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且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它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的一种中间状态,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阶段,其为痴呆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机会之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且大量研究表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转化为痴呆的风险远高于正常老年人。
根据认知功能受损的不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分为两大类:
除了记忆力外有其他认知功能减退表现,称为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可以发展为额颞叶痴呆。
临床中较多见,这个类型往往发展为阿尔兹海默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主要有神经性发病、血管性发病和混合性发病三种病因解释,本病好发于老年男性,吸烟、饮酒等因素可以诱发本病。
现在的研究方向多以神经性发病即淀粉样肽假说为主,有研究指出淀粉样蛋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淀粉样β蛋白的纤维状聚集体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发现的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但是淀粉样蛋白假说近几年遭受到巨大冲击。但也有研究提出争议,β淀粉样蛋白在实验中的抑菌效果甚至好于人体强效抗菌肽,与青霉素相当,进而推论出淀粉样蛋白不仅可能不是老年痴呆的致病因素,反而可能是人体免疫系统在主动对抗致病病原体的产物,至于这一物质具体如何产生作用,还在进一步研究当中。
主要是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的疾病发生,这些脑血管因素主要包括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临床上多灶脑梗死痴呆比较多见,其主要逻辑是大脑供血异常导致神经异常,目前这一理论也是最没有争议、最容易被人理解的看法。
一般是神经性发病和血管性发病的结合导致的。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或氧自由基增加,损伤血管内皮,同时导致神经元退化和脑细胞损害,从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诱导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酗酒与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大量饮酒会导致灰质和白质的大量流失。酒精会导致颅内硫胺素的破坏,而硫胺素对细胞呼吸和葡萄糖代谢是必需的,缺乏硫胺素会导致氧化应激、谷氨酸兴奋毒性和炎症的发生,从而损伤神经元,同时可导致脑室旁和导水管周围灰质的神经元丢失和出血性病变,甚至破坏问脑和海马回路,导致大脑记忆等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2%~18%,且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在中国,60~69岁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93%,70~79岁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8.46%,而80岁及以上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26.13%。且每年大约有5%~10%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进展为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好发于老年男性,由于高龄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雌激素能通过多种途径如清除淀粉样蛋白、发挥抗炎作用等保护认知功能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因此该病多见于老年男性。此外,本病还好发于既往头部有外伤人群。
轻度认知障碍病情隐匿,主要症状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命名能力、其他认知功能、精神症状等方面的表现,还有可能并发阿尔兹海默病、额颞叶痴呆等疾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记忆功能损害以延迟的情节记忆缺损为主。最早损害的是言语性情节记忆,然后是视觉性情节记忆,而语义记忆包括词语流畅性和命名及其他认知领域在最初是不受影响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延迟记忆功能明显下降,而词语即刻回忆能力无明显下降,说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学习新信息的能力下降,更主要是学习新信息后信息的保持能力下降,即短时记忆受损,而瞬时记忆相对保持完好。情节记忆尤其是言语性情节记忆受损的严重程度是预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否进展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指标。当病程进展到临床发病前后,才出现其他认知领域和总体认知功能的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也是一种常见症状,交谈中患者常会想起其他问题而分散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自己的记忆信心不足,故常拒绝接受新的信息,以致影响有效信息的输人,因此患者会用其他话题分散干扰谈话。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命名能力尚不受损,而命名不能,主要是因为记忆功能的下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文字和图形的短时记忆功能均有下降,这种下降与双侧颞叶皮层和双侧海马功能的损害相关。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词语流畅性和画钟试验比正常老年人差,说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也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和视觉空间功能障碍,也可出现失语、失认、失用、计算力下降。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即刻记忆和语言能力方面尚没有表现出异常。
患者常伴轻度焦虑、抑郁、易激惹、病理性赘述以及轻度的人格和情感障碍。虽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但没有到痴呆的程度。他们的最终结果一部分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一部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始终保持在这种较差的稳定状态。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进展,严重时可发展为阿尔兹海默病,有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可以发展为额颞叶痴呆,临床以人格和情感改变为早期症状,逐渐出现行为异常,而记忆、视空间症状不明显,或以进行性语言障碍为特征,还可伴有运动减少、肌肉震颤、肌无力等表现。
当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失语、视空间障碍、抑郁、焦虑等症状,应前往神经内科就诊,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本病进行诊断,但要注意本病要与精神分裂症、感知功能障碍等疾病鉴别。
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患者,一旦出现超过正常衰老的记忆力减退,应及时就医。
发现记忆障碍、失语、失用、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抑郁、焦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患者应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记忆力减退具体表现为?记得最近发生的事吗?较久远的事能回忆起来吗?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失语、失用、失认、焦虑、抑郁、行为异常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有无吸烟史、饮酒史?
