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即肥胖-肺换气低下综合征,又称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肥胖症伴心肺功能衰竭、特发性肺泡低换气综合征、心肺-肥胖性综合征、肥胖-呼吸困难-嗜睡综合征、发作性睡病伴发糖尿病性高胰岛素综合征等。本病征常见于体型极度肥胖的儿童,是严重肥胖症的一个临床综合征。与过度肥胖至通气功能低下有关,属肺泡换气低下综合征的一个分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源性心脏病,是肥胖症患者中一种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本病征是指极度肥胖患者在没有原发性心脏或肺脏疾病的情况下,发生肺泡换气不良,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若能将体重减轻,则临床症状可明显好转。
小儿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是肥胖影响通气功能,致慢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心血管系统包括肺循环也有不良影响,但肥胖与心肺功能不全并不完全是平行关系。亦有人认为可能是呼吸中枢反应性低下和呼吸肌功能不良致通气不足。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可诱发此病。
我国暂无小儿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相关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极度肥胖的儿童。
小儿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疾病特点是极度肥胖,伴限制性通气障碍。睡眠中有呼吸暂停,伴血氧分压下降及CO2分压上升。患儿白昼嗜睡,日久可发展为慢性通气功能衰竭及肺心病。
睡眠时打鼾或呼吸节律变化,甚至呼吸暂停、活动减少、气促、发绀。
容易合并感染而引发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双肺可闻及湿啰音。
心力衰竭是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不足,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造成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心衰是一个综合征,由四部分组成,心功能障碍、运动耐力减低、肺、体循环充血以及后期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是构成心衰的必备条件,其他三部分是心功能不全代偿机制的临床表现。具体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肺部湿啰音、心脏扩大、心动过速、第一心音低钝、四肢末梢发凉及皮肤苍白、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水肿。
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声音嘶哑、胸痛、乏力、运动耐量减低、晕厥,右心衰表现如下肢水肿、肝脾肿大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肥胖的儿童如果出现睡眠呼吸急促、影响睡眠质量,或心脏出现不适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早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若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要医院就诊。
睡眠时打鼾或呼吸节律变化甚至呼吸暂停。
活动减少、气促、发绀。
患儿平躺时胸闷、憋气、心跳加速。
情绪暴躁、疲乏无力、嗜睡。
优先考虑去儿童呼吸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呼吸急促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呼吸急促、容易乏力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绀、发热、咳嗽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胸部X线平片是利用电磁波对人体胸部进行照射并成像的一种检查方法。观察心脏大小有无变化,有无肺动脉增粗。
血常规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结合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反应指标判断有无感染。若白细胞数量升高,C反应蛋白、血沉增加则说明可能有感染。
心电图(ECG或者EK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观察有无出现心律失常。
超声心动图是指应用超声测距原理脉冲超声波透过胸壁、软组织测量其下各心壁、心室及瓣膜等结构的周期性活动,在显示器上显示为各结构相应的活动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用记录仪记录这些曲线,即为超声心动图。通过观察心脏的搏动情况和心输出量来判断有无心衰的发生。
通过相应的仪器检测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肺容量的大小。通过检测VC(肺活量)、RV(残气量)、FVC(用力肺活量)、TLC(肺总量)等指标来判断是阻塞性还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若表现为VC(肺活量)降低,RV(残气量)降低,TLC(肺总量)降低,ERC降低,MVV(最大呼气容积)降低,FVC(用力肺活量)降低,而FE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基本正常,则证实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目的是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可以判断患儿是否缺氧。
极度肥胖的患者出现睡眠时打鼾或呼吸节律变化,甚至呼吸暂停、活动减少、气促、发绀的表现,肺功能检查提示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心脏的扩大时,可诊断为小儿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
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PEF日间变异率>13%。
多为上气道解剖上的狭窄和呼吸控制功能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白天嗜睡、张口呼吸、食欲下降、夜间睡眠打鼾、流涎、磨牙等。多导睡眠图可以诊断。
由于小儿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过度肥胖而导致的,所以主要的治疗目标应是降低体重。一般首先通过饮食、运动的方式治疗,若无效再加以药物治疗。若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应及时对症治疗。
肥胖是本病的起因,因而减肥是根本的治疗措施。减肥方法主要是控制饮食及增加运动量。已发生本病者减肥后呼吸动力学异常可逆转,症状减轻,通气改善,睡眠呼吸暂停发作减少。
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再摄取抑制剂,西布曲明主要是通过其代谢物发挥作用的。它通过抑制细胞对5-HT、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信息传递因子的再摄取,增加生理过饱运动不能减轻和控制体重的肥胖症治疗。注意监测心脏、肝、肾功能。
为非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肥胖症治疗药。仅作用于胃肠道,通过抑制胃肠道的脂肪酶,阻止三酰甘油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单酰基甘油酯,减少肠腔黏膜对膳食中脂肪(三酰甘油)的吸收,促使脂肪排出体外。适用于已进行适度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肥胖症和超重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多见,如大便次数增多、脂肪便、恶心、呕吐等。
一般情况下儿童不建议外科手术治疗。
避免久坐,每隔40分钟活动一次身体,建议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原则为低脂肪,适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充足的饮食。早、中、晚餐总热量1200kcal~2000kcal,占比分别为30%、40%、30%。
小儿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经过积极治疗,且患者体重降到正常指标,预后较理想。若患者体重得不到控制,会有复发的可能。如果不控制体重,或未接受正规治疗,呼吸道感染后易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小儿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能治愈,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若不发生并发症,预后较好,不影响寿命。
当再度便胖,并且出现睡眠时打鼾或呼吸节律变化甚至呼吸暂停、活动减少、气促、发绀等表现时要及时复诊。
小儿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患儿饮食方面注意要尽量少食用含有脂肪多的食物,避免吃甜食、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
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避免吃油腻食物,如猪油、奶油、牛油等。
少吃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甜点心等。
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可以适当吃一些粗粮。
小儿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患儿行动可能会不方便,会比较吃力,要注意搀扶,避免长时间卧床而导致压疮。注意周围环境清洁,防止继发支气管或肺部感染。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减肥是防治该疾病的关键,在医师的指导下督促病人开展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注意监测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睡眠时的呼吸频率与呼吸节律。
减肥、控制饮食和热量,增加运动是预防小儿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的根本措施。
定期测量体重,计算BMI值是否达肥胖标准。
观察患儿睡眠时的呼吸情况,看呼吸节律是否有变化,是否经常有打鼾。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坚持运动,做到大于150分钟/周,可以进行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
4415点赞
[1]MasaJF,PépinJL,BorelJC,MokhlesiB,MurphyPB,Sánchez-QuirogaMÁ.Obesityhypoventilationsyndrome.EurRespirRev.2019,28(151).
[2]王秀景.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D].浙江大学,2007.
[3]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