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肺炎是一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侵入肺部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接触带菌的野生动物和家畜后,通过暴露的皮肤或黏膜而获得感染的人畜共患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似感冒,如寒战、发热、乏力等,重者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肺大出血甚至死亡。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吸氧及营养支持,可有效治疗此病。
钩端螺旋体肺炎的主要病因是钩端螺旋体进入机体,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后侵入肺部所致。
钩端螺旋体的型别不同,对人的毒力、致病力也不同,各种有毒力的钩端螺旋体经人体破损的皮肤或正常皮肤,或鼻、眼、口腔、胃肠黏膜进入机体。该病原体穿透力强,可以迅速穿过血管壁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侵入肺部致急性感染,也可侵入各器官和组织,在潜伏期内产生菌血症,菌血症持续1周左右出现毒血症,造成全身毛细血管、肺、肝、肾、心、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损害。
人群对钩端螺旋体肺炎普遍易感,该病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人群接触带菌的鼠和猪与污染的水源是最主要的感染方式。
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带钩体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人与环境中污染的水接触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方式。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是钩体最主要人侵途径。在饲养或屠宰家畜过程中,可因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血液和脏器等而受感染。亦有个别经鼠、犬咬伤、护理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的报道。经食物传播吃了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腔和食管黏膜而感染。
年龄、性别及职业分布以青壮年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疫区儿童也易感染。此外,多发生于防护措施不到位的农民、渔民、屠宰工人以及野外工作者和矿工等。
钩端螺旋体肺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乏力、腓肠肌疼痛、淋巴结肿大、咯血和呼吸困难等,合并其他部位受累时,还会出现窒息、心率减慢、呼吸不规则甚至停止等症状。
钩端螺旋体肺炎潜伏期2~28 日,一般7~14日。
在发病后1~3日,表现为突然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多呈弛张热型,可伴有头痛、全身乏力、结膜充血或出血。第一病日起可出现腓肠肌痛及压痛,第二病日起可出现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及腋窝部为多,质软活动,伴有触痛。
病后3~10日,根据症状可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
为早期症状的继续,无明显或严重器官损害及功能不全。
即外耳病,国内较少见。
发病数日即出现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抽搐、昏迷、脑疝、呼吸衰竭及各种神经损害症。
经早期败血症后3~4日,患者出现肺出血的临床表现,根据病情轻重又分为一般肺出血型和肺弥漫性出血型。一般肺出血型常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肺部可有少量湿性啰音,X线检查可发现散在小片状阴影。但患者无明显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经适当治疗常迅速痊愈;肺弥漫性出血型是以迅速发展的广泛肺微血管出血为特点,临床可有或无咯血,但随着出血的迅速扩大和发展,患者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此型发展快,病情进展分3期,先兆期为患者有气促、心慌、面色苍白,烦躁逐渐加重,呼吸、心率进行性增快,肺部有散在的、逐渐增多的干、湿性啰音,可有血痰或咯血。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散在点片影。出血期如先兆期内未及时治疗,短期内面色极度苍白、唇发绀、烦躁,呼吸心率显著加快,第一心音减弱或出现奔马律。双肺布满湿性啰音,多数有同程度的咯血。垂危期如病情未能控制,可在短期内(1~3日)病情迅速加剧,表现神志不清、极度发绀,双肺满布粗大的湿性啰音,可闻及喉间痰鸣。大口鲜血从口、鼻涌出,呈泡沫状,可发生心率减慢、呼吸不规则甚至停止,最终因肺泡迅速充满血液而窒息死亡。
上述演变过程短则数小时,长则12~24小时。引起本型的钩体主要为毒力极强的黄疽出血型,而其出现又需具有侵人钩体数量大的特点,本型是我国南方各省流行中引起死亡的主要类型。
起病7~14日后,大部分患者很快恢复;部分病例经早期感染中毒症状后,无中期明显器官损害,即进人后期,表现为后期的并发症。并发症表现多样,以眼部(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症)和脑部(无菌性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的表现最为突出,发生于晚期(免疫反应期)。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咯血,病人突然吐出大量含有泡沫不凝固的鲜红色血液,重症患者可视黏膜发绀、呼吸困难,如持续咯血、可视黏膜色淡、心跳加快、血压下降。
临床表现一般为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常常有花斑、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外周静脉不充盈、颈静脉搏动减弱、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一般需要扩容、输血等积极治疗。
表现为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梗死引起,以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
分为前葡萄膜炎和后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易造成眼睛疼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等炎性症状,后葡萄膜炎可出现眼前黑影飘动、视物模湖、视力减退等症状。
钩端螺旋体损伤眼部,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减退等症状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可出现睫状充血,一般可通过地塞米松加以治疗。
钩端螺旋体肺炎患者若出现寒战、高热、大量咯血等症状,患者应及早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变范围、性质和并发症等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寒战、发热,体温达39℃以上并伴有全身乏力。
咯整口鲜血。
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嘴唇发绀。
头痛、呕吐、抽搐、神志不清。
小腿后面腓肠肌出现疼痛或压痛。
腋窝及大腿根部前侧出现淋巴结肿大。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呼吸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大量咯血、意识丧失等症状,可到急诊科就诊。
主要症状有哪些?(如寒战、发热、咯血、淋巴结肿大等)
除了以上症状外,还有哪些不舒服?(如头痛、头晕等)
近期有没有接触过野生动物或家畜?有没有接触过钩端螺旋体病患者?
