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厌食、便秘、发热。该病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进行改善,一般预后较佳。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是由于胆囊结石引起,导致胆汁滞留于胆囊,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该病好发于女性、体质肥胖的人群以及多次妊娠的妇女,可由细菌感染或胆囊管阻塞诱发。
结石可突然阻塞或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颈,嵌顿的结石也直接损伤受压部位的黏膜引起炎症,以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滞留,胆汁浓缩。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具有细胞毒性,能溶解细胞膜中的脂类,引起细胞损害,加重黏膜的炎症,水肿,甚至坏死。
多为继发性感染,致病菌可通过胆道逆行侵人胆囊,或经血循环或淋巴途径进入胆囊。
病原菌通过逆行胆管或血液循环、淋巴途径进入胆囊,常见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其它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厌氧菌感染也很常见。
若胆囊管阻塞后胆囊腔内有胰液、胃液或浓缩胆汁,也可引起急性炎症。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常见病症,尤其以50岁以下、多次妊娠、较为肥胖的女性为主,好发于40~60岁人群。此外发病率与地域、饮食习惯、民族有关,其中经济发达地区、好食高胆固醇食物地区发病率较高,由于现代生活水平提高,其发病率逐渐提高。
尤以50岁以前女性高发,由于女性雌激素较高,50岁以前女性发病率是男性3倍,5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是男性1.5倍。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由于其胆固醇较高,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由于其胆道功能容易紊乱,血中胆固醇高且容易沉淀,更容易诱发胆结石产生,造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如果长期不吃早餐或者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人,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几率更高。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典型症状是右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发热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寒战、高热以及轻度黄疸等症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并发有胆囊穿孔、胆囊坏疽、腹膜炎。
急性胆囊炎开始仅有右腹胀痛,逐渐发展至阵发性绞痛,夜间常发作,饱食、进食油腻食物为常见诱发原因。疼痛可放射至右侧肩部、肩胛和背部,伴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如病情发展疼痛,可为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常伴有轻度至重度发热,通常无寒战,可有畏寒。
部分患者会出现寒热、高战症状,此类患者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如胆囊坏疽、穿孔或胆囊积脓等,10%~20%的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胆囊穿孔,甚至胆囊坏疽。
若胆囊穿孔后胆汁外流,还会引起腹膜炎症状。
由于胆囊颈管发生梗阻,其内部容易使细菌滋生,加重感染,引起胆囊积脓。
胆囊周围脓肿向腹壁穿破,或经手术切开引流,如果存在胆瘘,则可形成慢性窦道。实际上这是胆瘘所致。瘘的形成多是由于胆结石导致长时间压迫性坏死引起的。
男性多见,约30%的患者有糖尿病史。其发病机制是在胆囊管梗阻和急性胆囊炎的基础上,胆囊内压力迅速增高,胆囊壁血液和淋巴循环受阻,组织缺氧,厌氧菌在胆囊壁内滋生并产生气体。气体首先在胆囊壁内积聚,然后向胆囊周围组织延伸扩展。若合并有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感染时,则更易发生组织气肿。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坏疽性胆囊炎直接向胆囊床穿破,侵入肝组织则可发生肝脓肿。也可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后引起肝脓肿。
如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出现右腹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右下腹疼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以及出现寒战、发热症状时,需要及时到肝胆外科或者普外科就诊,通过B超、腹部CT等检查确诊。本病需要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进行鉴别。
出现右腹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去医院门诊检查。
若是右下腹疼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
若出现寒战、发热的现象,应立刻就诊。
患者考虑去肝胆外科或者普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出现症状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腹部疼痛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的?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由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炎症,因此白细胞计数会有所上升,血清转氨酶升高。约1/2患者可能会有血清胆色素的升高,1/3左右的患者会有淀粉酶的升高。
超声检查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典型表现为胆囊肿大或毛糙,呈“双边征”,伴有结石影。若胆囊腔内出现稀疏或密集的分布不均的细小或粗大回声斑点,呈云雾状,则考虑胆囊积脓。胆囊局部膨出或缺损,以及胆囊周围出现局限性积液,则考虑为胆囊坏疽穿孔。
患者急诊腹痛入院,无法确定病因时应进行腹部CT检查,以提供更全面信息。若怀疑胆囊穿孔或坏疽性胆囊炎时,也应该及时进行腹部CT检查。
典型表现:可触及右下腹肿块、压痛和反跳痛,墨菲氏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白细胞计数计数升高。
B超显示胆囊体积增大(横径≥4cm),壁增厚(≥3mm)或毛糙,显示结石影。
该病为持续性腹痛,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比疼痛更加剧烈,疼痛范围相对较为广泛,且部位偏向左侧腹部,压痛范围也较为广泛,血淀粉酶与尿淀粉酶一般均升高。
高位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胆囊炎的不同点主要在于疼痛部位不同,急性阑尾炎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一般不可以自行缓解,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疼痛部位为右上腹疼痛。
胆囊切除术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根本手段,治疗周期要根据手术时机确定,一般为短期治疗。禁食、稳定内环境、对症支持治疗以及非甾体消炎药对该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一般治疗包括禁食、稳定内环境和对症支持治疗等,并给予抗感染和镇痛处理,必要时监测生命体征。当临床症状和体征进一步加重,出现其他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时,应给予适当的器官支持治疗。
对于预防急性胆囊炎是有效的,因此其常被用于早期治疗,如布洛芬、吲哚美辛。非甾体抗炎药可预防胆囊炎发展为急性胆囊炎,减轻疼痛。但在使用前应注意患者是否有潜在的相关心血管、哮喘和消化道出血风险。
有感染征象的患者需要抗感染治疗,可使用头孢呋辛等药物。
患者一旦诊断明确,且一般状况稳定,建议应尽早手术处理,无论病程长短。手术最佳时机为症状出现7天内,尽可能在72小时以内。对于非手术治疗有效的患者,可采用延期手术,一般在6周之后进行。轻度急性胆囊炎最好发病后立即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如果确定患者无法承受手术,应首先进行保守治疗,一旦治疗生效,应考虑延迟手术。中度急性胆囊炎最好在发病后立即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若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则应考虑保守治疗,当抗菌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无效时应行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重度急性胆囊炎应确定器官功能不全的程度,并尝试通过器官支持来恢复功能,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如果确定患者可耐受手术,可进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预后一般良好,但若是出现症状或者症状反复发作,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同时患者要每天进行复查。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过积极治疗能够治愈。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如果治疗及时,后期注重调理,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若症状反复发作需要进行治疗。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急性发作期时,需要忌煎炸食物、蛋类、肉类,慢慢由低脂肪、低蛋白食物过渡到瘦肉、鱼等食物。
病情急性发作期时,禁食煎炸食物、蛋类、肉汤。
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的食物,尽量食用低脂肪、低蛋白食物,逐渐过渡到少量蛋白和脂肪的食物。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饮食,需戒酒。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要注重术后的护理,以及心情的调节,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较重的患者短时间可出现营养不足的表现,需要通过营养改善来恢复。
术后嘱咐患者静卧休息,不要剧烈运动。
情志不调容易加重病情,因此应该要时刻调节患者的心情,保持愉悦。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要定期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诱发结石产生的因素,从生活起居方面入手,如适当运动和注意腹部保暖等,针对高危人群每半年行腹部彩超检查。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减少胆结石发生的风险。
天气转冷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避免刺激迷走神经诱发胆囊强烈收缩。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劳累。
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少进食油腻饮食。
4115点赞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0).
[2]崔宇红.临床护理病案学,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8:42.
[3]顾树南.现代胆道外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10:37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