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性角化病又名老年角化病或日光性角化病,是日光长期曝晒损伤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损害。中老年皮色白皙者慢性日光暴露者容易发病。皮疹多见于面、耳、手背和前臂等部位。有时可发展成鳞状细胞癌。病因尚不清楚。本病多见于白种人,白化病患者发生率亦较高。照射日光、紫外线和放射能、辐射热、电离辐射,以及接触沥青、煤提炼产物均可诱发本病。临床多表现为日晒后出现散在的正常皮色或淡红色扁平丘疹或小结节、红斑、色素斑、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治疗多局部祛除病灶,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多数积极治疗患者情况可好转或痊愈,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角化过度,间有角化不全。颗粒层灶性增厚或消失。棘层肥厚,所有棘细胞排列紊乱,有的细胞呈多形性,其胞核有间变。表皮中部有一些角化不良的细胞。基底细胞的胞核常紧密聚集。尚有不典型基底细胞群不规则分枝延伸至真皮上部。表皮峤不规则向下延伸。真皮乳头增粗的胶原纤维和扩张的毛细血管垂直于皮肤表面。
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表皮下带状炎细胞浸润。真皮上部还可见胶样小体。
表皮萎缩,轻度角化过度,不典型细胞主要在基底层,核大、深染,排列紧密。有时不典型细胞可向真皮内呈带状或管状增生或围绕毛囊和汗管导管上部,状如管套,然其与正常上皮有明显划分。
与表皮原位癌相似,但不侵犯末端毛囊和汗腺导管。
表皮内色素显著增多,尤见于基底层。黑素可见于不典型细胞内,或只见于黑素细胞及其树枝状突内。真皮上部有多量载黑素细胞。
在紧接表皮基底层中不典型细胞之上方,见裂隙或腔隙,其中有少数棘突松解细胞。裂隙上方有不同程度不典型细胞,然较基底层为少。间变细胞常向基底层呈芽状或管状扩张至真皮上部。在真皮上部毛囊和汗腺导管的基底层内可见棘突松解现象。
光线性角化病目前主要病因尚不清楚。本病多见于白种人,白化病患者发生率亦较高。个体易感、紫外线的照射、年龄增大、放射能、辐射热、电离辐射,以及接触沥青、煤提炼产物等均能导致此病的发生。
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只知道与户外日光照射有关,尤其是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本病。但研究表明白化病患者的发生率较高,说明个体易感性在发病中亦起重要作用。基因突变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CD95与核纤层蛋白的异常表达均参与了发病。老年患者缺乏青年人的修复功能,DNA损伤的积累和DNA修复功能低下并不一致,从而发生了光线性角化病。此外,有证据证明此病有p53基因突变,在白种人的光线性角化病患者,p53基因突变率为75% ~ 80%,朝鲜人和日本人分别为40%和30%。
照射日光、放射能、辐射热、电离辐射,以及接触沥青、煤提炼产物均可诱发本病,日光里富含紫外线,过度照射会诱发光线角化病。其他诱发因素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年龄增大可能是此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因年龄增大后DNA损伤的积累和DNA修复功能低下并不一致,故当紫外线损伤表皮细胞核的DNA时,由于老年皮肤缺乏青年人那样的修复功能,从而发生光线性角化病。
光线性角化病的发生率为0.006%~0.7%,某些地区有极强的紫外线照射,故发病率增高。
少数病例炎症显著,或形成糜烂、溃疡而继发皮角或鳞癌,转变为鳞癌的几率为0.01%~0.3%。
光线性角化病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白种人、白化病患者。
光线性角化病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白种人、白化病患者,白种人及白化病的患者皮肤缺乏黑色素,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较差。年龄增大后因年龄增大后DNA损伤的积累和DNA修复功能低下并不一致,故当紫外线损伤表皮细胞核的DNA时,由于老年皮肤缺乏青年人那样的修复功能,从而发生光线性角化病。
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日晒后出现散在的正常皮色或淡红色扁平丘疹或小结节、红斑、色素斑、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皮疹常单发,有时多发。好发于面部、耳和手背,其他部位也可发疹,慢性经过。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痒,有皱裂时感痛。部分严重患者还会发生鳞状细胞癌。
日晒皮肤上开始发生正常皮色或淡红色扁平丘疹或小结节,呈散在性;也有境界不清的红斑、色素斑或毛细血管扩张。皮疹轻微隆起,米粒至蚕豆大,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正常或有炎症现象,表面疣状增殖,质硬,可呈斑块,表面光亮或有轻微黏着性鳞屑。不久后皮疹转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干燥,角化显著有固着于基底的硬痂,不易剥离。若强行除去,可见轻度出血。