是做什么工作的?是否长期无保护措施(光脚、赤膀子)从事农业、渔业?是否进行过野外探险?
平时身体状况怎么样?生活是否规律?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轻度增高,尿常规可检出轻度蛋白尿,镜下有少量细胞及管型,部分患者转氨酶和胆红素增高。
可采用柯氏培养基,接种血标本后,至少需培养2周才能生长,培养4周无钩体生长即为阴性。阳性率为20%~70%。亦可采用黑底荧光法镜下直接查找,发病10日内可从血液中或脑脊液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第二周尿中可检出病原体。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及甲苯蓝染色等方法直接镜检,阳性率达50% ,有助于早期诊断。
凝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特异的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凝集素一般在病后7~8日出现,以1:400效价为阳性,可持续数月到数年。间隔2周双份血清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近年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可在该病早期诊断钩端螺旋体病。
轻症者有肺部模糊的网状阴影或肺纹理紊乱增粗,病变广泛。中度者双肺呈小点状或雪花小片影,密度低,边界模糊,可有部分融合成2mm大小的阴影。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因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漏诊,应结合流行病学特点、早期的临床症状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综合判断。
典型症状为寒战、发热、乏力、腓肠肌疼痛、淋巴结肿大、咯血和呼吸困难等。
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和肺部CT检查、血常规、肝肾电、病原体检查等综合考虑。
询问患者职业、接触野生动物或者钩端螺旋体患者等既往史。
注意鉴别其他原因所致寒战、发热、乏力、腓肠肌疼痛、淋巴结肿大、咯血:
应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伤寒、疟疾、急性血吸虫痛、恙虫病、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除了根据临床特点判断外,流行病学史也会提供线索,尿检查的不正常结果以及氮质血症的出现,对鉴别诊断常可提供重要依据。
有时需与急性风湿热相鉴别,急性风湿热的疼痛多为游走性,并在关节附近明显,而本病则以肌痛为主,且以腓肠肌为著。
肺炎咯血需与结核、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后者表现为消耗性疾病,一般出现体重下降、食欲下降,胸X线和肺部CT也能加以区别。
钩端螺旋体肺炎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吸氧、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效果相对更好。若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休克等,应立即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并用抗休克、镇静药治疗。
为经典的治疗钩端螺旋体肺炎的药物,对钩端螺旋体高度敏感,可用于杀灭病原体,根据身高、体重明确足够剂量、足够疗程的青霉素以彻底治愈。
为近年来新合成的治疗钩端螺旋体肺炎的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可联合使用。
适用于高热患者,目的是临时退热,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增加患者血氧含量,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
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例如鸡蛋、瘦肉等,以提升机体抵抗力。
出血患者,应根据情况及时应用止血剂和输血。若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休克等,应立即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并用抗休克、镇静药治疗。
钩端螺旋体肺炎患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会出现肺大出血、失血性休克、闭塞性脑动脉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可治愈,无后遗症。
钩端螺旋体肺炎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
钩端螺旋体肺炎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正规且及时,生活质量影响不大,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若出现肺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通常预后不良,影响寿命。
钩端螺旋体肺炎患者需定期复诊,前期需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每月复查一次CT或X线、血清学检查、病原体检查,定期复诊有助于监测疾病的恢复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或用药方案。
钩端螺旋体肺炎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讲究饮食均衡、营养充足。
多吃优质蛋白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等。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柑橘等。
限制食用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如油条、肥肉等。
保证食物洗干净后食用,肉、蛋等食物要煮熟后食用。
钩端螺旋体肺炎患者早期应卧床休息,日常需注意避免受凉感染,若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钩端螺旋体肺炎患者早期应卧床休息。
应谨遵医嘱,合理规范用药,不得随意停换药物。
若出现皮疹、头晕、耳鸣、头痛、全身酸痛、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患者应加强身体锻炼,选择竞走、慢跑、乒乓球等有氧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或CT片、血清学检查、痰或血液病原体检查,以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或恢复情况。
钩端螺旋体肺炎有一定传染性,故需管理传染源,包括灭鼠,管理好家畜及动物宿主的检疫,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
对于从事农业、渔业等劳动者应注重防护,避免皮肤与病原体直接接触,而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可在有高热、寒战、长期从事农业、渔业等人群中进行筛查,可一年检查一次。
行胸部X线或者肺部CT检查,以及血液病原体检查等。
鼠类是钩端螺旋体肺炎的主要储存宿主,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尽力消灭鼠类,同时也要消灭家鼠类。
不让畜尿粪直接流入附近的水沟、池塘、稻田。
在许可的情况下,收割水稻前1周放干田中积水。
畜饲养场所、屠宰场等应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不要在池沼或水沟中捕鱼、游泳、嬉戏,减少不必的疫水接触。工作需要时可穿长筒橡皮靴,戴胶皮手套。
在常年流行地区采用多价钩体菌苗接种,目前常用的钩体疫苗是一种灭活菌疫苗。对易感人群在钩体病流行前1个月完成菌苗接种,一般是4月底或5月初。接种后个月左右产生免疫力,该免疫力可保持1年左右。
4458点赞
[1]Dolhnikoff M,Mauad T,Bethlem EP,et al.Leptospiral pneumonias.[J].Curr Opin Pulm Med,2007.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李兰娟,任红主编.传染病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4-258.
[4]姚小鹏,陈喆主编;黄怡,翟笑枫,董宇超,商艳副主编.乡村医生用书 呼吸系统疾病诠疗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132-13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