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癌是起源于肛管或主要位于肛管的肿瘤,最常见的类型是与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肛管癌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属于少见肿瘤,通常发生在中年,可能由多因素作用导致多基因失控引起,主要症状有肛门疼痛、大便习惯及便状改变、便血等,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化疗结合法,预后较差。
肛管癌按照病理学大致分为3大类: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
表现为肛管持续性疼痛,便后加重,早期会有少量便血。
多数患者有肿块感觉及溃疡,其他症状有出血、疼痛、瘙痒及分泌物,典型病变为慢性结节,缓慢增大,中央形成溃疡。
多数患者会出现便血,味道恶臭等相关症状。
肛管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可能是多因素作用导致多基因失控引起的,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此外,免疫力低下、肛门周围有慢性疾病、局部刺激和损伤均与肛管癌有关。
肛管癌的发病因素并不清楚,其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是肛管癌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在HPV的众多亚型中,HPV216与肛管癌的关系最为密切。在肛管的鳞癌中HPV216的阳性率有文献报道可以达到56%。
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肛管癌有明显的相关性,艾滋病(AIDS)患者的肛管癌发病率明显增加。患者危险度的增加一般认为可能是因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HPV的易感性;同样,在进行肾移植的患者罹患肛管癌的危险明显增加,是普通人群的100倍;此外放射治疗是肛管癌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缘故。
这类人群中肛管癌的危险度较普通人群明显增加。有研究显示,41%的患者在出现肛管癌之前存在肛瘘和其他良性疾病,但是这些疾病与肛管癌的直接关系还存在争论。
吸烟是肛管癌的重要诱因之一,有吸烟史的男女性发病率分别是正常人的9.4倍和7.7倍。
肛管癌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占大肠癌的1%~4%。
感染过人类乳突病毒而引起湿疣的患者,而得到肛管癌的机率也大大提高。
不完整的免疫系统,如接受移植的病患须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抑制正常免疫系统。而艾滋病患者也是肛管癌危险人群。
长期处于肛瘘或者是开放性的伤口患者也有一定危险因素。
因为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子宫癌而须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
肛管癌的主要症状有肛门疼痛、大便习惯及便状改变、便血、肛管内肿块、肛门部位瘙痒伴分泌物增加、腹股沟淋巴肿大,严重时可并发侵袭性症状。
早期肛管癌可无症状,至溃疡形成后可出现局部疼痛,疼痛常是肛管癌的主要特征,疼痛呈持续性,便后加重。另外常有肛门不适、异物感、瘙痒等症状。
肛管癌患者可能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常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有时伴有便秘,腹泻等症状;同时可能出现粪便性状改变,粪条变细或变形,有时有黏液或脓血,一般情况下以鲜血为主。
初起时肛管部出现小的硬结,逐渐长大后表面溃烂,形成溃疡,其边缘隆起,并向外翻转,呈紫红色,有颗粒结节,底部不平整,呈灰白色,质地较硬,有触痛,也有的呈息肉状或草状。
由于肛管癌分泌物刺激肛管周围的皮肤,使患者肛门周围皮肤瘙痒,分泌物常常伴腥臭味。
肛管癌病者就诊时常可及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个质韧实,或带有疼痛。由于肛管血液淋巴管回流的原因,肛管癌患者可通过淋巴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
肛管癌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疾病发展到晚期出现的侵袭性症状。
淋巴结转移并累及闭孔神经时可出现顽固性会阴部疼痛且放射至大腿内侧。
肿瘤侵犯括约肌会导致大便失禁;侵犯阴道形成肛管-阴道瘘,大便从阴道排出;侵袭前列腺时小便异常或血尿或尿闭。
侵袭膀胱时可引起肛管-膀胱瘘;如已发生血道转移,则可出现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出现肛门疼痛、大便习惯及便状改变、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行CT检查、结肠镜检查、直肠指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检查明确诊断,肛管癌需注意与直肠癌进行鉴别。
有肛门疼痛、肛门瘙痒、大便习惯改变、排便增加,有排便不尽感或排便带有黏液或脓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出现大便从阴道排出,患有顽固性会阴疼痛且放大至大腿内侧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大部分患者优先考虑到肛肠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建议前往肿瘤科就诊。
都有哪些不舒服?(如肛门疼痛、肛门瘙痒等)
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最近吃饭有胃口吗?
最近体重有下降吗?
以前家人是否有相同症状?
排便怎么样,最近排便次数有增加吗,大便带血吗?
肛门疼吗,什么时候疼的严重?