近期睡眠情况如何?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是较早用于认知功能评价的量表,但其内容侧重于对痴呆的筛查,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其余一些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差。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共6个认知域,总计30分,用时约10分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相较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内容增加执行能力评价,提高记忆领域测试难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筛查识别力更高,较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灵敏度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和评估。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受语言以及教育水平影响明显,并且国内外对于分界值仍尚有争议。
安登布鲁克认知功能检查(修订版)共5个认知域,总计100分,得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其每个认知域独立记分可用于鉴别不同亚型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但此量表过于耗时,且受年龄影响较大。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检测其灵敏度及准确性,发现安登布鲁克认知功能检查(修订版)灵敏度高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结合了功能、解剖和影像三种因素的新兴技术,能够定位于人脑的各个功能区,目前功能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研究,为早期诊断提供了相关的影像学线索。
氟-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是较为常用的PET成像方法,其在认知障碍疾病中可以显示特有的代谢分布区域为临床医生作出鉴别和诊断提供了有利的影像学依据。虽然PET在认知研究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发现,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目前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受到限制。
实验发现Aβ42和Aβ40的比值可以作为潜在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辅助参考。虽然目前Aβ还没有确切的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指标,但在未来Aβ很有可能作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通过典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焦虑、抑郁以及睡眠异常等,结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小于26分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在中央执行网的右侧后顶叶皮层脑区功能连接有所下降,即可确诊。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个人的感知觉、情感与行为的异常。患者很难区分真实和想象,反应迟钝、行为退缩或过激,该病常常发作在青年或者壮年时期,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根据其发病年龄以及临床表现有助于鉴别。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常发生于老年男性,主要的症状是记忆力减退,意识不清,出现失语、失用,精神异常症状较轻,有些患者可不伴有。
感知综合障碍即患者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对事物的整体认知正确,但对其某些属性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产生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感知。表现为空间、时间、运动、形体等感知综合障碍,以及对外界事物或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暗淡、不清晰、缺乏真实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主要的症状是记忆力减退,有时可伴有视觉、空间的轻微障碍,无法较为准确地进行时间、空间的定向。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迄今为止尚无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目前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治疗多侧重于非药物手段,如康复治疗、中医治疗、高压氧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激素替代治疗等,药物可作为本病的辅助治疗手段,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该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认知症状的药物,是一种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多奈哌齐对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显著改善。然而和安慰剂相比,多奈哌齐仅在第1年内明显降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向阿尔兹海默病转化的风险,而到第3年时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是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与烟碱受体的变构调制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已被证明通过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级联表现出神经保护作用,有研究表明经过24个月加兰他明的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全脑萎缩率有显著降低,而不改变海马萎缩率,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仅表现在ApoEε4基因型患者。
其是一种选择性、强效性和可逆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比多奈哌齐高8倍,被认为是改善认知功能的积极成分。石杉碱甲还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已被证明可以增加大脑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因此石杉碱甲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一种有效补充。
为半合成麦角碱衍生物,有α受体阻断作用和扩血管作用,可加强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增加氧和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转换而增强神经传导,加强脑部蛋白质生物合成,改善脑功能。
可促进磷脂乙醇胺和磷脂胆碱合成,增加海马部位乙酰胆碱的释放和转运,增强脑磷酸脂酶A1活性,抑制磷脂分解,激活腺苷酸激活酶,增加脑内能量储存,提高ATP转化,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等。研究证明大剂量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可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能显著降低血浆神经元特性烯醇化酶水平,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本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增加认知相关区域之间的连通性来调节大脑网络,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常用的针刺疗法有毫针与毫针透刺疗法、电针法和体针疗法,并且已有大量相关医学研究证实,针刺可影响神经递质释放,预防或减轻神经元损伤,增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最终改善认知功能。目前针刺疗法多联合认知训练、药物治疗或者艾灸等,这比单一认知康复训练或者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该方法简单、有效,无毒副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发现,艾灸可有效调节相关分子蛋白,并激活其活性,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由于目前尚无针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特效治疗药物,且采用的西药副作用较大,相比较而言,艾灸不仅被大量研究证实临床疗效确切,更因其安全、价廉、副作用小、可操作性强等优势,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
