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肿瘤指生长在女性阴阜、阴唇、阴蒂以及尿道口、前庭大腺、阴道口等外阴处皮肤、黏膜、腺体和结缔组织处的的各种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良性肿瘤多无特异性表现,恶性肿瘤表现为外阴瘙痒、局部肿块或溃疡等,需要长期进行系统治疗。
外阴部鳞状上皮的乳头状瘤比较少见,多发生于阴唇,往往是单个性、生长缓慢,以中年以上的妇女多见。肿瘤呈一个软的疣状增生物,表面有油脂性物质,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可有外阴瘙痒史和局部炎症史。
大汗腺瘤好发于大阴唇,多见于成年后。肿瘤界限清楚,隆起周围皮肤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1cm。偶可囊性变,达鸡蛋大小。瘤与覆盖表面的薄层上皮粘着,但瘤体可被推动。结节质地软硬不一。生长缓慢,无症状。有时囊内的乳头状生长可突出溃破囊壁之外,有少量出血症状,亦可发痒。
此瘤多数位于大阴唇,少数见于小阴唇、阴蒂及圆韧带。临床上不常见,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妇女。肿瘤大体呈圆形,形状不规则,光滑,质硬,有下坠感及疼痛,可有排尿困难及性交障碍,如被覆上皮溃破,可有出血及分泌物增多。
瘤体小者无临床表现,变大时外阴部可有下坠感,溃破则引起出血。瘤软呈分叶状,偶见高出皮肤似皮赘。位于皮下脂肪内者,境界清楚,可推动,位于大阴唇者,可见隆突性肿块。
外阴平滑肌瘤直径为1cm~11cm,一般呈哑铃形,质地坚硬,分叶状。多无蒂而有宽的基底,能活动。可渐长大而使行动不便、坠感;向阴道旁生长,可使性交困难。可有疼痛或压痛。
呈单个或多个浅红或灰白色囊性结节,是由淋巴管扩张增生而成。肿瘤为单个或多个,灰红色,质软,边界不清晰,一般无症状。肿瘤表面可有大疱。破裂后流出淋巴液。海绵状淋巴管瘤较少见于外阴,此瘤可使整个外阴患侧肿胀,范围广泛者可扩展至会阴部甚至阴道。
发生的部位以大阴唇最多,约占71.2%,其次为小阴唇、阴蒂、尿道口周围,再次为前庭大腺及会阴,病变大体表现视其部位及病变早晚而不同。
比较少见,开始即为椭圆形硬块,位于大阴唇的后1/3处,其表面皮肤可较长时间不与肿块愈着。发生于汗腺者更罕见,表现为圆形、扁平或高起的结节,位于大阴唇外侧或内侧。前庭尿道癌开始为多个小结节,形成乳头状赘生物,包绕尿道口或位于其一侧,进一步发展则溃破,沿尿道海绵体及阴道口侵犯。
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病变处有种种表现,呈乳头状增生,或白色增厚可在多处发生。镜下表现为上皮层内细胞有增大复层、排列紊乱,核异型深染,分裂活跃等恶性特征,常伴有角化过度,钉脚伸长,但基底膜完整。
罕见,多由色痣恶变而来。其外观似外阴癌,呈蓝黑、深蓝、棕黑或淡棕色或无色素性。镜下表现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梭形或多形态的混合型。恶性黑色素瘤常早期经血道和淋巴道转移,故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尤其黏膜部位和妊娠期患者更甚。
原发或继发于外阴纤维瘤恶变,开始时肿瘤边界清楚,呈结节状带蒂或呈弥漫性浸润,常保持多年不进展,但以后可因外伤或手抓破而突然发展,在短期长大。可经淋巴及血行转移,预后不佳。治疗为外阴广泛切除加外阴、腹股沟淋巴结的放射治疗。
占外阴恶性肿瘤的3%~4%,多来自宫颈癌及宫体癌的转移,少数来自卵巢、胃肠道、肾、膀胱及乳腺的癌,或绒癌。主要通过癌栓静脉逆行性转移或由淋巴转移,晚期宫颈癌、宫体癌的原发灶可直接漫延到阴道再到外阴。
目前关于外阴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证明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外阴上皮内非瘤变、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同样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外阴的病变有密切关系。
外阴上皮内非瘤变有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和硬化性苔藓,此二病皆有一定的恶变几率。
如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可能会发展至浸润癌。
日常具有吸烟不良行为习惯或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患有性传播疾病等,均可导致外阴肿瘤的发生。
外阴良性肿瘤比较少见,外阴恶性肿瘤相对更少见,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3%~5%,90%为鳞状细胞癌。另外,还有恶性黑色素瘤、腺癌、基底细胞癌、疣状癌、肉瘤及其他罕见的外阴恶性肿瘤。外阴肿瘤的恶性程度,以恶性黑色素瘤和肉瘤较高,腺癌和鱗癌次之,基底细胞癌恶性程度最低。
外阴肿瘤主要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60岁以上妇女。
外阴良性肿瘤症状多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外阴肿物。外阴恶性肿瘤早期局部会出现小而硬的结节、肿块、溃疡,晚期则为糜烂、肿块,常伴有一侧或双侧的腹股沟淋巴结增大。
外阴肿物和瘙痒,肿物可呈单发或多发,有时大小不等,大多活动度尚可。
症状主要为外阴瘙痒、皮肤破损、烧灼感及溃疡等。
是最为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早期局部出现小而硬的结节、肿块或溃疡,常伴有疼痛或瘙痒;晚期为典型的糜烂,肿块或不规则的乳头状瘤,颜色可呈白色、灰色、粉色或有黑色素沉着,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质硬而固定。当肿瘤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等。但多数患者病变前已有多年的外阴瘙痒史,晚间为重,外阴白色病变等。
