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交叉擦腿症是一种以阵发性两腿交叉、扶紧,用力摩擦为主要特征的小儿神经官能症。同时它也是小儿通过摩擦会阴部位而引起兴奋的一种习惯性动作,儿童一般通过这种行为进行自我刺激,从而达到兴奋来释放紧张情绪并间接的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可见于1岁婴儿,多数在2~3岁这一时间段内发生,且女孩较男孩多见。
情感性交擦腿症的病因与局部炎症刺激与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并且情感性交叉擦腿症好发于1~3岁的儿童,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由于炎症刺激导致会阴部瘙痒而产生摩擦,但摩擦时外生殖器官敏感部位感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性本能的行为,患儿从中体验到一种快感,如外阴部的炎症、包皮过长、清洗外阴过频、湿疹、包茎、蛲虫感染、衣裤过紧等常引起局部瘙痒,是幼儿出现摩擦外生殖器行为的常见诱因。
家庭气氛紧张、缺少母爱、遭受歧视等,使儿童情感上得不到满足,或者生活方式太简单,缺乏有趣味性的活动及玩具,所以因为寂寞而玩弄生殖器,常见于男孩。学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压力大、不良环境、情绪紧张、焦虑等则常可加剧这种行为,儿童将此作为缓解情绪焦虑和自慰的一种手段。
年龄较大的儿童会受到色情视频和出版物的影响。
情感性交叉腿症多见于女孩与幼儿,最早可在6~8个月内发生。一般情况下,以1~3岁儿童多见。临床上女孩多于男孩,但目前国内外尚缺少流行病学研究资料。
情感性交叉擦腿症好发于1~3岁的儿童,并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情感性交叉擦腿症是一种儿童时期的精神行为疾病,它的症状一般是通过患儿的外在行为来表现的。发作时患儿神志清醒,表现为双下肢交叉伸直,双手握拳或抓住东西使劲,然后两腿互相摩擦或强直不动。
使劲抓住物或人,面色发红、双眼凝视、屏住呼吸,意识完全清楚,持续数分钟,微微汗出而自行停止,如强行制止发作,患儿就哭闹或感到非常难受。发作时神志清楚,对周围环境反应正常。
女孩表现可有喜欢坐硬物,喜欢骑跨在椅子上,用下腹部顶住硬物反复上下摩擦,也有在两腿之间夹物的情况。
当小儿外出活动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该动作发作明显减少或不发作,加以制止可以停止。患儿一般在感动孤独或无聊时,即睡前、醒后或独自玩耍时发作,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家长不理解。
外生殖器发生变化,女孩发作后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或阴唇色素加重。男孩阴茎勃起,尿道口充血,有轻度水肿。
本病一般无特殊并发症,在纠正病因以后患者的出现擦腿的频率会逐渐减小。如果反复擦腿可造成皮肤的破损,由于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
情感性交叉擦腿症是一种儿童期的精神行为类疾病,若偶尔轻微发作可以不用治疗,但若频繁发作而且到了会影响儿童生活的地步,如学习效率、社会交往、睡眠质量等则需要治疗。
对于1~ 3岁的婴儿,应该多注意观察是否有两腿交叉、夹紧,用力摩擦阴部的行为,若出现这种症状,但只是偶尔发作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若小儿频繁出现阵发性两腿交叉、夹紧,用力摩擦阴部行为,并且强行制止会哭闹或感到非常难受,伴面色发红、双眼凝视、出汗、呼吸粗大时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情感性交叉擦腿症,首诊科室一般为儿科、儿童保健科。
怀疑女孩外阴炎、外阴湿疹等,还可就诊于妇科。
疑男孩包皮过长、包茎等,还可就诊于儿外科、泌尿外科或男科。
第一次发作是什么时候?发作频率是多少?每次发作持续多久?
患儿的主要照料着是谁?患儿父母对患儿的关注度如何?
(女孩)内裤上是否有异常分泌物、外阴红肿的现象?
(男孩)是否有包皮过长、包茎等现象?
孩子的智力正常吗?
发作时呼唤患儿的名字是否有回应,制止时是否能停止?
哪些情况会导致症状加重?
在什么情况下症状减轻或不发作?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是否治疗?采用了哪些治疗措施?
