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炎。人体血液中98%的尿酸以钠盐形式存在,当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过少时,容易引起血尿酸升高。男性血尿酸超过420μmol/L,女性血尿酸超过357μmol/L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极易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外组织,由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和慢性功能性损伤即称为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通常使用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选择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患者应及时复诊。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受饮食等其他因素影响。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主要为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尿酸增高。另外,遗传因素也是其发病因素之一。
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临床上的10%~2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体内尿酸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内源性尿酸代谢受遗传和基因因素的影响。内源性尿酸占体内来源的80%,是体内尿酸生成增多的首要原因,机制包括嘌呤生物合成增多和分解加速;内源性尿酸合成增多主要因素是体内酶的缺陷。
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受饮食等其他因素影响,外源性尿酸占体内尿酸来源的20%。食物是外源性尿酸的的来源,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在体内几乎都将转变成尿酸,所以海鲜、内脏等高嘌呤饮食的过度摄入是导致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迅速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身因素包括疲劳、酗酒、精神紧张、感染等。
局部因素包括创伤、手术、温度、pH值等。
饮食因素,高嘌呤饮食不仅是痛风的病因,还是诱发和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诱因。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7:1,但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年龄近年来已经趋于年轻化。痛风与啤酒、动物内脏和海产品的过量摄取有关,患病率存在地域性差异,这与国家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长期高嘌呤饮食者,如过多进食海鲜、内脏等。
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痛风性关节炎病史者。
高尿酸血症患者和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
体型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的人。
痛风性关节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发病期。
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夜间突然发作、关节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内达到高峰。痛风性关节炎首次发作多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其后累及其他关节部位。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进入间歇期后,多在1年内复发,频繁发作,累及关节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加长。进入慢性痛风石发病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是痛风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慢性尿酸盐肾病可有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和渗透压降低,还有轻度红、白细胞尿及轻度蛋白尿等,甚至肾功能不全者出现血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血尿素氮升高。慢性尿酸盐肾病可先有痛风性关节病变,再出现肾脏病变而判断。尿酸性尿路结石则以血尿和肾绞痛为主要表现,X线检查大多不会出现肾结石显影,而B超检查则可发现肾结石。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心脑血管内,会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炎等。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往往多在首发症状即受累关节(多为第一跖趾关节)出现疼痛症状时才发现、诊断、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直系亲属有痛风性关节炎病史者,以及长期高嘌呤饮食者、高尿酸血症患者等,要定期进行血尿酸检查,有相关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血尿酸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出现血尿酸升高,都需要及时治疗高尿酸血症,以防尿酸盐形成,沉积在关节,出现痛风性关节炎症状。
在出现关节疼痛症状时,尤其是以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若出现夜尿增多等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时,应考虑肾脏并发症并及时就医,若出现胸痛或头痛、半身不遂等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应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并发症,如夜尿增多、肾功能异常、胸闷憋气等,应到相应科室就诊,如肾内科、心内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哪些关节疼痛,从哪个关节开始疼痛等)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多少次?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夜尿多、胸闷憋气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清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可诊断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关节进行X光检查可显示不对称关节内肿胀、骨皮质下囊肿,但无骨侵蚀,CT、MRI检查可更好的观察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胀。
关节中的尿酸盐沉积可通过关节液检查看到特异性的尿酸盐结晶,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滑液微生物培养显阴性,可除外局部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
风湿类疾病急性期症状大多相似,表现出关节的红、肿、热、痛,抗“O”和类风湿因子检查,可以排除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以便确诊。
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是痛风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B超检查则可发现肾结石。痛风性关节炎另一个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建议完善心电图检查,明确心脏供血情况。
关节滑液或痛风石中经检验证实存在尿酸盐结晶是诊断的金标准。目前临床多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依据临床特征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当具备以下12条特征中的6条,也可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关节炎发作超过1次。
炎症反应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
急性单侧关节炎发作。
患者关节皮肤呈现暗红色。
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检测有可疑痛风石。
高尿酸血症。
X光检测显示不对称关节内肿胀。
X光检测显示不伴侵烛的骨皮质下囊肿。