外阴良性肿瘤并发症较少,肿瘤恶变几率较小。外阴恶性肿瘤可继发感染或直接浸润淋巴转移,晚期可经血播散至肺、骨等。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外阴肿块、外阴溃疡时,需及时就医。当患者出现外阴瘙痒、白斑、结节、赘生物等情况,应提高警惕,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出现外阴肿物、外阴瘙痒、皮肤破损、烧灼感及溃疡等症状持续存在,需要及时就医。
持续久治不愈的外阴瘙痒和各种不同形态的肿物,需要及时就医。
当患者发现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加,出现肿块时,应去妇科就诊。
如确诊为恶性肿瘤可去肿瘤科就诊。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些症状?
以前是否有检查过宫颈HPV或TCT?
患者的年龄?既往的月经史?
何时结婚?是否有生育情况?
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尤其是外阴部?
家人亲属有没有相关的疾病呢?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等,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腹股沟和盆腔肿大淋巴结、肿瘤的远处转移及外阴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采用CT、MRI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阳性发现。
是诊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方法,诊断的敏感度可达93%。
有助于发现外阴肿瘤患者是否伴发阴道癌、宫颈肿瘤或宫体癌。而细胞学涂片检查对外阴肿瘤的诊断约有50%的阳性率,直接从病变部位刮取材料或局部组织印片做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通过妇科检查可明确外阴肿物或病变的部位、浸润的深度,并了解肿瘤是否累及尿道、阴道、肛门和直肠。
常见症状为持续性外阴刺痛,可伴有分泌物增加,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及其他的伴随症状。
体表淋巴结(尤其腹股沟淋巴结)有无肿大。
应明确外阴肿物或病变的部位、距身体中线的最大距离、肿物大小、形态(丘疹或斑块、结节、菜花、溃疡等)、浸润的深度等,肿瘤是否累及尿道、阴道、肛门和直肠,检查外阴皮肤有否增厚,色素改变及溃疡。
对有多年外阴瘙痒史并伴有外阴白斑,或经久不愈的糜烂,外阴结节、乳头状瘤、尖锐湿疣及溃疡等可疑病变应及时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诊断,阴道镜下病变部位活检,对外阴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外阴癌尤为重要;组织病理应包括明显的肿瘤、癌周皮肤和皮下组织。对肿瘤直径小于2cm的早期外阴癌,可在局部麻醉下行肿物完整切除活检,经连续病理切片检查,准确评价肿瘤的浸润深度,指导早期外阴癌的个体化治疗。
常发生于年轻妇女,是一种质较软而无溃疡的乳头状向外生长,有时为带蒂的赘生物,可与其他性病病变并存,可传染,可进行活检鉴别。外阴肿瘤多不可传染。
常可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形似溃疡状外阴癌。但外阴结核有全身表现,而外阴肿瘤无全身表现,可以此来鉴别。
对于外阴肿瘤的治疗大致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方法。针对外阴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即可,外阴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治疗与化学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用5%的5-氟尿嘧啶软膏涂于病灶处,但失败率为50%。抗癌药可作为较晚期癌或复发癌的综合治疗手段,且不同的肿瘤类型会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外阴鳞状上皮癌化疗药选择阿霉素、博莱霉素、甲氨蝶呤、顺铂、依托泊苷、丝裂霉素C、氟脲嘧啶和环磷酰胺等。
外阴腺癌化疗药选择顺铂、卡铂和环磷酰胺。
外阴肉瘤化疗药选择长春新碱、放线菌素、环磷酰胺等。
汗腺瘤行病变局部切除,纤维瘤沿肿瘤根部切除,平滑肌瘤为肌瘤切除术。
对局限的分化型病灶可采用外阴上皮局部表浅切除术,切除边缘超过肿物外缘0.5~1.0cm即可;对大的病变可行表浅外阴切除术(外阴皮肤剥除)和薄层皮片植皮术;老年人和广泛性外阴上皮内瘤变,特别是分化型患者采用单纯外阴切除,切除范围包括外阴皮肤及部分皮下组织,但不切除会阴筋膜;对外阴非鳞状上皮内瘤变,由于病变多超越肉眼所见病灶边缘,且偶有浸润发生,应行较广泛局部病灶切除或单纯外阴切除;若出现浸润或合并汗腺癌时,需做广泛性外阴切除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ⅠA期行局部病灶扩大切除或单侧外阴切除,通常不需切除腹股沟淋巴结。ⅠB期行广泛性外阴切除及腹股沟淋巴结切除。Ⅰ~Ⅲ期广泛性外阴切除及受累的部分下尿道、阴道与肛门皮肤切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ⅠV期除广泛性外阴切除、双侧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切除外,分别根据膀胱、上尿道或直肠受累情况选作相应切除术。
外阴癌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前辅助治疗、转移淋巴结区域照射、转移淋巴结区域照射、术后辅助治疗。如复发可能性大,如淋巴结、手术切端癌细胞残留,病灶靠近尿道及直肠近端,既要保留这些部位,又要彻底切除病灶者,可加用放疗,放疗采用体外放疗与组织间插植放疗。
激光微波治疗对极早期外阴癌,病变侵犯浅而局限,可以用激光或微波对病灶进行气化切除。治疗时要超过病变范围和一定深度,如有可疑癌细胞存在,应再次治疗。对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但外阴病灶较浅而局限者,亦可采用激光或微波治疗,区域淋巴结用放射治疗。
外阴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后预后较好,外阴恶性肿瘤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率,且其预后与分期有极大的关系。