检查血清促卵泡素、促黄体酮激素、性激素水平是否正常,血清卵泡刺激素是脑垂体分泌的重要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腺、肾上腺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对判断性激素紊乱疾病的病因和病变部位有重要价值。促黄体酮激素作用于成熟的卵泡,能引起排卵并生成黄体,若促黄体酮激素较低,可以说明患儿有卵泡发育不良或不排卵的问题。性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若性激素分泌过少,则会导致性器官发育不良。如果这些激素分泌紊乱,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患儿。
通过收集肛门或阴道的分泌物,分析分泌物的成分,检查患儿是否有蛲虫、阴道滴虫病、阴道霉菌病等,这些病会导致患儿抓挠阴部,使患儿形成摩擦阴部的习惯。
颅脑的CT检查是通过CT对颅脑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它能清楚的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它对于颅内、颅骨、头皮的大部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所以它能帮助检查患儿神经系统是否出现异常。
脑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如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监测、视频脑电图监测。由于癫痫在发作时脑电图可以准确地记录出散在性慢波、棘波或不规则棘波,因此对于诊断癫痫,脑电图检查十分准确,所以这项检查可以帮助排除癫痫的情况。
家长可以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患儿进行心理测量,从而了解患儿的行为特点。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等,由于情感性交叉擦腿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所以可以借助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如发作时出现双腿交叉夹紧或互相摩擦、双眼凝视、面色发红、出汗、呼吸粗大,并且持续数分钟,但意识清楚,智力正常的症状则表明小儿患上了情感性交叉腿症。女孩发作时出现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和或阴唇色素加重,男孩发作时阴茎勃起,并伴外生殖器红肿、瘙痒、疼痛、烧灼感,或有红疹、溃疡、糜烂等皮肤损害,可做出诊断。
儿童佝偻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患儿在喂奶及睡眠时头部多汗,由于汗液刺激,患儿喜欢摇头。摇头时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脱发。而且患儿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睡眠时易惊醒的症状。将早期儿童佝偻病的症状与情感性交叉擦腿症症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都有容易出汗、喜欢摩擦、焦躁不安的症状,但情感性交叉擦腿症摩擦的是下体部位,而早期儿童佝偻病摩擦的是头部,所以可以通过摩擦部位来判别。
儿童癫痫大发作又称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时会出现突然神志丧失,全身强直阵挛性抽动、口吐白沫、四肢抽动、呼吸暂停,并且可能伴有舌咬伤和尿失禁。一般持续1~5分钟,抽动停止后入睡。醒后头痛、无力,对发作无记忆。将两者症状对比可以发现,儿童癫痫大发作时会丧失意志,且对发作无记忆,而情感性交叉擦腿症发作时神智清醒,对发作过程有记忆。
肌阵挛发作时,患儿表现为某一块肌肉或肌肉群突然有力的快速抽动,有的呈局部,有的可引起一侧或双侧肢体抽动,抽动时手中拿的东西掉出或甩出。躯干肌肉受累时表现突然频繁用力点头、做出弯腰或后仰的动作,并且站立时会突然摔倒。将两者症状进行对比发现,情感性交叉擦腿症患者发作时,表现的没有那么强烈,不会出现全身抽搐、呼吸暂停、咬舌、摔倒的症状。
儿童癫痫局限性发作又称为简单部分运动性发作,一般表现为病灶对侧口角、眼睑、手指、足趾,或一侧面部及肢体末端短阵性抽搐或麻木、刺痛。抽搐有时可由手指至上肢扩展到对侧,症状持续数分钟以上,但发作时意识不会丧失。将两者的症状进行对比发现,情感性交叉擦腿症和儿童癫痫局限性发作的发作部位不同,情感性交叉擦腿症发作部位是下体,而儿童癫痫局限性发作部位在脸部及肢体末端。
情感性交叉擦腿症的症状多样,医生多采取对症治疗,消除引起本病的各种诱发因素,如清洁外阴等,在必要时可给予镇定剂和B族维生素来缓解症状,但同时应该给予行为干预等治疗。
甲硝唑溶液对大多数厌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如脆弱拟杆菌和其他拟杆菌属、梭形杆菌、韦容球菌、产气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若出现细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性外阴道炎可以使用。
红霉素药膏膏是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首先用于治疗沙眼、结膜炎、睑缘炎及眼外部感染,但也可用于由细菌感染阴道的炎症。
达克宁软膏的主要成分为咪康唑,用于皮肤真菌感染、指甲真菌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等。