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滑液微生物培养显阴性。
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蜂窝组织炎、假痛风、化脓性关节炎、泌尿系统结石相鉴别:
当痛风性关节炎发病至多个关节受累时,常需要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完善血尿酸检查、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等明确鉴别。
局部出现蜂窝组织炎时,也会出现患处的红、肿、热、痛,但是多会伴有全身症状,可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尿酸等明确诊断。
假痛风为焦磷酸钙晶体沉着于关节软骨和纤维软骨引起的关节疼痛,可并发有关节积液,X线可显示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有线型钙化,以鉴别诊断。
化脓性关节炎可出现关节肿胀、积液,关节间隙增宽,以后可出现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疏松破坏,晚期有增生和硬化,可通过局部关节腔积液化验和病理以鉴别诊断。
泌尿系统结石可通过血尿酸检查、X线检查以鉴别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根据不同临床阶段及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本身所带有不同危险因素来综合考虑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最佳治疗方案应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必要时可选择手术剔除痛风石,对损坏关节进行矫形等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发作期必须采取药物治疗,且最好在发病之初的24小时内开始,药物选择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以上三种药物应尽早、足量使用,见效后逐渐减停。
非甾体抗炎药是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的首选药物。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必要时可加用胃保护剂或抑酸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同时应注意其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也是特效药,低剂量秋水仙碱方案有效且耐受性良好,但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会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厌食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肾衰竭、过敏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
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或关节腔注射均有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者。
间歇发作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的治疗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以及预防痛风石产生、促进痛风石溶解、预防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抑制尿酸生成药的代表药为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别嘌醇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应慎重用药,同时监测有没有过敏反应。非布司他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不完全依赖肾脏排出,因此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较安全,但在服用期间仍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促尿酸排泄药的代表药物有苯溴马隆、丙磺舒、磺吡酮,此类药物作用时导致尿酸含量增加,需慎用于有尿路结石或慢性尿酸盐肾病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禁用,且用药期间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对于口服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的难治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及痛风缓解期患者,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关节镜下清除关节软骨面上尿酸盐结晶体沉积物,能迅速减轻疼痛,减少复发。关节镜手术方法可明确病灶位置,对关节软骨的破坏小,手术切口较常规手术小,更利于伤口愈合。
中医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对发作期、缓解期的不同证型痛风性关节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间歇期重用调补脾肾之品,绝浊毒内生之源,方选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等。急性发作期重用清解之剂,一方面阻断湿热瘀毒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开前后二阴,促进毒邪的排出,使邪去正安,常用金银花、忍冬藤、蒲公英、大黄、土茯苓、车前子等。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往往容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是急性发作期快速有效治疗可缓解症状,间歇期或者慢性期要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发作,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痛风性关节炎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是要注意监测并发症中肾脏和心脑血管疾病,避免发作影响寿命。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要及时就诊,间歇发作期或者是慢性期应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并且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并发症情况,并及时予以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的诱因之一就是长期的高嘌呤饮食,所以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调理。
低嘌呤饮食,要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动物内脏、海鲜、坚果类。
日常应多饮水,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以保持尿量。
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急性期患者缓解症状、间歇期和慢性期减少发作为主。日常应控制体重、注意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服用药物。
保持合理体重,避免外伤、劳累,防止关节损伤,防止受凉。
少进食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禁止吸烟和被动吸烟。
监测患者血尿酸水平,定期到医院采血检查。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可有高尿酸无症状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应予以尽早干预治疗,避免出现急性发作。
高尿酸血症往往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所以要及早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好发人群,即有亲属患有痛风性关节炎或长期高嘌呤饮食者,体检时应检查肾功能,判断血尿酸水平,早期诊断高尿酸血症,碱化尿液,给予促进尿酸排出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治疗。
坚持低嘌呤饮食,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
避免突然着凉,避免使用升尿酸的药物。
戒烟戒酒,特别是啤酒。
积极治疗心脑血管、慢性肾脏病等疾病。
4910点赞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2]张静,刘新月,杜小莉.抗痛风新药-非布索坦[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5):1197-119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