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很高,常发生于50~70岁年龄段,男性略多,春冬季易发,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头痛、呕吐、肢体偏瘫、意识障碍等。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和病死率高的特点,是我国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目前急性期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病因目前认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当患者有情绪激动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时,可诱使血压发生变化,进而使已经病变的血管发生破裂、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为各种疾病引起的高血压,高血压常导致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或者玻璃样变、点状出血和缺血坏死,使血管壁强度降低而出现局限性的扩张,继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在血压变化波动下或者在受到各种诱因的影响下,如情绪激动或者过度劳累等,使血压骤然升高,有可能导致已病变的血管渗血或破裂。
高血压性脑出血可在患者用力排便、情绪激动、饮酒、剧烈活动等情况下发病。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很高,常发生于50~70岁年龄段,男性略多,春冬季易发,据中国流行病学记录,在神经外科发现的脑出血病人,原发性脑出血占到80%~85%以上。而在这部分原发性脑出血的病人,其中有50%~60%都是由于高血压引起脑出血。
50~70岁高血压患者,男性略多。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数在活动中和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少数也可安静下发病。一般无前驱症状,少数可有头晕、头痛和肢体无力,发病后症状可以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典型的症状为头痛、呕吐、肢体偏瘫、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痫性发作等,临床表现轻重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头痛程度剧烈,为持续性,头痛没有明显诱因,发病突然。
呕吐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可伴视乳头水肿。
意识障碍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密切相关,脑干出血或者其他部位出血量大者可出现昏迷。
肢体偏瘫和出血部位有关,一般出血部位为枕叶时多无肢体偏瘫。
部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可能出现脑膜刺激征、大小便失禁、言语不清等症状。
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因血管所受压力较大,更易发生术后再出血的状况,而凝血块不规则会影响手术操作,增加手术创伤,也会增加患者术后再出血几率。同时,血管及脑组织受损后也会导致再次出血。术后出现躁动的患者,因血压升高,活动大也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率。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势急、病情发展快,患者可出现持续性昏迷,且昏迷可进行性加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治疗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长期卧床可增加个体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且患者术后免疫力低下,口腔中细菌随饮食物反流入肺,可导致个体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此外,还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
早期研究表明,如果临床没有应用预防性措施,53%的患者早晚将发生深静脉血栓。国内对住院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表明,脑出血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了止血药物后,可能会导致血流状态改变。
出血部位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紧密联系,虽然出血量较少,但是对下丘脑组织功能直接损害,增大心律失常几率,丘脑出血最易造成心律失常, 其次为颞顶叶、基底节部位。由于岛叶皮质对控制心律失常中有重要价值,这些部位出血易破入脑室或累及脑岛叶皮质,从而造成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到目前还未阐述清楚,从目前大多数文献报道看,主要是脑出血造成颅内高压,脑组织水肿,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丘脑、脑干、岛叶及大脑边缘系统,最终结果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致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促进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此外,脑干或丘脑下部损伤可引起呼吸、心脏血管舒缩障碍以及交感神经张力改变,同时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最后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还可使胃泌素明显增高,使胃腔内H+浓度增高急逆弥散,胃黏膜自身消化形成溃疡。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极为重要,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和病死率高的特点,是我国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所以要筛查危险因素,主要是在人群中筛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
如果患者出现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应立即就诊。
如果出现突发意识障碍,应立即就诊。
如果出现突发肢体偏瘫,应立即就诊。
当者出现突发头痛、呕吐、肢体偏瘫等情况时,应到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就诊,若出现意识障碍,应到急诊科就诊。
描述就诊原因?(如头痛、意识障碍等)
发病时间?
有无诱因?(如排便、情绪激动、饮酒、剧烈活动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高血压?
有没有服用某些药物?
