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脑病又称弓形体脑病,是由刚地弓形体原虫引起的脑部寄生虫疾病。临床上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多隐匿复杂,隐性感染较常见,且根据感染途径不同分为先天性弓形虫脑病及后天获得性弓形虫脑病,前者主要是母亲经胎盘感染给胎儿,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后者则是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弓形虫通过血脑屏障,导致中枢神经受累,临床表现有低热、头痛、乏力、脑神经功能损害等症状。该病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且预后良好;若头部影像学显示持续增强信号影,提示弓形虫脑病复发率较高,且预后较差。
根据疾病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弓形虫脑病和后天获得性弓形虫脑病。
是由感染弓形虫母亲经胎盘感染给胎儿,并累及脑部,经感染的患儿存活者多有智力发育不全或癫痫。
发病率较低,是指出生后由外界获得感染,多见于艾滋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偏瘫、脑炎等。
弓形虫脑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弓形虫原虫所致。该病可通过母婴、消化道、接触传播,好发于艾滋病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有长期动物或家禽接触史者。此外,长期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会诱发此病。
弓形虫病原体从入侵部位进入血液后可播散至全身任何组织,但当其播散至脑组织,并寄生于此,则会导致弓形虫脑病。其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而引起细胞死亡,产生坏死灶,致周围有强烈的炎性反应,根据部位不同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长期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造成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后,会诱发患者感染弓形虫或已经感染弓形虫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出现活动性感染,即脑病感染症状。
弓形虫脑病在正常人群中较为罕见,但孕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艾滋病患者也是该病的好发人群,在艾滋病患者中约36.54%患者脑脊液弓形虫检测阳性,也是艾滋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先天性弓形虫脑病是经由感染弓形虫病的孕妇经胎盘传播给胎儿。
食入未煮熟的含有弓形虫的肉、蛋、未消毒的奶而经口感染。
当携带弓形虫病的猫、狗、羊等动物的痰液和唾液,接触到人有破口的皮肤上也可感染。
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所以极易感染弓形虫病,且累及脑部则更多见。
当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自身免疫能力大幅下降后,则比普通人感染机率大大增加。
由于弓形虫病是人畜共患病,在感染的动物身上或排泄物中可能存在病原体,通过接触后传染给人。
弓形虫脑病通常隐匿性起病,先天性弓形虫脑病患者多表现为智力障碍、脑发育不全、脑积水等,后天获得性弓形虫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炎、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局部神经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如偏瘫、失语、颅神经麻痹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可表现为智力低下、运动迟缓、语言及社交能力功能障碍等。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
由于感染弓形虫后病原体经过血脑屏障,侵袭神经系统,导致脑内异常放电引起患者抽搐。
发热、乏力、倦怠等。
抽搐发作、脑膜刺激征阳性、肢体麻木无力、偏瘫、失语等。
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障碍,如狂躁、抑郁、易激惹等。
还可见合并脑梗死、癫痫、慢性头痛等;少数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
脉络膜炎、虹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弓形虫脑病感染患者,对全身各个器官均可感染,而最常见就是眼部,主要可表现为视物变形、视物模糊等。
当已知患有该病的孕妇、有长期宠物接触史以及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以及一些神经系统损伤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做脑脊液检査、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CT或MRI检査等检查明确诊断,并与隐球菌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确诊患有弓形虫病的孕妇应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行一系列对胎儿筛查的检查。
若出现低热、乏力、倦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癫痫发作、精神异常、偏瘫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应及时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器官感染症状较重者也可到感染科就诊。
是否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情况?
是否生食过海鲜?(如牡蛎、三文鱼等)
既往有无弓形虫感染病史?
家里是否养过宠物?
之前有没有感染HIV?
