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的子宫颈发生癌称为子宫颈残端癌,宫颈残端癌可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数月至2年内发病,也可在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发病,可分为真性残端癌和隐性残端癌。前者为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后者为次全子宫切除术时癌已存在,而临床上漏诊,未能发现。随着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减少,宫颈残端癌的发生已非常少见,国内报道仅占宫颈癌的1%以下。患者主要症状与宫颈癌类似,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分泌液增多、白带增多、腰腹痛、小腹下坠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上以手术和放疗为主,但是放疗后晚期并发症明显高于一般宫颈癌,预后较差。
子宫颈残端癌与患者卫生习惯差、性生活混乱、性生活过多或过早有关,但主要致病因素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患者长期抽烟、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免疫缺陷与抑制、月经不规律及过早初潮等都可引起该病发生。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口服避孕药和宫颈癌危险度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性行为的影响。大多数研究在考虑到有关因素作用后,证明其危险性仍然增加。口服避孕药≥8年者,危险性增加两倍。
是最早被认为在宫颈癌病因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宫颈癌患者中疱疹病毒Ⅱ型抗体阳性率高达80%以上,而对照组则仅为14.14%~57.14%,其抗原阳性率也远较正常对照及慢性宫颈炎者为高。
初次性交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及男性伴侣的混乱性行为,都被认为和宫颈癌的发生相关。其中初次性交年龄过早是由于青春期宫颈处于鳞状上皮化生时期,对致癌物较为敏感有关。多个性伴侣则增加了感染风险。男性伴侣的混乱性行为则会使其患有生殖器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等性病,导致女性患病几率增加。
过差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大患者感染HPV的感染率。尤其是月经经期和产褥期的妇女卫生条件差时,不及时换洗内衣裤,宫颈癌的危险明显升高。
可能是宫颈癌的发病因素之一,吸烟者中宫颈原位癌的危险性均增加。
子宫颈残端癌比较少见,其发病率约为0.2%~1.8%,一般在40~66岁,平均年龄58岁,60岁以上者残端癌的发生占12.5%。
性生活过早的人。
HPV感染的患者。
性生活混乱的人群。
月经初潮过早与长期月经紊乱的人群。
长期药物避孕人群。
长期抽烟的人群。
艾滋病患者。
宫颈残端癌的早期癌病例有时可无症状,约占6%。只是普查或因其他原因检查时才被发现。宫颈残端浸润癌患者一般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主要症状和宫颈癌完全一样。有些宫颈残端癌患者,75%~80%有阴道流血,10%~14%有阴道分泌物增加。
当癌变侵犯到宫颈间质时开始出现流血,患者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常性交时或妇科检查时有少量出血,随病情发展可能有少量不规则出血,晚期病灶较大时则表现为大量出血。
多数患者有白色、血性、稀薄如水样的阴道排液。伴有感染时,为有腥臭味或恶臭的阴道排液。晚期患者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和感染,可出现大量米汤样或者脓性恶臭的排出液。
患者极度消瘦、贫血、无力,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精神上极度痛苦。
当癌变侵犯到宫颈内神经时,可以出现腹痛与其他部位牵涉痛。
当癌变侵犯到了邻近周围的组织或器官,可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肛门坠胀等其他表现。
盆腔转移及周围器官转移,引起盆腔组织粘连、感染,导致血尿、泌尿系感染。
远处肝脏转移,引起肝功能损伤,导致低蛋白血症、水肿、腹水等。
子宫颈残端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以手术和放疗为主,暂无有效的针对性药品。
当患者性交时阴道出血或日常生活中出现不规则流血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当患者下体流出白色或淡黄色的米汤样、带脓液、带血液、有异味的液体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当患者出现下腹痛、尿频、尿急等下腹部不适症状时,也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当患者下体大量出血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当患者出现阴道流血或异常排液时,可前往妇科就诊。
有子宫肿瘤病变史的患者可前往肿瘤科就诊。
当下体大出血时,需立即送往急诊科。
什么时候发现这些症状的?
出血量多不多?流出的液体的性状及量?
既往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的时间?
有无腹部不适及疼痛?
有没有其他妇科疾病?
