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血管扩张症是局限于胃窦的血管扩张性病变,属于罕见病变,内镜下分为条状型与点状型。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长期消化道隐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病程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本病经正规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胃窦血管扩张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通常伴随全身系统性疾病,主要病因可能为门静脉高压、胃黏膜脱垂、自身免疫因素以及体液因素。本病好发于萎缩性胃炎、肝硬化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且以老年女性多见。
患有胃窦血管扩张症的患者,通常伴有门静脉高压、肝硬化等疾病,因此肝脏疾病可能与该病有一定的关联。
较强的胃肠蠕动引起胃窦黏膜脱垂,松弛的胃黏膜被牵拉伸长并受幽门挤压,形成多个纵行皱襞,膜内血管亦随之增长、卷曲和扩张,继而引起胃窦黏膜的损伤和间歇性血供不足,最终导致肌纤维反应性增生和血管扩张,形成特有的胃镜下及病理学表现。
62%的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研究证实抗着丝点抗体、抗核抗体与胃窦血管扩张症的发病关系密切。
促胃液素、血管活性抑制性肽、儿茶酚胺、前列腺素等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质,与胃窦血管扩张症的发病有较高相关性。促胃液素水平升高可导致梭形细胞增殖、增生,括约肌松弛和毛细血管扩张,扩张的毛细血管周围活动性增生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抑制性肽和5-羟色胺与胃窦血管扩张症相关,这些物质对血管舒张和渗出起着关键作用。
胃窦血管扩张症发病率低,约占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4%,多见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中老年女性,以7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多见,另有30%以上的患者合并有肝硬化,62%的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100%的患者患有萎缩性胃炎。
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100%患有萎缩性胃炎,可能与机械应力以及体液因素有关。
30%~66%的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合并肝硬化。
62%的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可能与抗着丝点抗体、抗核抗体生成有关。
胃窦血管扩张症平均年龄相对较高,为73岁,这可能与肝硬化及系统免疫性疾病的易患人群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有关。
胃窦血管扩张症主要为长期消化道隐性出血,失血量多者可表现为黑便,呕血少见,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长期消化道出血可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
患者因胃窦血管扩张破裂出现,可导致患者呕出咖啡样的呕吐物和排出黑便,一般出现于失血量多的患者,但呕血相对少见。
部分患者有呕血等急性出血症状。
因患者长期消化道大量出血,可导致患者失血过多,进而造成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耳鸣、心悸等症状。
当患者出现黑便、呕血、头晕、乏力等症状时要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对胃窦血管扩张症进行诊断,但要注意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及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鉴别。
老年女性尤其是伴有萎缩性胃炎、肝硬化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一旦出现黑便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黑便、呕血、头晕、乏力、耳鸣、心悸等症状,高度怀疑胃窦血管扩张症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胃窦血管扩张症的患者,若出现精神异常、昏迷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昏迷等,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患者年龄?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黑便持续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黑便、呕血、头晕、乏力、耳鸣、心悸等)
既往有无萎缩性胃炎、肝硬化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通过此项检查查看有无贫血指征,如血红蛋白降低,可低至40~60g/L,重度患者每周可降低10~20g/L不等,少数患者可伴有血小板减少。
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大便隐血持续阳性。
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可阳性。
胃窦血管扩张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下表现,可合并中重度胃炎或萎缩性胃炎等,胃窦血管扩张症有条状和点状两种类型。条状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在胃镜下表现为红色条状血管扩张,沿胃长轴自幽门向胃窦部呈辐射状排列,大小不等星状结构或羊齿状边缘,外观类似西瓜皮条纹,故称西瓜胃。点状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在胃镜下表现为胃窦弥漫分布的红色斑点,呈弥散螂巢样改变。
可观察到胃窦部肥厚黏膜层和黏膜下海绵状表现,肌层未见明显改变。
适用于内镜检查不典型者,典型的病理特征是活检组织中可见固有层毛细血管的扩张、病灶处血栓的形成、梭形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以及纤维细胞玻璃样变性。
本病主要依靠患者的典型症状和临床检查进行确诊。
包括黑便、呕血、头晕、乏力、耳鸣、心悸等。
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红色条纹状病变或弥漫性红斑病变,以及病理组织活检可见固有层毛细血管的扩张、病灶处血栓的形成、梭形细胞增生以及纤维细胞玻璃样变性,即可确诊。此外,可通过病理学检查和血常规等进行辅助诊断。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胃窦血管扩张症临床及内镜表现相似,其鉴别诊断的要点为胃窦血管扩张症的病变多位于胃窦部,呈弥漫性或线型排列的出血性红斑,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病变主要位于胃底或胃体部,轻度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胃轴膜常呈蛇皮样或马赛克样充血水肿,故常用猩红热样改变来描述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早期变化,严重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胃轴膜呈樱桃红斑,易在内镜操作时出现活动性出血,如果不能确定,可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病理发现典型的组织学特征,则可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相鉴别。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显性遗传性疾病,无地域性、性别差异,可有消化道出血表现,如呕血、黑便等,可根据病理学表现及病变范围与胃窦血管扩张症相鉴别。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基本病理变化为病变处血管成结节样或瘤样扩张,而胃窦血管扩张症则表现为固有层毛细血管的扩张、病灶处血栓的形成、梭形细胞增生以及纤维细胞玻璃样变性,且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毛细血管,而胃窦血管扩张症则主要位于胃窦部。
目前胃窦血管扩张症的治疗首选氩离子束凝固术,也可进行激光凝固治疗、冰冻疗法、胃镜下套扎治疗以及射频消融治疗,对于难治性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或药物治疗,且有原发病患者需进行原发病治疗。