皮疹常单发,有时多发。好发于面部、耳和手背,其他部位也可发疹。
慢性经过,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痒,有皱裂时感痛。少数病例炎症显著,或形成糜烂、溃疡而继发皮角或鳞癌,转变为鳞癌的几率为0.01%~0.3%,从光线性角化病转变到鳞癌的时间尚不清楚。
少数病例炎症显著,或形成糜烂、溃疡而继发皮角或鳞癌,转变为鳞癌的几率为0.01%~0.3%。从光线性角化病转变为鳞癌的时间尚不清楚。耳部、唇部对光敏感性较高,癌变几率也较大。
如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的暴露部位经日晒后出现皮肤损害时应及时就医于皮肤科。医生会进行相应问诊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根据伤害配合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进行诊断。还应与脂溢性角化症、盘状红斑狼疮、Bowen病、萎缩型和色素性扁平苔藓、恶性雀斑痣进行鉴别诊断。
如患者的暴露部位经日晒后出现散在的正常皮色或淡红色扁平丘疹或小结节、红斑、色素斑、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皮损逐渐演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硬痂,强行去除可出血,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皮损,并伴有瘙痒、烧灼感、刺痛感,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皮损演变成糜烂、溃疡,并且瘙痒、疼痛感觉加重,请患者积极及时就医。
患者应优先就诊于皮肤科。
哪里不舒服?
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
发病前是否受到阳光辐射或电离辐射,或者曾接触过什么物品?
从事什么职业?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询问患者是否接触过什么物品,是否受到什么光线照射及从事什么职业,皮损的异常感受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年龄大小,患者的肤色,及患者皮损的部位是否裸露、皮损的大小、颜色、性质、形状等。
取下患者皮损边缘以部分,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其结果即可。
患者曾接触过照射日光、紫外线和放射能、辐射热、电离辐射,以及接触沥青、煤提炼产物。
患者皮损特点及大致情况符合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
角化过度,间有角化不全。颗粒层灶性增厚或消失。棘层肥厚,所有棘细胞排列紊乱,有的细胞呈多形性,其胞核有间变。表皮中部有一些角化不良的细胞。基底细胞的胞核常紧密聚集。尚有不典型基底细胞群不规则分枝延伸至真皮上部。表皮峤不规则向下延伸。真皮乳头增粗的胶原纤维和扩张的毛细血管垂直于皮肤表面
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表皮下带状炎细胞浸润。真皮上部还可见胶样小体。
表皮萎缩,轻度角化过度,不典型细胞主要在基底层,核大、深染,排列紧密。有时不典型细胞可向真皮内呈带状或管状增生或围绕毛囊和汗管导管上部,状如管套,然其与正常上皮有明显划分。
与表皮原位癌相似,但不侵犯末端毛囊和汗腺导管。
表皮内色素显著增多,尤见于基底层。黑素可见于不典型细胞内,或只见于黑素细胞及其树枝状突内。真皮上部有多量载黑素细胞。
在紧接表皮基底层中不典型细胞之上方,见裂隙或腔隙,其中有少数棘突松解细胞。裂隙上方有不同程度不典型细胞,然较基底层为少。间变细胞常向基底层呈芽状或管状扩张至真皮上部。在真皮上部毛囊和汗腺导管的基底层内可见棘突松解现象。
褐色丘疹或斑片周围无红晕,表面或有油腻性鳞屑,似薄膜状,易剥离且不会出血,皮疹常多发,非暴露部位也常见。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将二者区别。
皮疹色较鲜红,鳞屑易剥落,有特殊病理变化。而光线性角化病皮疹常单发,不久后皮疹转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即可鉴别。
主要依据皮损质地、大小、溃疡、出血、增长迅速、容易复发等进行判断。一般鳞状细胞癌质地比光线性角化病更坚实,有浸润感,皮损范围较大,易形成溃疡及出血,短期内体积可明显增大,切除后容易复发。
光线性角化病轻症不经治疗也可自行好转或痊愈。药物治疗一般多用阿维A脂、扰素α2、5-氟尿嘧啶、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者,可进行手术治疗和物理疗法。
对本病疗效显著,服药1月内开始见效,以后减量维持,部分病例停药后不复发,即使复发者亦仅单个损害。
即5-氟尿嘧啶,每日2次,连续2~3周,效果好,且很少或无瘢痕形成。亦可外用复方维A酸乳膏(含0.1%维A酸)、0.05%维A酸凝胶。