有小孩吗?有几个?
最近饮食与体重情况?
三合诊就是经直肠、阴道、腹部的联合检查。一般用食指进阴道,中指进直肠,另手置下腹部协同触摸。主要了解阴道后壁有无肿瘤病灶的浸润、宫颈大小形态、宫旁组织情况,同时确定有无肿大的盆腔淋巴结。
通过阴道镜检查可以观察宫颈表面有无异型上皮、异常血管或早期癌变,并选择病变部位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对怀疑存在宫颈癌病变的患者可采取HPV的检测,用以排除病变原因。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普遍用于宫颈癌筛查,必须在宫颈移行区刮片检查,主要依据细胞核变化判断细胞良恶性。
通过X线和CT可以观察到宫颈残端有无肿物形成,这种观察方式较为直观。
由于正常宫颈上皮富含糖原,会被碘染成棕黑色,而癌上皮缺乏糖原,碘染不着色。所以可对患者用宫颈黏膜碘试验,在不着色区域取活组织,提高诊断准确率。
通过对取下来的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最可靠的方法。
有子宫次全切除术史。
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残留宫颈组织病理活检即可确诊。
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和白带增多,外观上与宫颈癌和子宫残端癌难以鉴别,应做宫颈刮片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易误诊为宫颈癌,需取宫颈活组织检查进行鉴别。
宫颈残端癌的治疗方法与一般宫颈癌相同,以手术、放疗为主,晚期病例则采取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治疗效果与放化疗前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形态、肿瘤生长方式及患者的全身状况有关。
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近年也采用手术联合术前新辅助化疗(静脉或动脉灌注化疗)来缩小肿瘤病灶及控制亚临床转移,也用于放疗增敏。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
对于早期残端癌患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切除子宫颈残端,结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之前患者已经做过子宫次全切除术,因此膀胱、直肠与宫颈残端会粘着形成瘢痕,手术难度较大,故手术治疗仅适用于早期患者。
放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适用于宫颈残端癌的各个期别,其总体原则与一般宫颈癌相同,早期病例以局部腔内照射为主,体外照射为辅。晚期病例以体外照射为主,腔内照射为辅。放射性元素可选用钴(Co)加铯(Cs),以杀死肿瘤细胞。
子宫颈残端癌经子宫次全切除术后需定期检查患者,早期诊断及及时、适当治疗更为重要,较早的情况下5年存活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可明显改善。
宫颈残端癌不能治愈。
早期宫颈残端癌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通常能够活五年以上,如果采取体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则能够提高生存时间。晚期宫颈残端癌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患者术后三个月或半年内应进行1次复查后需要长期复查,建议每年1次,防止复发。
子宫颈残端癌患者要注意膳食均衡,清淡饮食,宜吃增强抵抗力及抗癌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
忌辛辣食品,如白酒、辣椒、生姜等。
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奶油、猪油、羊油等。
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粽子、糯米饭。
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鲫鱼汤、西葫芦等。
子宫颈残端癌患者应注意饮食营养搭配,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加强心理建设,注意手术、放化疗的护理。
保持卫生,放疗后要冲洗阴道。
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可以下床活动后,进行适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可用碘伏或者酒精消毒。
加强个人卫生护理,勤换洗内裤。
外阴皮肤尽量保持干燥、清洁。
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术后患者应当戒烟、戒酒。
患者治疗后,还应定期按常规随访,如有复发应积极进行治疗。
要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病人心理安慰,使病人消除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避免精神压力,以正常的心理状态配合诊断、治疗,锻炼坚强意志,对生活充满希望。
接受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请及时就医。
子宫颈残端癌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在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应定期参加普查,而早期诊断,及时适当的治疗对残端癌更为重要。规律生活,患者及性伴侣应避免性生活混乱,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应定期检查,如常规做宫颈防癌涂片检查,必要时做及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等排除恶变,以免漏诊。患者应定期复查(1年1次),及时发现并治疗。
在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用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平时注意饮食营养,增强抵抗力,禁止吸烟,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保持健康的性生活。
4923点赞
[1]熊英,朱滔,谭世桥.30例宫颈残端癌病例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