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卵巢肿瘤指来源于未成年女性卵巢的肿瘤。发病率较低,好发于青春期及以后。其发病常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腹部肿块及腹痛、腹胀等。由于存在恶性可能,故应早期诊断及治疗以改善预后。
小儿卵巢肿瘤可根据病理类型分类,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生殖细胞肿瘤,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60%~89%,其次是上皮性肿瘤和性腺-间质细胞肿瘤。
小儿卵巢肿瘤还可根据病情发展及预后分类为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占大多数,恶性肿瘤约占10%~20%。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或生殖细胞异常分化有关。
生殖细胞具有高度多能分化特性,若向胚胎的三胚层分化可形成畸胎瘤,若向胚外结构分化可形成卵黄囊瘤及绒癌;而原始的未分化的生殖细胞可产生无性细胞瘤,故生殖细胞产生的肿瘤类型繁多,此外还有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多胚胎瘤、性腺母细胞瘤等。
多数病例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性卵巢恶性肿瘤主要有三种,家族性卵巢恶性肿瘤综合征,如母亲或姐妹中有患卵巢恶性肿瘤者,本人属高危患者。乳腺-卵巢恶性肿瘤综合征,母亲或姐妹中有一种或两种癌患者,本人患卵巢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是50%。患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危险均可能增加。
小儿卵巢肿瘤发病率较低,约为每年2.6/100000,其中恶性肿瘤占比10%~20%。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年龄越小,发生恶变的几率越高。1~8岁年龄段小儿卵巢肿瘤的恶性比例最高。卵巢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占多数,最多见的是成熟型畸胎瘤。
此类患者发病率稍高。
包括异黄酮类、木脂体内等药物。
如饮酒、长期熬夜、吃油腻食物等。
可增加患病风险。
小儿卵巢肿瘤临床表现多样,起病隐匿,多在瘤体较大时才被发现,主要以腹痛及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在入院查体时患儿多合并有其它症状。
常为首发症状。小儿骨盆狭小,故常可清楚触及。包块表面光滑,无压痛,有囊性感,可与输卵管形成柄蒂,与周围组织多无粘连,故移动性较大,常可将包块自下腹一侧推移至上腹部。
多为脐周或下腹部持续性疼痛,系因肿瘤刺激腹膜、腹腔内出血,压迫周围组织或粘连所致。有时恶性肿瘤自行穿破也可引起腹痛。小儿卵巢肿瘤可上升至腹腔,导致瘤蒂拉长,加之小儿好动,易发生蒂扭转,引起急性腹痛,肿瘤增大、压痛,合并有腹膜刺激征。
易出现于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如性索间质肿瘤中的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环管状性索间质瘤、原发性绒癌等。可引起小儿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出现第二性征的变化,包括月经来潮、乳房发育、乳核增大、阴道口发红并有阴道流血,阴蒂增大,阴毛、腋毛生长,骨龄提前等。多数在切除肿瘤组织后恢复正常。
肿瘤迅速增长可造成相应的压迫症状。出现排尿、排便困难,严重者可引起肠梗阻或肾积水。
未成熟畸胎瘤可向周围浸润、播散,早期转移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晚期经血管广泛播散。剖腹探查时包膜可穿破和(或)发生腹膜种植,有时出现血性腹水。
恶性卵巢肿瘤生长过快时可出现消耗症状,包括体重明显下降、消瘦、面色苍白、无力、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等。
腹部包块可与输卵管形成柄蒂,肿瘤可上升至腹腔,导致瘤蒂拉长,加之小儿好动,易发生蒂扭转,引起急腹症症状,包括急性腹痛,肿瘤增大、压痛,合并有腹膜刺激征等。常急诊入院并立即手术探查。
小儿卵巢肿瘤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症状、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处理原则为尽可能早期手术切除治疗,并尽可能保留正常卵巢组织以保证将来的生育功能。
对存在卵巢肿瘤家族史的女性儿童定期体检,一旦体检中发现腹部包块,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小儿存在腹部包块及性早熟体征等,高度怀疑小儿卵巢肿瘤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小儿卵巢肿瘤的患儿,若出现急性腹痛合并腹膜刺激症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儿发现腹部包块时优先考虑去小儿外科就诊。
如发现腹部包块,但出现急性腹痛及腹膜刺激征,可急诊入院就诊。
哪里不舒服?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腹胀、性早熟症状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急性腹痛、消瘦、排尿及排便困难等症状)?