外阴良性肿瘤可以治愈,外阴恶性肿瘤能否治愈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
外阴良性肿瘤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外阴恶性肿瘤早治疗、早诊断会帮助延长患者寿命,若分期级别较高且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寿命会受到影响。
治疗后第一年,每三个月应进行复查,并告知医生服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
治疗后第二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进行癌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检查。
治疗第三年,可在此后每年复查一次即可。
外阴肿瘤的患者需注重科学合理饮食,如外阴白斑是由于外阴营养不良造成的,故对外阴肿瘤的饮食需注重补充营养。
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海鱼、瘦肉等。
多吃含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如胡萝卜、苹果、橘子。
外阴肿瘤术后禁食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
外阴肿瘤患者少吃刺激食品,如火锅、麻辣烫。
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对外阴肿瘤的治疗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切除是外阴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应个体化,对恶性肿瘤,术后应给与放疗及化疗。而加强对外阴肿瘤的护理,有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利于提高生存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
注意保持外阴的干净卫生,防止感染。
按医嘱定期服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外阴癌患者术后如卧床时间长,须注意勤翻身及下肢活动,以预防发生皮肤压疮及下肢血栓。
定期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指标是否正常。
接受手术治疗及放化疗后,定期检测癌灶部位及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观疗效。
对于外阴肿瘤的预防,以早发现、早治疗为准则。患者平素应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患病的机会。
对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5~10年的女性人群,应及时至当地医院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水平。
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积极并重视相关妇科的检查。
日常生活多进食可以补充高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多进行锻炼。
平常应多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干净。
积极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定期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4670点赞
[1]王昀,马亚琪,刘爱军,KurmanRJ,CarcangiuML,HerringtonCS.WHO(2014)阴道、外阴肿瘤组织学分类[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12):787-788.
[2]陈少红,陈海燕.外阴肿瘤扩大切除与皮瓣修复术治疗乳房外Paget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6-29.
[3]武昕,崔丹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外阴肿瘤[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5):356-357.
[4]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周琦,吴小华,刘继红,李力,朱笕青,白萍,盛修贵,尹如铁,吴强.外阴癌诊断与治疗指南[J].第4版.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11):1230-1237.
[5]刘宇笛,杨英捷.外阴癌诊治进展[J].当代医学,2018,24(3):176-179.
[6]倪雪,张三元.外阴鳞癌治疗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44(6):686-689.
[7]陈阳,徐玲.外阴癌的治疗进展[J].系统医学,2017,2(15):163-165.
[8]方三高,薛德彬,肖华亮,石群立,周晓军.解读WHO(2014)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外阴)[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3)241-247.
[9]姚心雨,胡小青,罗兵.外阴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57-58.
[10]谢玲玲,林荣春,林仲秋.FIGO2018癌症报告—外阴癌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6)660-66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