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腺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伴有腺体分化的皮肤良性肿瘤,目前认为汗腺瘤既有顶泌汗腺来源,也有小汗腺来源。比较常见的是乳头状汗腺瘤,其病因不明,肿瘤来源于大汗腺或肛门生殖器部位的乳腺样腺体,异位的乳头状汗腺腺瘤认为来源于异位的大汗腺或变异的大汗腺。汗腺腺瘤临床多表现为皮损为单个的真皮内,或皮下实性或囊性结节,直径0.5~3cm,有时表面破溃,有浆液样渗出。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及内分泌失调相关。恶变可能极低,可对容貌及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是通过手术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本病大汗腺的肿瘤,仅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肿瘤,有完整包膜,内有管状或囊状空腔,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
本病罕见,常发生于头皮,此瘤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本病临床表现无特殊,因此需作病理检查确诊。
极罕见,好发于顶泌汗腺分布区,例如肛周和腋窝,也见于体表其它部位,肿瘤表现为结节。
汗腺腺瘤属于一种痣样肿瘤,有调查显示患者有家族史,提示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另外,内分泌失调也可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但目前尚无确切依据可以证明。
昼夜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较大,营养不良等可以诱发内分泌失调的因素,进而诱发汗腺腺瘤。
汗腺腺瘤好发于女性,具体男女发病比例不详。
最常见的乳头状汗腺瘤大多数发生在40~50岁女性的外阴部,很少发生在20岁以内者。皮损最常见于大阴唇,少数在小阴唇,极少数发生于腋窝、乳房或肛门。
汗腺腺瘤好发于女性以及内分泌紊乱者。
汗腺腺瘤临床多表现为结节或皮损,结节表面皮肤呈肤色、蓝色或粉红色。皮损偶呈多发性或线状等分布,可发生出血、破溃及疼痛。
皮损最常见于大阴唇,少数在小阴唇,极少数发生于腋窝、乳头或肛门。肿瘤单发、小而境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状,直径0.5~1.5cm,质地坚实、柔软或囊性,很少破溃,偶尔中央呈红色肉芽状隆起,类似化脓性肉芽肿。皮损可发生出血、破溃及疼痛,但大多无症状。肿瘤可保持一定大小,或缓慢生长达数年之久。
女性较男性多见,皮损常发生于头皮,也有发生于面部、腋部、小腿和外生殖器等部位的报道。肿瘤为直径1~2cm的结节或有蒂损害,境界清楚,表面光滑,一般不超过2cm。头皮部位的损害常并发皮脂腺痣或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皮脂腺痣时皮损可持续多年。病程良性,切除后不复发。
极罕见,好发于顶泌汗腺分布区,例如肛周和腋窝,也见于体表其它部位,肿瘤表现为结节。
若结节发生破溃,存在感染可能,表现为伤口周围红肿范围扩大,有瘙痒感,局部皮温升高。
汗腺腺瘤为皮肤良性肿瘤,恶变风险极低,当皮损发生大小形态的改变、破溃出血或自觉影响外貌时建议就医,若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不予处理。
患者自觉结节或皮损影响日常生活时,建议就诊。
若发现结节或皮损大小形态发生变化,及时就诊。
若发生破溃出血,建议尽快就诊,减小感染风险。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重视发病部位外观改善,可于整形外科就诊。
年龄、职业?
发现结节的时间?
发现后体积是否有过增大,形态是否发生改变?
是否伴随其他体征,是否曾经破溃?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外伤史?
明确肿块的大小、位置、颜色、形态、质地,与皮肤的黏连程度、活动性、完整度、与周围皮肤分解是否明显、皮温是否升高。
能够明确出现皮损处处的病理变化,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
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肿瘤,有完整包膜,内有管状或囊状空腔,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
肿瘤组织内有许多形态不规则的管状结构,有一个或多个直接或通过扩大的毛囊与表皮相连。管腔通常是由二层上皮细胞围成,外层细胞为立方形或扁平状,而近管腔的细胞呈柱状。
病理表现肿瘤由实性成分及扩大的囊腔结构组成,但实性成分较多。导管及管腔不很明显。腔细胞形成乳头状突起伸人管腔内,有时很明显,类似于顶泌汗腺癌。
多见于上睑近内眦处,是黄色的丘疹或斑块,多呈对称分布。中年妇女好发,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
多见于青少年,皮损主要发生在面部,除面部外,也可见于手背,皮损表面光滑,质硬,呈粉红、淡黄、浅褐或正常肤色的芝麻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组织病理即可确诊。
会出现小圆形坚实丘疹和小结节样皮损,面部多见,向中心性分布,少数为单发丘疹。
汗腺腺瘤可不治疗,若影响外观,可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部分体积较小的肿瘤可以激光治疗,复发率低。
本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目前该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区消毒,沿肿物边缘美兰划线,局麻或全麻下切除皮肤肿物,止血,分层缝合皮肤,切除物送病检。
汗腺腺瘤预后较好,通过有效的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汗腺腺瘤一般能治愈。
汗腺腺瘤经过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汗腺腺瘤患者若无症状,无需复诊。
忌辛辣食品:辛辣、刺激食物的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会加重疾病。
均衡营养,保证各类营养充分摄入,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汗腺腺瘤患者需注意皮肤的日常清洁,保持卫生,保持情绪的乐观,有利于疾病的预防。若为手术患者,需注意术后良好的护理。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郁闷和思虑过度。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应穿着宽松的衣服,避免摩擦。
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应保持敷料干燥。渗血、渗液多,敷料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术后需注意避免伤口牵拉,术后一周防水预防感染,术后半年伤口防晒可避免色素沉着。
汗腺腺瘤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患者应规律作息,适当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本疾病的预防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适当运动,根据个人所能承受的程度,避免运动过度。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减少熬夜。
4553点赞
[1]张帅,禹卉千,李建国.管状顶泌汗腺腺瘤伴皮脂腺分化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34(03):362-363.
[2]邓维,于瑞星,张晓艳.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管状汗腺腺瘤一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8,34(09):557-55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