腹部包块的出现时间及有无压痛?
是否存在卵巢肿瘤家族遗传史?
可判断肿瘤大小、部位、质地、与子宫的关系及有无腹水等。小儿卵巢肿瘤主要超声影像图表现为三种,即囊性、混合性、实质性。表现为囊性时,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混合性时,大多数为良性肿瘤,以成熟性畸胎瘤为主或肿瘤蒂扭转导致囊肿出血时,也可表现为囊实混合性改变。当肿瘤为实质性且体积较大时要考虑恶性可能。
对判断肿瘤大小、质地、与盆腔各脏器之间的关系,特别对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增大有一定价值。
显示髂脉管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其转移征象,提供术前估价及淋巴结清扫术准备。
鉴别原发性胃肠道原发癌的卵巢转移癌。
了解肾脏的分泌和排泄功能,泌尿道压迫和梗阻症状。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为肿瘤阳性显像剂,进行肿瘤定位诊断。
对临床难以定性的盆腔包块,腹水患者腹腔镜检取活检,取腹水做病理学和细胞学检验定性及初步临床分期。
甲胎蛋白对生殖细胞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如恶性畸胎瘤、内胚窦瘤等,可作为治疗前后及随访的重要标志物;癌胚抗原对于有些卵巢恶性肿瘤晚期,特别是黏液腺瘤阳性率极高,但并非卵巢肿瘤的特异性抗原;糖类抗原CA125,对诊断卵巢上皮癌有重要参考价值;性激素、粒层细胞瘤及卵泡膜瘤可产生较高水平雌激素。
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了解肿瘤DNA含量与肿瘤组织学分类、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生存率的关系。
小儿卵巢肿瘤的诊断需根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结果、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书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得出,并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小儿卵巢肿瘤分期标准:
Ⅰ期:肿瘤局限于卵巢(单侧或双侧),腹水细胞学(-),术后肿瘤标记物按其半衰期规律下降(甲胎蛋白5天,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16小时)。
Ⅱ期:有镜下肿瘤残留或淋巴结阳性,但<2cm,腹水细胞学(-),肿瘤标记物阳性或阴性。
Ⅲ期:淋巴结阳性>2cm,有大块肿瘤残存,或仅作活检,有腹腔及其他脏器受累(大网膜、肠道、膀胱),腹水细胞学(+),肿瘤标记物阳性或阴性。
Ⅳ期:有远处转移,包括肝转移。
小儿卵巢肿瘤需要与中下腹、盆腔其他来源的肿物相鉴别。当肿瘤伴扭转时常引起急腹症,尤其是右侧卵巢肿瘤伴扭转时要与急性阑尾炎穿孔、阑尾脓肿相鉴别。后者超声影像图常表现为结构模糊,边界不清的混合回声团块,与周围肠管粘连而推之固定不动,伴肠段扩张、积气、积液。前者轮廓相对完整、清晰,推之可活动。
小儿卵巢肿瘤还要与膀胱、子宫、阴道、盆腔来源以横纹肌肉瘤为主的实质性肿瘤,以及声像图以囊性为主的肠重复畸形、肠系膜囊肿、脐尿管囊肿等腹部囊性肿块相鉴别。在超声检查过程中适当充盈膀胱,在子宫旁、髂血管内前方仔细扫查,小儿卵巢结构多能清楚显示,从而有助于鉴别肿块与卵巢的关系。
小儿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为尽可能早期手术切除治疗,根据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术式选择,并尽可能保留正常卵巢组织以保证将来的生育功能。对于恶性肿瘤需辅以化疗,酌情给予放疗及其他治疗。
小儿及青少年的恶性卵巢肿瘤患者需坚持正规、足疗程的化疗。以缓解症状、杀灭残留病灶,还有防止远处转移、保留生育器官等,延长患者存活期。对恶性卵巢肿瘤术后亦应辅以化疗。具体化疗方案应根据组织学类型选择。
对化疗敏感,根据肿瘤分期、类型和肿瘤标记物的水平,术后可采用3~6个疗程的联合化疗,常用化疗方案有BEP(博来霉素+依托铂苷+顺铂)、BVP(博来霉素+长春新碱+顺铂)和VAC(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
多采用铂类为基础的多药联合化疗,如PAC(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PVB(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6个疗程。
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如TC(紫杉醇+卡铂)、TP(紫杉醇+顺铂)和PC(顺铂+环磷酰胺),6~8个疗程。
小儿卵巢肿瘤的手术治疗需同时考虑治疗疾病,及其对患者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包括生长发育、卵巢功能、生育功能、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术中尽量使用冷冻组织病理检查,良性肿瘤尽量采用肿瘤剥除术,尽可能多地保留卵巢组织。对于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分级治疗:
对早期无性细胞瘤和未成熟畸胎瘤只切除患侧附件,同时剖视对侧卵巢,有异常者行冷冻病理检查,如阴性则予以保留,术后随访观察,行临床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测,一般不行化疗,大多数患儿即可痊愈。
早期以外的恶性肿瘤,可先行病例附件切除及尽量完整的肿瘤切除,术后辅以化疗,如有复发再考虑扩大手术范围。
对晚期弥漫性腹腔转移的患儿,不提倡减瘤术,先行化疗,病情允许必要时延期手术,通过联合化疗可达到较好疗效。
小儿及青少年不成熟卵巢组织对放射性损伤较为敏感,对放疗的耐受性比成人差,一般仅用于化疗复发的患者。放疗剂量与年龄密切相关,放疗可导致子宫血供减少、内膜变薄或缺损,影响少儿及青少年患者子宫的发育,因此,放疗时应注意重要脏器的保护。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细胞因子治疗,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胸腺肽等,作为辅助治疗。
