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气囊肿是指在肠道黏膜下或浆膜上存在很多气囊的一种少见疾病,气囊肿最多见于小肠,特别是回肠,其次是结肠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该病较少见,临床上很少能单独作出诊断。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肠道气囊肿如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梗阻有关,则气囊肿位于空、回肠;如与肺部疾病有关,除肠系膜肝胃韧带外,则主要聚于回盲区。如在结肠镜后发生者则集中于结肠部位。
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85%肠气囊肿是继发于溃疡合并幽门梗阻、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以及慢性肠梗阻等。少数不伴其他胃肠疾病者称作“原发性”肠气囊肿症。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较为普遍接受的有如下几种学说。这几种学说均不能单独解释肠气囊肿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演变过程,普遍认为肠气囊肿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所致的结果。
即气体经过破损的胃肠道黏膜进人肠壁,沿着组织间隙扩散至小肠、结肠黏膜或浆膜下,导致肠气囊肿的发生。有学者认为胃肠道梗阻、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系统硬化症。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消化性溃疡、哮喘、剧烈咳嗽均可能是导致肠气囊肿发生的病因。机械学说能够部分支持肠气囊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但胃肠道黏膜破损的病变非常多,而肠气囊肿的发病率却非常低,且极少的患者伴有纵隔气肿,是该学说无法解释的。
有学者考虑由破裂的肺泡逸出的气体进入纵隔,再沿肠系膜血管、主动脉等周围间隙进入肠系膜、肠道黏膜、浆膜、胃肠韧带等处从而致病。但很多肠气囊肿患者并未发现有肺部相关疾病。
即感染学说,导致肠气囊肿的气体来源为肠道细菌代谢而产生。有学者从肠气囊肿模型大鼠中培养出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伪膜性肠炎、肠道憩室病、坏死性肠炎等,均可同时并发有肠气囊肿。但目前尚缺乏直接的证据来证实细菌感染与肠气囊肿有着直接的联系。
即缺乏某些营养素或化学药物导致机体肠腔内酸性物质增多,促进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并可导致肠壁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CO2等气体增加,最终导致肠气囊肿的发生。但该学说尚未能在人体中得到证实。
肾、肝、心、肺等脏器移植术后均有出现肠气囊肿的案例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和AIDS等免疫系统疾病,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者中也发现伴有肠气囊肿。
有研究发现,长期接触三氯乙烯,以及服用乳果糖也是肠气囊肿的可能病因或诱因。
暴饮暴食可增加肠内压,对原发疾病造成刺激,并加重原发疾病,进而导致肠气囊肿。
精神紧张可导致肠道痉挛,进而加重原发病。
临床上应用的药物的副作用,如地高辛、思密达等,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加重原发病,进而导致肠气囊肿的发生。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30~50岁之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约为女性的3倍。气囊肿最多见于小肠,特别是回肠,其次是结肠以及身体其他部位。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30~50岁之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约为女性的3倍。
肠气囊肿的症状主要为原发疾病的表现,如腹痛、里急后重、血便、腹泻等。在疾病某一时期大多出现胃肠症状,如发作性腹泻,腹痛伴便秘或大便变细、便血。如肠气肿位于小肠而广泛,可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偶尔本病可引起腹膜粘连、黏膜下囊肿堵塞肠腔而导致肠梗阻。
最为常见,可达8~10次/日,类便稀软或呈黏液水样便,偶可伴有血便。
多为泡沫状血便,常由隆起的病变部位黏膜稀薄易受损而导致出血。
多见于左季肋部或下腹部,疼痛性质较为轻微。
肠气囊肿患者还可出现腹胀、便秘、里急后重及体重下降等,若为广泛性病变,则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本病患者可以发生小肠麻痹、肠套叠或肠扭转。
肠气囊肿有时自行破裂引起气腹,而不伴有腹膜炎表现。
本病也可引起腹膜粘连、黏膜下囊肿堵塞肠腔而导致肠梗阻。
有明显的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时,可行氧吸入治疗。如病变广泛则应以缓解梗阻为主。本病治疗为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以局部用药为主。
有发作性腹泻、腹痛伴便秘者,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发现腹痛、腹胀、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和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高度怀疑肠梗阻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肠气囊肿的患者,若见持续性剧烈腹痛、体温上升、脉率增快,早期出现休克者,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腹膜炎、休克等应去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腹痛腹泻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胀、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和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采取卧位及直立位平片·摄片前宜清洁灌肠,可显示病变肠道的形态。