控制原发病,如肝硬化患者进行肝移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均有助于胃窦血管扩张症病情的缓解。
包括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等,属于有机铁剂,能有效治疗有严重缺铁性贫血的患者。
在胃镜治疗无效或不可行的情况下,可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部分患者有较好的疗效,长期使用可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浮肿、出血倾向、青光眼、胃肠道刺激等,限制了其应用。
激光凝固治疗:属于热凝固治疗,经钇铝石榴石激光器激光凝固治疗后的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其输血率降低约50%~80%,疗效肯定。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穿孔,另一个并发症是幽门狭窄,可导致胃排空延迟,甚至梗阻。
氩离子束凝固术: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与经钇铝石榴石激光器激光治疗相比,氩离子束凝固术的优点在于使用简单,更易控制,且价格相对便宜,最重要的是比较安全。并发症较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肠胀气,但多可自行缓解,不足之处在于费力、耗时、需多次治疗,且易复发。
冰冻疗法:主要是通过快速膨胀的二氧化碳释放喷雾,快速降低温度,使黏膜及黏膜下层表面坏死,去除病变上皮,形成再生上皮。其优点在于治疗快、安全、方便。但使用该项技术的局限性在于需要特殊设备和特殊训练。
胃镜下套扎治疗是一种安全、患者耐受性较好、设备要求和操作简单、覆盖范围较广的技术。与氩离子束凝固术相比,胃镜下套扎治疗设备更为简单,在短时间内治疗覆盖范围较广。同时对于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胃镜下套扎治疗亦有很好的疗效。
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利用射频能量凝固消融病变,可均匀地治疗病变处上皮。HALO消融系统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胃镜治疗新技术,同时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难治性胃窦血管扩张症,用HALO消融导管行胃镜下消融治疗亦可使患者摆脱长期输血。
胃镜下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即难治性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其被认为是唯一可以治愈胃窦血管扩张症的方法。
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这种治疗对于胃窦血管扩张症引起的出血有效,然而有很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尤其是对于老年且同时伴门静脉高压和肝硬化的患者。
本病到了晚期,由于病变比较弥漫性,内镜治疗效果欠佳且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常需要频繁输血才能维持生命。治疗上予过滤少浆血输注,过滤少浆血为去白细胞少浆血,这样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胃窦血管扩张症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均可治愈,少部分患者迁延不愈,严重者需输血治疗维持生命,且有一定的致死风险,患者需遵医嘱复诊,以观察病情变化。
大部分患者能治愈,少部分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如果病情严重,需输血治疗维持生命,预后较差。
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治疗后一个月应复查大便隐血及胃镜,以观察病情变化。
胃窦血管扩张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术后患者,应科学合理饮食,建议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同时保证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避免不易消化、生冷、硬、热、辛辣等刺激性大的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术后需禁食,约1天后可给予流质饮食,如水、蔬菜汁、果汁等,约1周后行半流质饮食,如米粥、汤类、面片等,但不宜过热。
应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少食单糖及油脂高的饮食,选用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烂面条、软米饭、鸡蛋、瘦肉、豆制品及新鲜蔬果等。
避免吃油煎、油炸及多渣等不宜消化的食物,避免这些食物刺激食管及胃肠黏膜,诱发出血。
不宜吃辛辣、刺激性大、生冷、硬、热等食物,避免这些食物造成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加重病情。
胃窦血管扩张症患者特别是术后患者在生活上需进行相应的护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日常清洁,指导患者的术后活动,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遵医嘱复诊,改善预后。
术后卧床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多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等的发生。
手术患者,术后休息1~3天后可进行散步等强度较弱的体育活动,并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而非手术患者,可适量运动,休息与锻炼相结合,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复诊时行大便隐血检查及胃镜检查,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复发。
本病病程长,长期住院、久治不愈、反复输血等因素均对患者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病人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和精神紧张,心理活动相对复杂。因此家属应多鼓励、安慰患者,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了解激素类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严禁停药或擅自调整用量,且使用激素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建议患者经常补充钙片与维生素D,多吃瘦肉、牛奶等,预防骨质疏松,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胃窦血管扩张症无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但老年人定期体检,萎缩性胃炎、肝硬化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积极治疗,定期行大便隐血及胃镜筛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窦血管扩张症的发生。
老年女性,尤其是伴有萎缩性胃炎、肝硬化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定期行大便隐血或胃镜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萎缩性胃炎、肝硬化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和接受治疗。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疾病,且应科学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4079点赞
[1]孙维,唐彤宇.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疗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12):865-867.
[2]肖瑛.胃窦血管扩张症1例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22):2230-2231.
[3]李楠,刘迎娣,江华.胃窦血管扩张症的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46-48.
[4]童明富,王细金,叶向荣.内镜成功治愈胃窦血管扩张症1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3):111-11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