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它可以由身体某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疾病引起,能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复原程度,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入睡困难、夜惊、梦行症,可以通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治愈,一般预后较好,不影响寿命。
包括入睡困难、设限性睡眠障碍、睡眠卫生不良、睡眠不足综合征、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包括梦游、夜惊、噩梦以及有节奏的运动障碍等。
儿童睡眠障碍是一个系列疾病,不同的疾病具体的病因并不相同,如遗传、环境、躯体原因。此病情好发于2~12岁的儿童,可能会由年龄、外界因素、儿童看护人变换等因素诱发。
患儿大多具有各种不良的睡眠习惯,如在睡前玩电子产品、观看刺激性较强的画面、进食太多、喝咖啡、进行剧烈运动、不关灯睡觉、睡眠时间紊乱、需父母陪同才能入睡等等。
社会整体不够重视儿童睡眠障碍,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治疗经验。家庭中父母婚姻关系不和谐、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父母睡眠时间不规律及生活的压力较大也易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产生。
因素睡眠障碍常继发于各种身体疾病,包括哮喘、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许多心理疾病如儿童抑郁症、儿童焦虑症也可导致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父母患有睡眠障碍,其子女患有此病的概率是父母不患有睡眠障碍的子女患病概率的3倍。睡眠时周围的环境(强光刺激、外界噪声)也可影响儿童的睡眠。
睡眠障碍是在健康监督过程中父母提出的最普遍的问题之一,据估计有超过25%的儿童在童年不同时期经历过严重的睡眠问题。
有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儿童,如喜欢在睡前玩电子产品等,可能出现睡眠障碍。
家庭中父母婚姻关系不和谐、父母睡眠时间不规律,这类儿童易出现睡眠障碍。
存在各种身体疾病,如哮喘等,这类儿童易出现睡眠障碍。
父母患有睡眠障碍的儿童,与父母不患有睡眠障碍的子女相比,患病率较高。
儿童睡眠障碍是由睡眠时间不足及一系列相关症状构成。相关症状包括打呼噜、喉头哽咽、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睡眠不安、多汗、肢体抽搐、梦话、磨牙、梦游、遗尿等,同时此病情也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并影响其他系统和器官的发育成长。
多见于婴幼儿,睡眠时经常翻动、肢体跳动、反复摇头、无故哭闹、磨牙、说梦话等。有的患儿不愿上床,要求抱着走动,或是迟迟不能入睡、浅睡或早醒。
常见于2~5岁儿童,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左右发作,表现为突然惊叫、哭闹、惊恐表情、手足乱动、呼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发作时脑电图出现觉醒的α节律。每次夜惊发作可持续1~10分钟,发作后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夜惊可自行消失。
较为常见,常伴有夜间遗尿。部分患儿有家族遗传史。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在入睡后0.5~2小时熟睡中突然坐起或下床活动,意识不清、东抚西摸、徘徊走路或做游戏动作,此时不易唤醒,大约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又可安静入睡,事后完全遗忘。
儿童因做恶梦而惊醒,常伴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有时自感全身不能动,醒后仍有情绪紧张、表情惊恐、心跳、呼吸增快、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小儿对梦境可有片段记忆,经安抚后又可安然入睡,一般无严重后果发生,也无需特殊治疗。梦魇常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
儿童睡眠障碍还会有打呼噜、喉头哽咽、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睡眠不安、多汗、肢体抽搐、梦话、磨牙、遗尿。
儿童睡眠障碍可能随年龄增长,成为成人后睡眠障碍(以失眠症为主)的主要发生因素。即使是在儿童期,睡眠障碍的负面影响也容易使儿童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并影响其他系统和器官的发育成长。
如儿童出现较长时间睡眠障碍、影响生活质量以及并发严重疾病的情况下,需要去儿科、心理健康科,通过量表检测、认知功能检查以及医生问诊进行确诊。该病情需要与癫痫发作、睡惊症、REM睡眠行为障碍、夜间进食综合征相鉴别。
儿童常出现下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睡眠质量不佳,说梦话,迟迟不能入睡或浅睡。
入睡后下床活动且此时无意识。
睡觉期间因做噩梦而惊醒。
儿童睡眠障碍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其次是精神科就诊。
发现孩子睡眠不足多久了?
家庭环境是不是太吵?
有无发现孩子异常?
学习成绩如何?
