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梅毒的危害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或胎传梅毒。潜伏梅毒通常有梅毒感染史,一般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主要采取药物治疗。
病期小于一年,梅毒有复发的可能,约90%患者在第一年复发。
病期大于一年,一年后梅毒复发极少见,此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潜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力、治疗有关。若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或在治疗其他疾病时未规范用药,使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受到一定的抑制,即可造成潜伏梅毒。
人群对梅毒螺旋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使其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之际,若患者自身免疫力强,则症状不明显,早期不出现硬下疳或Ⅱ期梅毒。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治疗不当。抗生素选择失误、药剂量不足、用药周期短、用药途径等均可对疗效有重要影响。由于前述原因,螺旋体暂时被抑制或大部分被杀死,于是未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如患者有其他疾病而使用了激素治疗,由于激素对螺旋体繁殖可起暂时抑制作用,故不出现梅毒早期症状。但激素不能消除螺旋体,长期使用激素会使梅毒恶化。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机体感染梅毒的概率增加。
本病暂无明确的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
与梅毒患者进行性接触。
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垂直传播传染给新生儿。
输入冷藏3天以内的梅毒患者的血液。少数患者可经医源性途径、接吻、握手、哺乳或接触污染衣物、用具而感染。
男性患者一期梅毒易于观察,自己易于发现,及时就医,而女性一期梅毒往往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易被误诊或漏诊,表现出潜伏梅毒女性多于男性这一特征。
近年来,对男性同性性接触者人群做HIV和梅毒筛查时发现,潜伏梅毒感染者从年龄上看,20~5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
性生活不洁者患病几率更高。
潜伏梅毒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一般有梅毒感染史,一般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但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也可以转变为显性梅毒。
一般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
一般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约90%患者在第一年复发。
一般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一年后复发梅毒极少见,此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如潜伏梅毒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出现显性症状,如外生殖器官感染部位出现红色丘疹或斑疹、外阴皮肤肿胀、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破损等。
未经治疗的晚期潜伏梅毒:
约1/3感染者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阳性。
另外约1/3患者终生无症状。
余下1/3人群出现三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如皮肤树胶样肿、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等。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本病具有传染性。
患者发生不洁性接触史,并且私处出现红色皮疹或者出现红色皮疹后,未经治疗皮疹自动消退,并且皮疹触之发硬,需警惕是否有潜伏梅毒,建议及时就诊治疗。
发生不洁性接触史后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不洁性接触史后私处出现红肿,或红色丘疹、赘生物等时,需及时就医。
不洁性接触史后出现全身不适症状,如发热、头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性病科就诊。
患者出现头疼、全身麻痹等症状,去神经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是否在不洁性接触史后皮肤出现皮疹,皮疹是否曾自行消退?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外阴部位有红斑、皮疹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头痛、全身麻痹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抽血检查中通过直接镜检或者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螺旋体DNA,当检查结果大于1:80时,即可以诊断为曾经或现在正在感染梅毒。
通过检测针对损伤的宿主细胞和螺旋体释放的脂蛋白样物质的IgG和IgM抗体,当检查结果提示阴性,而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提示阳性时,说明患者现在梅毒血清学固定或处于潜伏梅毒期。
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而无任何临床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即可确诊潜伏梅毒。
本病无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潜伏梅毒的治疗主要为消除诱因,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药物,根据病人的临床分类决定疗程的长短。
青霉素不过敏者首选苄星青霉素治疗,一般肌肉注射。
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治疗方案,一般口服给药,共28天。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潜伏梅毒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一般可治愈,若不接受及时有效的正规治疗,潜伏梅毒可转化为显性梅毒或者晚期潜伏梅毒。
潜伏梅毒一般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
潜伏梅毒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潜伏梅毒治疗结束后3个月或半年复诊,检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若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无临床症状,说明血清学固定,梅毒已愈。
潜伏梅毒患者可多进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以提高免疫力,以及有利于患者皮损的恢复。
患者应多进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有利于患者皮损的恢复,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
患者应少食动物脂肪、甜食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白酒等,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以及患者的康复。
潜伏梅毒患者应注意私处的清洁卫生,保持干燥洁净。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需经常到医院进行复诊,以监测病情发展。
患者尽量使用棉质内裤,毛巾、内裤等衣物要隔离洗涤,用开水烫,以免传播疾病,每日清洁外阴。
复诊时行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等检查,检查是否还有菌丝存在繁殖。
需对性伴侣进行常规治疗,无论是男方或者女方患有潜伏梅毒,其性伴侣均需要检查是否患有梅毒,以预防患者治愈后重复感染。症状反复发作者,需考虑是否患有艾滋病或其他系统疾病的可能。
潜伏梅毒常与艾滋病等并存,或交叉感染。由于梅毒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故应注意性生活的清洁,保持固定的性伴侣,性生活时注意防护,如佩戴避孕套等。平时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预防病毒感染。
对于有不洁性生活史或梅毒未经治疗的患者,应至少半年一次到医院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检查。对于初次发生梅毒的患者,应彻底治疗。
婚前医学检查,梅毒未治愈前应暂缓结婚。
应保护机体的免疫力,禁止吸毒,禁止乱用皮质酮类药物。
改善生活习惯,如勤换内衣裤、每日用温开水清洗私处等。
保持固定性伴侣,性生活前后注意卫生,需要避孕的人群做好避孕措施。
4528点赞
[1]周舟,郝飞.红皮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J].皮肤病与性病,2018.
[2]张学军,涂平.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