CT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肿瘤对于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是否存在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是否存在远处的转移,这些检查对于肿瘤的分期有很大的帮助,包括腹部的CT检查、盆腔的CT检查。肛管直肠内的腔内超声检查,对于判断病变的侵犯深度有帮助。盆腔的CT检查对于判断肛管癌的侵犯深度和区域淋巴结的情况有很大帮助。
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排除外结直肠癌,通过肠镜可以观察肛管腔内部,还可以取活检确定病理类型,但无法了解管壁及管壁外的情况。
该检查可以明确肿瘤大小,以及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以及区域淋巴结情况,此项检查是最有效的评价治疗前分期的手段。
医生戴手套涂抹润滑油,用探查的手指轻轻地按摩肛门口,等到肛门括约肌放松后,再将探查手指缓慢插入肛门,触摸肛门口及直肠壁,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活动度以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通过此项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肛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该检查可以全身寻找原发病灶,更可以检查出CT检查无法发现的病灶,还可以检查出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累及。
肛管癌可通过临床表现、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出现肛门疼痛、大便习惯及便状改变、便血、肛管内肿块、肛门部位瘙痒伴分泌物增加、腹股沟淋巴肿大等最症状和体征。
肛门部视诊、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可见肛管部有硬结或癌性溃疡,晚期肛门括约功能松弛,肛门指检可明确癌肿的性质、扩展范围及固定程度等;肿块的活组织检查阳性。
直肠癌可以侵犯到肛管,甚至可以到达齿线处,活检直肠癌多数为腺癌,直肠癌较少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肛管癌活检多数为鳞状细胞癌,有明显的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肛管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一般根据肿瘤部位、括约肌有无侵犯及腹股沟淋巴结有无转移来确定手术疗法,除手术疗法外一般还采用化疗药物和放化疗结合法进行治疗,肛管癌对化疗有一定敏感性,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博莱霉素等。
5-氟尿嘧啶作为放疗的增敏剂可明显延长无瘤生存期及远期生存率。5-氟尿嘧啶与丝裂霉素联合应用可减少单药的剂量而提高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
对于多种实体肿瘤有效,特别是对消化道癌,所以在治疗肛管癌上具有一定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在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多用于消化道、宫颈、阴道、外阴、阴茎的鳞癌和霍奇金病及恶性淋巴瘤、睾丸癌等,亦可用于治疗肛管癌。对本类药物有过敏史者;严重肾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脏疾患;胸部及其周围接受放射治疗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适用于早期根治和晚期的姑息治疗,仅有少部分的肛管癌适用局部切除治疗,一般在肿瘤小、表浅、可以活动、活检证实时采用此方法。切除的范围一般为肿瘤边缘2.5cm的皮肤与部分肌肉,保留肛门的功能。
该疗法为侵犯齿线以上组织的肛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切除乙状结肠下部及其系膜和直肠全部等,并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造肛门,该疗法病变切除较彻底,治愈率高。
放射治疗与化疗结合的方案目的是消灭微小病灶,延长生存期,可以获得满意的无病生存和总体生存率,被认为是肛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肛管癌属于恶性肿瘤,预后效果较差,若不积极治疗,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者可危及患者寿命。接受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经过同步放化疗,局部复发率较低。
肛管癌属于恶性肿瘤,一般不能治愈,但是通过积极地手术或放化疗治疗,可延缓肿瘤进展。
肛管癌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经过同步放化疗,完全缓解率在79%以上,局部复发率较低,一般在25%~30%,5年总存活率高达75%。
肛管癌患者在病情控制后还应遵医嘱复诊,一般为治疗结束6个月后进行一次复诊,行相关检查,明确肿瘤进展以及复发情况。
肛管癌患者应保持饮食多样化,多食用含有丰富硒元素的食物,忌食油腻油炸性食物与亚硝酸含量高的食物,忌吃可疑有黄曲霉素的食物。
保持饮食多样化多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如蕨菜、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芹菜等。
多食用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的食物,硒元素具有增加组织的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消散作用,可减轻本病手术后合并细菌性疾病感染的发生率。
忌食油腻油炸性食物,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如炸鸡等,不利于肿瘤性疾病的恢复,应该避免食用。
忌吃亚硝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腌制蔬菜,含有丰富的亚硝酸盐的食物对于已经有消化系统肿瘤的人群而言,有诱发肿瘤加重的倾向,应该避免食用。
忌吃可疑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如久存的玉米粉、腌制蔬菜、肯德基等,这类食物可能会含有黄曲霉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诱发消化性肿瘤的发生几率。
肛管癌患者的护理包括日常护理以及术后护理,主要在手术治疗后对创口的护理,或者化疗、放疗后日常生活的护理,有效的护理可促进伤口的恢复和疾病的好转。
手术患者在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后,可协助其在床上翻身,术后七天可以下床活动;非手术患者,可一周进行两次有氧运动。
接受放疗患者,放疗期间要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以减轻治疗区皮肤蜕皮、糜烂渗出等。
手术治疗患者的包扎创面不要擅自打开查看,要保持创面干燥,禁止触摸或清洗创面以免造成感染。
肛管癌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通过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日常生活习惯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减少不良性行为等措施,减少该病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预防癌症发生。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不穿紧身、粗糙衣物。
减少不良性交行为,尽量保持一个性伴侣。
青少年及时到正规医院接种人头乳状瘤病毒疫苗。
5015点赞
[1]杜长征,顾晋.肛门部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6-9.
[2]徐姣珍,张曲,徐小静等.肛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264-265.
[3]钱军,江滨.肛管癌的诊疗现状[J].新医学,2014,45(3):152-154.
[4]李海靖等主编.实用普通外科疾病治疗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224-22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