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
全面仔细了解病史,以发现可能会导致睡眠障碍的医学因素,比如过敏、用药以及急性或慢性疼痛。了解发育史很重要,因为如前所述,往往有睡眠障碍的儿童发育严重迟缓。了解儿童目前在学校、家庭的表现,对于评价睡眠障碍所导致的情绪、行为和神经认知方面的后果极为重要。目前的睡眠情况最好通过父母提供的儿童睡眠日记来评价。在睡眠日记中,父母要记录一段时期中儿童睡眠的持续时间,睡眠与觉醒的时间。对睡眠习惯的评价,比如就寝习惯、每日咖啡因摄入量、睡眠环境(温度、噪音水平等)则可能揭示一些导致睡眠障碍的环境因素。
主要是通过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评估儿童学习、生活和情绪,主要的工具有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儿童社会功能评价量表、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儿童适应行为评估、儿童情绪评估。
通过认知评估工具评估儿童的认知功能,了解睡眠障碍对儿童大脑的影响。主要工具有Das-Naglieri认知评估系统、韦氏智力量表、持续加工试验。
指各种因素导致的睡眠量、质或时序方面的变化,以睡眠不安、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为特征。前者有入睡困难、频繁夜醒等表现。后者常见于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原发性白天嗜睡征等疾病。
指在睡眠中出现的异常发作性事件,如梦行、梦魔、梦吃、夜惊等。
指由躯体、精神疾病诱发的睡眠障碍。
有时睡行症可与癫痫并存应并列诊断。癫痫性发作的意识障碍程度比睡行症深,可以发生自伤和伤人,癫痫发作脑电图可以发现癫痫样放电。睡行症通常发生在初入睡的2~3小时,即夜晚睡眠的前1/3时段,一般每晚仅发作1次,癫痫可发生于夜间任何时候,且多在刚睡或将醒时,可有多次发作。此外睡行症的自动症常比癫痫发作要复杂得多,而且不出现强直或阵挛发作,两者可通过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睡行症有时难以与REM睡眠行为障碍的自动症鉴别。REM睡眠行为障碍的多导睡眠图可显示临床症状发生于REM睡眠期,而睡行症则发生于NREM睡眠期,两者可通过多导睡眠图进行鉴别。
夜间进食综合征常伴有类似睡行症的进食和走动,但夜间进食综合征患者起床进食时意识清楚,可以通过判断意识对两者进行鉴别。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在临床上通常建议以行为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支持治疗、避免睡前刺激等方式,药物方面苯海拉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地西泮、褪黑素对此病情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
支持治疗:父母的支持、鼓励和安慰对睡眠问题的解决是相当重要的,应了解孩子潜在的忧虑并随时给予可能的支持,决不能粗暴地恐吓和惩罚。睡觉的时间也应是规则、固定的,应将变动限定在最小范围内。
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应是安静、平和的,刺激的电视应绝对避免。
对于发作性睡病的儿童,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规则的睡眠时间表,平时在饮食上避免高糖,并且多予以精神鼓励。
梦行症的儿童因为有遭受伤害的可能,所以父母更应注意其安全。在指导父母有规律地唤醒梦游儿童(即在孩子入睡后几小时唤醒他或在通常梦游发生前唤醒他)后发现,该措施在所有父母被指导的儿童中都有明显的效果,并在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中仍有效。
对于夜惊的儿童,仍应阻止孩子睡在父母的房间,可以让他们在睡前洗个暖水澡、吃少量的点心,并陪他们安静地呆一会儿,均有助于睡眠,或者还可以为他们点一盏夜灯或让房门开着。
苯海拉明作为一种温和的镇静剂,必要时可用于夜惊儿童。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α肾上腺素能受体中枢兴奋药治疗发作性睡病。
地西泮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梦行症。
褪黑素治疗失眠症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该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儿童睡眠障碍一般经过治疗以后预后较好,可以治愈,但是如治疗不彻底,则后期可能引起失眠的后遗症。一般建议儿童睡眠障碍患者在治疗后3~6月内进行复诊,根据不同的预后调整不同的治疗方式。
儿童睡眠障碍一般经过行为治疗以及药物治疗能达到治愈。
如病情治疗得当,则不影响自然寿命。
如病情治疗不彻底,可引起失眠症的后遗症。
一般建议儿童睡眠障碍患者在治疗后3~6月内进行复诊,根据不同的预后调整不同的治疗方式。
建议患者均衡饮食即可。
家长掌握了睡眠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去避开这些危险因素,或是发现原因,及时就诊,解除影响因素,则可大大减少和避免儿童因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碍而产生的健康隐患。需要特殊注意的是需要给孩子及时治疗病情,避免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
对有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儿童,还应注意调整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侧卧位)和枕头的适宜高度(10厘米左右)。
排除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儿童的心理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伴及聊天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儿童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白天适度增加儿童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其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白天的活动多、疲劳,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儿童睡眠障碍不仅影响了儿童的日常作息,可能也增加了儿童神经、心血管和代谢并发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应及时就诊治疗。
大部分儿童睡眠障碍无法进行特异性预防,但是注意行为方式可能会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
为孩子设置一个固定的就寝时间和就寝常规。
无论上学与否都应该在相同的时间入寝和起床,在时间上的差异上,天与天之间不应大于1小时。
睡前应尽量安静,避免高强度活动如激烈的玩耍和刺激的活动,如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要让孩子上床睡觉时觉得饥饿,睡前少量的点心(如牛奶和饼干)十分有帮助。但是,睡前1~2小时之内吃油腻的食物会影响睡眠。
睡前至少数小时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这些食物包括含咖啡因的苏打、咖啡、茶和巧克力。
保证儿童尽可能有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有固定的运动。
保持儿童的睡房安静黑暗,那些对完全黑暗感到恐惧的儿童可以给他们开一盏低亮度的夜灯。
夜间保持儿童卧室的温度合适。
不要用儿童的卧室作为小憩或惩罚他的地方。
不要在儿童的卧室里放电视,小孩很容易养成依赖电视才能入睡的坏习惯。而且如果他房间里有电视,就会很难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
4146点赞
[1]桂永浩,薛辛东.儿科学[M].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16-418.
[2]魏书珍,张秋业主编,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200.
[3]王娟.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因素及护理干预[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007(002):267-26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