CT平扫可迅速、准确的显示血肿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及周围脑组织受损等情况,是疑似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慢性出血及发现血管畸形方面优于CT,但不作为急诊检查手段。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可以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和血管炎等导致脑出血的病因。
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查,可以了解出血有无血液系统方面的原因。
有高血压病史,活动中或者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有脑实质内出血,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可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血管畸形出血可位于皮质下,也可在脑实质深部、脑室内、脑室旁或小脑内形成脑内血肿,本病多见于青少年或青壮年。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多引起皮质下白质出血,最常见于额叶、顶叶和颞叶,而不累及基底核区、小脑和脑干,有时形成多发性出血病灶。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大多数的患者均以内科治疗为主。如果病情危重或发现有继发原因,且有手术适应症者,则应该进行外科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环境及情绪平稳等。
有意识障碍或者缺氧表现者应予吸氧。
昏迷患者应头歪向一侧,有利于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及防止舌根后坠。
昏迷或者吞咽困难者,应鼻饲进食。
昏迷患者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严密注意意识、瞳孔大小、呼吸等改变。
甘露醇是最重要的降颅压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建议5~7天。
脑出血时多伴有血压的升高。急性期降压的时机和控制的目标尚存争议。目前多数认为脑出血急性期收缩压大180mmHg或者舒张压大于100mmHg,可以平稳降压,并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严重凝血因子缺乏或严重血小板减少,推荐可以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氨甲环酸有助于限制血肿体积扩大和降低早期病死率。
依达拉奉在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与分析中,发现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其次,尽可能早期减少血肿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致残率。
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手术。
单纯脑室引流联合rt-PA治疗脑室出血是安全的,有助于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应卧床、适度抬高床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利尿,对伴有意识障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以缓解颅内压增高。
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有临床痫性发作者应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疑为痫性发作者应考虑持续脑电图监测,如检测到痫样放电,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应用气压泵装置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相关栓塞事件;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脑出血患者),血肿稳定后可考虑发病后予普通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但应注意出血的风险。
脑出血患者早期可出现中枢性高热,局部亚低温治疗是脑出血的一种新的辅助方法,能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我国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和是否有并发症有关。若患者出血量少,出血部位不影响神经功能,治疗过程没有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若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提示预后差。
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病情稳定患者每3~6个月随访1次,遗有后遗症的患者行康复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饮食主要以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为主,尽量选择补充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油腻、高盐食物加重动脉硬化。另外,不要吃过于刺激辛辣的食物,防止对患者的血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吸烟是造成脑出血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饮酒可能诱发脑出血。
高盐、高脂饮食加重动脉硬化的风险。
浓茶、咖啡会兴奋交感神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脑出血病人患病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日常生活需要依靠他人照顾,生活质量下降,加上神经功能恢复比较慢,短期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尤为重要。
为避免出血扩大,应卧床2~4周。有躁动现象,给予加床档,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给予镇静药,使其安静。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去除对皮肤刺激的有害因素,防止压疮发生。
做好口腔、尿道的护理,预防感染。
积极进行肢体及全身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和预防关节变形及肌肉挛缩。
患者躯体上改变引起心理上的变化,患者容易产生抑郁、愤怒、孤独等感觉,使病人治疗依从性降低,严重影响疗效。对意识清楚的、意识好转的患者讲解疾病的转归、治疗,消除其紧张心理,使情绪稳定利于患者康复。
病情稳定每3~6个月随访一次,不稳定或联合治疗者每1个月随访一次,复查头颅CT、凝血功能、血常规等。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如果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耽误病情。
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和病死率高的特点,是我国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所以应积极预防本病。
对于成年人的高血压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高血压筛查。高血压高危人群有:有高血压家族史、摄入食盐较多、摄入动物脂肪较多、长期饮酒、精神紧张、吸烟和肥胖的人群。
起居有常,避免熬夜工作,可行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等。
患有高血压者必须控制情绪紧张,避免劳累,防寒保暖,因为情绪激动寒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增加危险性。
吸烟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可使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进一步恶化。酒可使血压升高,损害止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
4370点赞
[1]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08):757-770.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35-444.
[3]李娜,李珊珊.内科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5):95.
[4]张宁,李晓楠.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367-368.
[5]杨琴.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饮食保健,2018,5(22):185-186.
[6]孙葵葵,王辰,庞宝森,等.住院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情况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8):637-641.
[7]苏燕,钟琴,曾碧茹.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30):65-66.
[8]孙飞,赵建平,王博.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浆及胃液中胃动素水平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490-349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