动态观察,能够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鞘膜积液、脂肪瘤、血肿等鉴别。
近年来腹腔镜既可用于腹股沟疝的诊断,也可用于治疗,效果满意。
男性患者多见,年龄较大、病史较长,多合并有腹内压增高,如肥胖、慢性咳嗽、小便用力、大便干结等因素。
滑出脏器侵及膀胱者,多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的症状。
体征突出包块一般较大,蒂部较粗,按压多数不能还纳或不能完全还纳。若能完全还纳者,表现为按压时突然一下还纳,而不是缓慢还纳,还纳后可触及外环口较大,膀胱滑出者可见排尿后包块变小。
辅助检查:CT、彩超、结肠造影或膀胱造影等可协助诊断。发现腹股沟疝有以上特点者,应考虑滑疝的可能。
可在腹股沟触及肿物,超声可鉴别。
睾丸位置可能位于腹股沟,超声可鉴别。
可能有不可活动的腹股沟结节,月经性周期性疼痛可鉴别。
腹股沟滑动疝手术是唯一方法,滑动疝最主要危险在于手术中未能识别内脏是疝囊的一部分,特别是复发性滑动疝,局部解剖不清,切开疝囊时致肠管、膀胱等损伤。手术目的在于确定解剖关系,游离内脏,切除可能存在的疝囊,缩小内环,行无张力修补。目前较常用腹腔外修补法,必要时行腹腔及腹股沟联合修补法。
围手术期口服双氯芬酸钠止痛、头孢菌素类预防感染等。
适于较小的、易于还纳的滑疝,切口和显露疝囊的步骤与一般腹股沟疝的手术操作相同。
疝块巨大难以还纳的滑动疝或术中发现较为复杂,与周围组织关系不清而辨认困难时应采用腹腔内修补法,不要勉强分离,以免造成误伤。腹股沟滑疝修补时,应注意防止可能损伤部分疝囊壁的乙状结肠、盲肠、膀胱等。只要术中想到有滑疝可能,认真分析及正确选择手术方法,避免盲目性就可避免脏器的损伤。
腹股沟滑动疝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腹股沟滑疝疝囊的大小以及是否绞窄坏死等因素,若能早期确诊,症状轻微时就手术,则预后好。
该疾病经过治疗后多可以治愈。
腹股沟滑动疝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手术治疗后,一个月复查一次,可进行体格检查或是超声检查。
腹股沟滑动疝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腹部压力增加,如果是饮食不良导致便秘,则可能导致腹股沟滑动疝易发,因此患者的饮食调理十分重要。
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排气后可进食,无需特殊限制。
提高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对腹外疝早期的患者,应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食入新鲜水果,如香蕉、梨等。
如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才可进食。
随着护理理念的普及和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开展,良好的护理是确保疾病治疗成功和治疗后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之一。
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变化情况。
观察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以及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等。观察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干预。
术后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和自主排尿,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和预防发生尿潴留,指导患者定期翻身。咳嗽时嘱患者以手掌按压切口,以防止腹内压骤然增高。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若无恶心、呕吐等即可进流食,第二天进食半流质饮食,再逐步过渡到普食,避免摄入牛奶等产气类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须给通便药物,避免用力排便引起腹压增高。
患者出院后保持起居规律、心情愉悦、注意保暖、合理膳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术后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继续治疗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前列腺增生等易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各种疾患,以预防疝复发。
定期电话回访,如有不适及时回院复查。
腹股沟滑动疝多是因为腹壁薄弱及腹内压增高引起的,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因而积极防治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慢性便秘等,是预防疾病发生和复发的有效方法。
腹股沟滑动疝患者可能出现腹股沟肿物症状,并且不能回纳,所以如果出现这种症状,需要尽早去医院做筛查。
避免抬重物、双手提重物等,尤其老年人买菜后提重物爬楼。
儿童腹股沟疝应避免儿童哭闹、跑跳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避免大便用力,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常。
4004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12(04):244-246.
[3]刘金火.腹股沟滑疝13例临床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2(7):6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