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调节不足的特征性表现为调节幅度低于该患者年龄的期望值下限。一般使用Hofstetter公式来确定患者的下限值(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如果低于2D或者更多,可诊断为调节不足。调节不足是指非老视性的调节功能异常。早期阶段通常表现为调节疲劳,它是调节幅度在特有的实验条件下表现正常但随时间逐渐降低的情况。调节不足的另一种表现是调节麻痹,与长期过矫的远视眼、感染、青光眼、外伤、铅中毒和糖尿病导致的一系列器质性病变有关。
眼调节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导致睫状肌调节功能衰退。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看清楚近距离的事物,睫状肌收缩使眼内晶状体弯曲度增加,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当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会使睫状肌长期处于收缩的状态,从而影响了睫状肌的调节功能。
长期过度近距离用眼会使眼部持续处于看近功能消耗状态,如果不能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机会,易导致眼调节不足。
户外运动时会使眼睛的睫状肌处于松弛、放松的状态,有利于睫状肌的休息。当长期伏案工作,缺乏户外运动时,更易出现眼调节不足。
在各种调节问题中,眼调节不足最常见。青少年处于视力发育阶段,最易发生眼调节不足。眼调节异常的患者中有55%存在调节不足;调节功能障碍患者中84%为调节不足。
长期睡眠缺乏,用眼不合理,缺乏户外运动等习惯不良者,因为这些不良习惯导致眼调节不良,出现视力下降、眼部疲劳等现象。
常见的包括视物模糊、头痛、眼痛、复视、阅读苦难、疲劳、改变阅读距离后很难适应、对光敏感。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随时间降低,串行,这些症状常与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有关。
眼调节不足患者常出现视物模糊的表现,进行视力测试表现为视力下降。
长时间的调节屈光度增加,会导致睫状肌的疲劳,出现眼部酸涩表现。
强烈刺激眼睛时会引发眼部肌肉紧张,眨眼次数减少,常表现为眼干、眼酸胀等眼睛疲劳表现。
眼调节不足患者可表现为复视,常表现为眼的视线会聚于一点,在此复合点前或后的点均被看成双象,闭上一眼时双象消失的现象。
部分眼调节不足患者会出现一种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
由于视力下降会导致用眼容易出现疲劳,从而部分眼调节不足患者会出现头痛表现。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能会使眼睛出现不能耐受光线的刺激,常伴有眼睑痉挛流泪。
眼调节不足患者同时可表现为眼位有向内偏斜的倾向,但可以被融合反射所控制而不出现明显的偏斜,并能保持双眼单视的症状,称为内隐斜。
调节与集合是联动的,眼调节不足患者经常伴有集合不足,表现为集合近点远移,严重时可以出现看近的外隐斜。
当患者出现眼睛酸涩、眼部疲劳,眼痛头痛甚至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眼科就诊,通过调节功能检查、结合视力下降、眼部酸涩、眼睛疲劳等眼调节不足的表现可对本病进行诊断,但要注意本病要与其他眼调节异常相鉴别(例如调节过度、调节不能持久等)。
对于出现眼睛酸涩、眼部疲劳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视力下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眼调节不足的患者,若定期检查随访出现视力下降严重、阅读障碍明显等症状加重的表现,应立即就医。
近视进展过度的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调节功能。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困倦、阅读障碍明显、厌学等表现,可在眼科处置的基础上到精神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除了眼睛的不适外,有没有其他的表现?
目前自身都有什么症状?
家里哪些人是高度近视?
平时读书看电视的大概时间是多久?
患者的眼调节幅度下降(一般使用Hofstetter公式来确定患者的下限值(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如果低于2D或者更多,可诊断为调节不足。),单眼调节灵敏度测试-2.00D(20/30反转拍)通过困难,动态检影滞后,PRA低,双眼调节灵敏度测试-2.00通过困难,近距离BO模糊点偏低。
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眼部酸涩、眼睛疲劳等眼调节不足的典型表现。
排除由于局部或全身性因素引起来的调节不足,如乙醇、抗组胺、睫状肌麻痹药等药物,青光眼、外伤、铅中毒和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根据双眼视功能检查即可诊断。
患者出现睫状肌机能亢进,晶状体弹性超常,紧张性异常增高,也会出现视物模糊、眼睛疲劳表现,通过双眼眼部检查即可鉴别。
患者出现近距离工作不久就发生头疼、眼睛疲劳、视物不清等症状,通过交替遮盖法、马氏杆检查法可确定有无隐斜。
眼调节不足的患者的治疗主要对屈光不正进行矫正,可通过附加镜片以及进行视觉训练等方法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
针对患者的屈光不正配置相对应的镜片,进行矫正视力,帮助患者改善视力下降等相关症状。
视觉训练主要是针对患者大脑进行训练,使其能够较好控制,使患者的视觉行为得到改善。视觉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双眼视物时持久、舒适和清晰,且眼屈光度明显降低,无小幅度增加现象,使其双眼能保持健康状态。常用的方法有镜片阅读、翻转拍、字母表、马斯登球等,同时结合集合功能的训练。以训练室训练为主,家庭训练为辅,通常需要12~24次在训练室训练。期间总数取决于患者的年龄、训练的主动性及依从性。
眼调节不足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眼调节不足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眼调节不足的预后较好,在经过标准的诊治后,能阻断视力的进一步恶化,使患者双眼能保持健康状态。
眼调节不足在经过标准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达到治愈。
眼调节不足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眼调节不足一经发现,刚开始可3个月复查一次,完成治疗后,可延长至1年复查一次,主要行眼部基本检查即可。
眼调节不足患者无特殊饮食护理,保证患者身体营养需求、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保证青少年患者身体发育即可。
宜多食水果,如蓝莓、猕猴桃、葡萄、香蕉、苹果等,对视力的发育有益。
保持清淡饮食,宜多食用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青少年患者身体发育。
避免辛辣、刺激食品,以及过度油腻的东西,也不要偏食或者挑食。
眼调节不足者的护理应注重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坚持长期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有视力改变,应注意监测视力情况,定期复查眼部情况。
坚持长期锻炼,可进行乒乓球运动,眼部肌肉随着乒乓球的运动而收缩转动,加快新陈代谢,提高视力。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要做到合理的放松,要做到劳逸结合,不长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脑等。
复查时进行眼部相关检查,多注意患者的视力改变,判断患者的恢复情况。
眼调节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用眼习惯不良,导致眼调节功能出现问题,由此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长期坚持,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
有遗传因素的人群,可早期关注视力,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以筛查眼调节不良。
现代儿童游戏方式多以室内自娱式为主,如个人玩具、游戏机、电脑、电视等,家长及老师应鼓励并帮助孩子改变游戏方式,多参与进行室外活动。
教育青少年注意用眼卫生,阅读时注意眼睛与书的距离,姿势要端正,不能躺着看书或边走边看。注意阅读的照明光线要充分,作业时间不宜过长,阅读写字连续45分钟后,应休息10分钟或向远方眺望,使睫状肌得到适当休息.。
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使睫状肌得到休息,改善眼部疲劳状态,有利于眼睛。
4645点赞
[1]江文捷.眼调节对葡萄膜巩膜房水外流途径及眼压的影响[D].西南医科大学,2018,1-58.
[2]杜金叶,胡磊.视觉训练对伴调节不足的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012):1370-1372.
[3]孙艳群.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及调节功能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
[4]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