可见单个核细胞数增多,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蛋白轻至中度增多,糖和氯化物多正常。
病原学检査可用显微镜直接镜检,査找弓形虫滋养体、包囊,分离弓形虫,活体组织检查等。
可提示脑炎、脑内异常增强的占位性病变。
该项检查具有特异性,较为敏感,但是容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近年来临床上开始使用。
根据以下情况可对该疾病进行诊断。
有长期动物、家禽接触史,有食用生肉史等。
可表现为头痛、发热、乏力、脑膜刺激征、局部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神经麻痹、偏瘫等)抽搐发作等。
筛检试验常用直接凝集试验或Sabin-Feldman染色试验,以及检测lgM和IgA的试验,流行病学调査时使用。病原学检査是确诊的依据,包括直接镜检,査弓形虫滋养体、包囊等。
CT特征表现为皮质多发片状肉芽肿,基底节有条索状或点状钙化或脑室周围为主的双侧脑部对称性钙化影及脑积水征。而MRI特征为脑室周围白质与皮质区不规则长T1、长T异常信号,可伴脑积水。
该病的临床表现多与后天获得性弓形虫脑病有相似之处,但该病患者以鸽子及鸟类接触者多见,患者多以剧烈头痛为主,早期发热不明显;弓形虫脑病者病原学检查,血清和脑脊液抗弓形体抗体检查呈阳性,可与该病鉴别。
多急性起病,患者常出现高热、临床症状较重,多伴有感染性休克或败血症,可出现皮肤出血点或皮疹,而弓形虫病脑病与上述症状不符,容易鉴别。
弓形虫脑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时针对弓形虫病原体特异性药物治疗,其次则是针对患者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以及重症昏迷患者除上述特殊药物治疗外还要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特殊患者如孕产妇可根据病情给予引产、剖宫产等手术治疗。
弓形虫脑病患者常出现头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止痛、止吐及降温药物。
是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的首选药物。
两种药物有协同作用,能抑制滋养体和控制症状。
在胎盘组织浓度较高,不影响胎儿,适用于妊娠妇女。
防治艾滋病患者弓形虫脑炎是颇有前景的新药,可杀死速殖子和减少包囊数量。
妊娠妇女患获得性感染,妊娠22周前感染应行治疗性人工流产或引产手术,围生期感染者应积极治疗直至分娩。
先天弓形虫脑病患者一般都会遗留发育不全;后天获得性弓形虫脑病患者早期发现充分治疗后多可以得到控制,但艾滋病患者或头部影像学学显示持续增强密度影存在时则提示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
若治疗及时可以得到控制或治愈。
治疗及时,未遗留后遗症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弓形虫脑病治疗结束2周应该追踪治疗,给予第2疗程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行头CT、MRI检查,观察是否出现钙化点。并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特异性抗体及病原体检测,以防复发。
由于弓形虫脑病根据病情轻重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进食情况,轻症者给予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促进虫卵排泄以及为后续更好的恢复提供能量;而病情严重者如昏迷、意识不清、呕吐严重导致不能进食者则应给予肠内、外营养。
意识障碍、昏迷、严重呕吐者应暂禁食,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轻者以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注意饮食卫生。
督促患者选择富有营养、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或软食,多食水果、蔬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弓形虫脑病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对已经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者给予相应护理,以免因护理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保证睡眠质量及睡眠睡觉充足;调理个人心理对疾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当患者已经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时,根据病情给予卧床休息,鼓励动静结合,协助日常生活,如上厕所、上下床或床上变换体位,夜间休息时使用护栏,防止摔伤。
家属应给患者提供心理、饮食、活动、卫生等方面的帮助,给予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
合并艾滋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患者出院后应避免接触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和有免疫缺陷的患者。
家属接触患者要洗手,食物要洗净、煮熟,不养猫等宠物、不赤脚下地等。
复诊时脑脊液检测、CT或MRI,检查是否有复发,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判断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并根据以上情况调整治疗药物。
要对患者日常心理状态密切关注、适当开导,不要让患者因对疾病的康复等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而导致病情的加重。
患有弓形虫脑病的孕妇人工流产手术后应注意。
起居以平和为上,如早晨多吸新鲜空气,并参加适当的活动,每日保证睡够8小时,条件允许可午睡,但不能贪睡,也不要太劳累。养成每日大便定时的习惯,保证大便通畅,但应避免用泻药。
常换衣、勤洗澡,但不宜盆浴、游泳。特别要注意阴部卫生,防止病菌感染。衣着应宽大,腰带不要束紧,平时应穿平底鞋。
预防弓形虫脑病最主要措施是隔绝传染源,包括避免与动物接触,不要处理猫、狗粪便,禁食未消毒煮沸肉类和乳、蛋类。对于该病的好发人群应定期检测弓形虫,以利及早根治。
对长期与动物家禽有接触史的人应定期检测弓形虫,因为此病起病隐匿,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对孕妇应进行早期弓形虫病筛查,避免先天性弓形虫脑病的发生。
对家畜家禽和可疑动物的监测和隔离。
加强饮食主管理,强化肉类食品卫生检疫。
不吃生或半生的肉、蛋制品;孕妇不养猫,不接触猫、狗粪和生肉。
4676点赞
[1]王维治,王拥军.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69-870.
[2]詹希美.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6-89.
[3]甘绍伯,陈观今,沈继龙.中国弓形虫病[M].香港:亚洲医药出版社,2000:32-3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