维生素B1是人体能量代谢,特别是糖代谢所必需的,对于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当维生素B1缺乏时,会出现周围神经炎,伴有肢端感觉障碍,包括局部区域感觉过敏或感觉麻木。它可以帮助改善精神状况,维持神经组织、肌肉、心脏活动的正常。
镇定剂是一种具有镇定和睡眠作用的药品,它可以使人镇定,安心睡眠。镇定剂还能有效防止狂躁,有效治疗抑郁,同时它也是有效的抗焦虑药物。
情感性交叉擦腿症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
行为干预治疗法一般采用忽略和转移的办法,如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转移其注意力,但不可以采取惩罚、责骂、讥笑等手段。对患儿的生活进行一定的管理,给他穿宽松、稍长的衣服,从而避免用手接触外生殖器。同时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说教,打消其顾虑,多鼓励,增强信心,让患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如登山、游泳、打球等。最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心理疗法,多于孩子沟通。一旦发现患儿有夹腿动作立即分散孩子注意力,如讲故事、做游戏等。患儿均换成松软宽大衣服,睡觉时在小儿两大腿间放置一松软小枕头或软的毛绒玩具,减少会阴部摩擦,醒后立即起床。
对于有长期病史和持续性疾病,且心脏、肺、肝脏和其他器官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的儿童,可以低剂量使用硫必利,氟哌啶醇也可以改善症状,对于有明显情绪问题的孩子,我们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来减轻孩子的焦虑。
情感性交叉擦腿症目前还无法治愈,但是积极的进行有效且规范的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应按照医嘱每3个月到门诊复查一次。
情感性交叉擦腿症目前尚不能治愈。
情感性交叉擦腿综合征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本病在治愈后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按照医嘱患者应该每3个月到门诊复查一次,复诊时要携带个人病历及检查报告单。
复诊时可能做体格检查,检查患儿的病情有无好转。
如果患儿病情有异常情况,甚至有所加重,需要及时就诊。
本病患儿可正常饮食,合理控制患儿饮食总热量,均衡饮食,营养搭配即可。
情感性交叉擦腿症患儿的护理,以开导患儿并保持其情绪稳定,注重日常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为主,从小培养其良好卫生习惯,毛巾及浴盆等物品要专用,尽量去除诱发因素。心理教育上以诱导为主,冷静对待孩子患上情感性交叉擦腿症,年长儿则以说服教育为主。
要培养其良好卫生习惯,避免穿开裆裤,且内裤要宽松。
毛巾及浴盆等物品要专用,便后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并防止外阴部损伤,以减少病原菌感染。
复诊时通过体格检查、医生问诊的情况,判断患儿是否还存在着频繁的摩擦腿部行为,或通过真菌涂片及真菌培养,检查是否还有菌丝存在繁殖。
家长应给予患儿足够的耐心和信任,在情感性交叉擦腿症再次发作时,家长要冷静对待,切勿惩罚打骂、讥笑孩子等,应予诱导,使用玩具或其他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年长儿则以说服教育为主。
缺乏家长关注,家长经常指责、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诱导孩子患上此病,所以父母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给他情感上的温暖,尽量避免让孩子处于孤独、无聊的状态,给予其情感防护,减少疾病的发作。
应该培养孩子广泛、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给予其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应准确遵守医嘱,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诱导,平时在管理好孩子生活的同时,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护,保证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在1~2个周期的治疗后,若孩子还是会频繁出现阵发性两腿交叉、夹紧、用力摩擦阴部、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甚至肿胀、红疹、糜烂、溃疡的症状,需立刻急诊就医。
对于1~3岁的高危患病人群,宜每隔一年到医院体检一次,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情感性交叉擦腿症,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4445点赞
[1]聂玉婷,龙旭浩,白晓红.姚晶莹教授从养阴论治小儿交叉擦腿综合征临床经验撷萃[J] .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3):92-93.
[2]贾瑞,琚玮.琚玮教授治疗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经验[J].中医研究,2020,33(5):34-35.
[3]邢小芬,乔书花,刘琳.儿童夹腿综合征70例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2):177-17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