目前有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的应用、卵巢组织冷冻技术、卵母细胞冷冻技术、胚胎冷冻技术、细胞凋亡抑制剂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小儿卵巢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疾病性质、组织类型、分期、病理分级及处理方法有密切关系。良性肿瘤一般预后良好,恶性肿瘤预后极为不良,如能早期发现辅以化疗,五年生存率可达30%~75%。对于不能一级切除的复发病例,化疗后二次探查也可达到长期生存目的。
小儿卵巢肿瘤中良性者能够治愈,恶性卵巢肿瘤无法治愈,但可达到长期生存。
小儿卵巢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影响寿命,恶性肿瘤预后如能早期发现辅以化疗,五年生存率可达30%~75%。
小儿卵巢肿瘤经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治疗后的前2年应每3月复查一次,第3~5年,每4~6个月复查一次,第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的项目包括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超声等,根据情况选用CT及胸部X片等影像学检查。
小儿卵巢肿瘤的饮食原则主要是营养均衡,有各类营养素如蛋白质和脂肪及微量元素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鱼类和瘦肉及豆腐及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以增强小儿免疫功能。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少量多餐,耐心喂养。
小儿卵巢肿瘤易出现卵巢中蒂扭转,引起急腹症,故家长和医护人员需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同时要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促进患儿配合治疗。
若患儿年纪较小,出现剧烈哭闹、不配合,应给予安抚,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将患者四肢给予约束,以防出现坠床等意外事件。
若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要对患儿伤口进行护理,保证伤口处干燥、清洁。
术后患儿应早期活动,恢复期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术后2~3天患儿疼痛较明显,家长应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让患儿看电视、聊天、与其讲故事,让患儿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恐惧、害怕,加之其腹部疼痛,易出现剧烈的哭闹、不配合,家属应对其进行安抚。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家属应与其主动沟通,关注患儿情绪变化,疏导患儿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由于化疗药物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很多患儿家属拒绝接受长时期的化疗。但对于病理结果提示恶性的患儿,因存在全身转移的可能,仍建议化疗。
小儿卵巢肿瘤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主要通过避免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尤其是对存在小儿卵巢肿瘤家族史的患儿来说,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及早诊断及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症状及预后。
家长引导儿童保持良好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育活动,保持充足的休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应重视儿童心理健康,使其保持健康良好的心境,避免过大的情绪起伏。
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尽量不要吃蜂王浆等含激素类食物,以避免扰乱身体正常激素分泌。
积极治疗影响儿童发育的各类疾病。
4303点赞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J].2002.
[3]邹双微,朱雪琼.小儿及青少年卵巢肿瘤[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11(12):8-9.
[4]蒋海燕,许云峰,王海荣,等.小儿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2):163-167.
[5]李治熹,蒋文军,曹李明,等.小儿卵巢肿瘤56例临床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6,15(5):485-487.
[6]诸建明.小儿卵巢肿瘤46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6):30.
[7]陈鸿骏.小儿卵巢肿瘤的诊治现状[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5):271-272.
[8]张生,郭朝,金先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卵巢肿瘤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17(12):939-94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