皮损内注射干扰素α2,至少需注射6次,每周注射3次,在末次注射1个月之后明显好转或消退。
与5-氟尿嘧啶功能相似,可选择性清除皮肤异常细胞。
即彻底切除病变部位,在局部麻醉下,切除病变,可做稍微的扩大切除,以保证切除的彻底。
术前于患者病変部位局部注射麻药,然后用手术刀片剃刮、切除增生物。
麻醉后将手持设备“打磨皮肤”并改善其外观,通常用于因皮损面积较大而无法应用局部治疗的患者。
一般使用液氮冷冻技术,可造成局部皮肤坏死,从而使其重新生长,以达到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的目的。
局麻后刮出增生物,用电手术钳破坏异常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一般会引起瘢痕组织。
激光单色性、方向性好、相干性高、功率高。二氧化碳激光可进行异常组织破坏,氦氖激光可促进炎症吸收和创伤修复。
将光敏剂或药物涂于皮肤,光照后可对异常组织进行破坏,以达到治疗目的。
光线性角化病的患者大部分积极治疗的可以治愈,预后良好,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少部分严重患者,不进行积极治疗,可形成鳞癌,如鳞癌形成后,依然不进行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存时间造成威胁。如治愈后过一段时间,患者复发,需患者再次复诊,如无复发,无需复诊。
光线性角化病经过正规治疗,可以治愈。
此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生存时间。
症状严重并且延误治疗所造成鳞癌的患者,若发生鳞癌时,依然不进行治疗,将会对患者生存时间造成影响。
如经治疗好转后,并未复发,可无需复诊。如治疗后,过了一段时间复发的患者,需复诊,应做组织病理学检查、体格检查等。
光线性角化病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忌食光敏性食物,如灰菜、紫云英、雪菜、茴香、无花果等。经消化吸收后,其中所含的光敏性物质会随之进入皮肤,如果在这时照射强光,就会和日光发生反应,产生副作用,还应忌烟、忌酒。
忌辛辣刺激食品,辛辣刺激食品多食可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烟酒,吸烟喝酒对身体毫无益处,所以应戒烟戒酒。
尽量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如灰菜、紫云英、雪菜、莴苣、茴香、苋莱、荠菜、芹菜、萝卜叶、菠菜、荞麦、香菜、红花草、油菜、芥菜、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经消化吸收后,其中所含的光敏性物质会随之进入皮肤,如果在这时照射强光,就会和日光发生反应,产生副作用。
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的护理应注意指导患者用药、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避免再次接触损伤、避免阳光直射、禁止进行搔抓等。除了医生积极关注患者病情外,患者自身也应多加注意自身病情的变化,注意查看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程度,并及时通知医生。患者应特殊注意不要进行搔抓,以免造成继发感染。
使患者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应注意保持患处干燥、卫生,清洗时应用清水。
当患者出现光线性角化病时,应及时避免再次的重复损伤。
当患者外出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应尽量使用物理遮光办法。
禁止患者对患处进行搔抓。
除了医生积极关注患者病情外,患者自身也应多加注意自身病情的变化,注意查看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程度,并及时通知医生。
患者应特殊注意不要进行搔抓,以免造成继发感染。
尽量避免离子辐射、避免放射线辐射、避免紫外线的过度辐射、避免接触沥青及煤的提炼物等化工产品等措施对光线性角化病的预防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此病目前无法做到像肿瘤疾病的早期筛查,如患者发生皮肤的不适及损伤,应及时就医,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当患者从事可能被离子辐射、放射线辐射的工作时,应及做好防护措施。
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及外出运动的人员,应做好防晒措施,限制日晒时间,避免日晒时间过长。
应避免以黑为美的思想,尽量避免日光浴等。
避免接触沥青及煤的提炼物。
4753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694.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6.
[3]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22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