主要通过具体的认知指导计划和实践来改善认知功能,以达到预防或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认知功能训练对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改善的作用,这说明认知功能训练对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有氧运动通过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神经再生、抑制氧化应激、调控自噬通路运动等可以预防认知功能减退,从而改善认知功能。有研究发现结合有氧运动训练后的患者在记忆力方面有很明显的改善,且整体认知能力有所提高。
高压氧是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对脑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通过增加脑组织氧分压,可以促进脑代谢,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促进脑微循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但是长期使用高压氧治疗也可能发生并发症和副作用,由于眼部对氧气浓度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容易诱发黄斑退行性改变或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人性的神经调节技术,对不同认知领域的表现有影响。有实验发现,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患者在情景言语记忆、图形命名测验、认知功能总指数方面均有改善。但也有相关研究显示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可能与患者年龄、心理状态、是否存在认知障碍等因素有关,因此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雌激素被认为存在着一系列的对认知功能方面的潜在益处,如增强前脑基底部及投射区的胆碱功能以及增加β-淀粉样蛋白的降解等。有实验证明长期使用经皮雌二醇凝胶或口服黄体酮的激素替代疗法可能会降低绝经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妇女的认知能力下降。
早期发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并进行适当干预治疗,部分患者可逆转为正常,预后良好,一般无致死风险,少部分患者进展为痴呆,仅能存活5~10年。本病治疗后需遵医嘱复诊,以监测治疗效果。
部分尽早发现干预治疗患者能治愈,据报道有20%~25%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最终认知功能逆转为正常,但每年仍大约有5%~10%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进展为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部分疾病进展为痴呆的患者约存活5~10年。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接受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后1~2个月,复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平时症状稳定,且药物调整至适合剂量后,可3~6个月复诊一次,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监测治疗效果以及有无进展性症状等。
患者的特定营养素和饮食模式与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禁烟酒,规律饮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定时、定点、定量用餐,并尽量保持患者平时的用餐习惯。
可摄人豆类、谷类、水果和蔬菜以及适量的鱼类,可以通过改善心血管的功能,降低痴呆发生风险。
禁烟酒,避免加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情进展。
临床实践发现,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情,降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向阿尔兹海默病进展的风险,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进行适当锻炼,也可对患者进行记忆力强化训练,同时注意病人心理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一有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休息与锻炼相结合,适量活动,可通过增加流向大脑的血液流量、改善心血管和体内代谢功能来促进病情缓解。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为主,也有少见的头晕、头痛、精神紊乱、晕厥、心律不齐等症状,家属应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
家属应确保患者生活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使患者睡眠良好。
日常生活中家属需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患者能否记起近期发生的事件、能否准确表达语句含义、能否辨别特定事物、能否使用一些特定工具、能否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有无胡言乱语的情况等。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多有抑郁、焦虑、烦躁不安、易激怒等精神、行为症状,家属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重拾信心,缓解其心理压力,引导患者将内心的苦闷表达出来,这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受疾病的影响,记忆力减退为典型表现。因此,家属在日常生活中需对患者进行记忆力强化训练,例如数字记忆、文字记忆、画面记忆、故事叙述、简单计算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向痴呆进展的危险。部分患者会出现癫痫、吞咽困难等高危情况,以及治疗用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如精神紊乱、心律不齐、晕厥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诊。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主要在于避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如低文化、吸烟、酗酒、兴趣爱好狭窄等,应多思考、多接触新鲜事物、多社交,对老年人,可定期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
对于老年人,可定期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可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
尽早预防,提高受教育程度、勤思考以及多接触新鲜事物,进而减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增加社交,广泛的社交会得到更多的社会或他人的心理和物质支持,从而减轻自身压力,有益于健康,减少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风险。
戒烟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使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性降至较低水平。
4869点赞
[1]薛梦婷,姜荣荣,黄安乐等.我国轻度认知障碍研究热点分析及展望[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7):3381-3388.
[2]赵晋萱,沙睿,宓天昊等.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与康复治疗进展[J].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2020,3(2):147-153.
[3]徐瑶婧,周玮,洪紫静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认知训练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3):359-360.
[4]陈丽英,杜江悦,胡芳等.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综合管理[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0,18(2):154-156.
[5]张林,周玮,徐家俊等.轻度认知障碍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7):869-874.
[6]张慧,张韶伟,于德华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9):1571-1574,1591.
[7]黄金山,张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J].内科,2019,14(4):441-445,458.
[8]程琳著.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评估和干预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3):42-4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