可进一步明确平片的发现和肯定气囊肿的分布部位及范围。
可检测出黏膜下是否有大小不等的圆形隆起,黏膜表面是否光滑完整。
可清晰地显示病变肠管黏膜、浆膜及系膜部位的气囊泡影,准确性较高,但易与脂肪瘤、肠息肉等疾病混淆。
尤其是结肠镜,辅助诊断价值较高,镜下典型表现为肠黏膜可见多个半球形的隆起,质地光滑,透明或半透明,形似葡萄,分布无明显规律性,有弹性,夹破可见气泡,随后隆起塌陷或消失。
典型胃肠道症状,作性腹泻持续几小时或几周,腹痛伴便秘、大便变细、便血。
X线钡餐可发现充钡肠腔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且内镜检查见黏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圆形隆起,取活体组织检查多为正常黏膜,即可确诊为肠气囊肿。
该病好发于儿童,最常累及部位为远端回肠,常为单发肿物,据此可以鉴别。
X线钡餐造影以及内镜检查有助于鉴别。息肉和肿瘤行钡剂检查的充盈缺损密度高于肠气囊肿,且充盈缺损的大小和形态并不会随钡剂的量而发生改变。内镜检查及活检可鉴别二者。
属于少见病,手术探查时外观上难以辨认,但淋巴管瘤囊内有液体可助鉴别。
肠气囊肿的治疗为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以局部用药为主。有明显的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时,可行氧吸入治疗,病变广泛则应以缓解梗阻为主。如无明显症状,可进行临床观察,无须特殊治疗。
如有明显的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时,可行氧吸入治疗。
如病变广泛则应以缓解梗阻为主,肠气囊肿伴随其他疾病如幽门梗阻、炎症性肠道疾病、消化道恶性肿瘤等,则应针对这些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及适量B族维生素药物可缓解症状,疗效较好。
药物治疗甲硝唑等抗生素可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控制症状,缩短病程。
内镜治疗纤维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耐受性好、安全简便等优势,对于明确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价值。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感染导致肠气囊肿急性发作,伴有反复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若肠气囊肿由肠梗阻引起,应禁食,降低肠内压。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大部分疾病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肠气囊肿症状、纠正肠梗阻症状,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部分患者肠气囊肿可治愈,但病因并不能彻底消除。
肠气囊肿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肠气囊肿治疗结束7~14天,应该追踪治疗,在出院后的第一个月复查。
肠气囊肿患者应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营养物质、餐次,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多食用一些新鲜水果蔬菜。
忌辛辣、海鲜、甜腻食品,忌烟酒。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韭菜、白菜、苹果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患者应多食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运动,避免久坐不动,以免加重病情。
患者应了解各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嘱患者少食多餐,食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忌食辛辣、高脂肪类食物。
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电图,以及是否出现休克症状等,注意区分是原发病未控制还是出现新发病。
肠气囊肿常发生于继发于溃疡合并幽门梗阻、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以及慢性肠梗阻等,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分别采取有效治疗,是预防肠气囊肿的主要措施。
对发生肠气囊肿者,应检査有无肠道疾病如溃疡合并幽门梗阻、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以及慢性肠梗阻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做好疾病控制,预防发生肠气囊肿。
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按时体检。
合理膳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宜清淡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4022点赞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73.
[2]陈灏珠,林果为,王吉瑶.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73.
[3]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73.
[4]高凤岐等主编.新编临床肛肠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6:29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