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性溃疡是静脉曲张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发于小腿下1/3处,尤以内侧多见,常伴有组织水肿和色素沉着及剧烈疼痛。本病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的一种难治性疾病,由血液淤滞和静脉高压引起,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经过规范治疗,本病可以治愈,但治愈后复发率高,常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静脉曲张时,肌肉内静脉血液淤滞、静脉压力进行性和持续性增高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是静脉曲张最严重的并发症,好发于从事站立工作者、体力劳动者和中老年等人群,不具有传染性。
静脉血液淤滞、静脉压增高,静脉曲张时,静脉血液淤滞、静脉压呈进行性和持续性增高,深静脉高压逆向破坏小腿交通静脉的瓣膜,发生交通静脉功能不全,使血液倒流至浅静脉中,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血浆蛋白和红细胞漏出增多,以致肢体淤血、组织缺氧,发生皮肤营养障碍,最终导致组织坏死,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小腿远侧1/3的内踝上方的“足靴区”是常见发病部位。
典型的静脉曲张性溃疡多发生于小腿远侧1/3的内踝上方,即“足靴区”。有研究指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溃疡发生率为1%~6.7%。
搬运工等体力劳动者、教师等站立工作者以及患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可增加腹内压慢性疾病的人群,这些人群的静脉瓣膜承受了过度的压力,容易引起静脉曲张,最终导致溃疡。
中老年人群,有研究表明,下肢静脉曲张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这可能与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关闭不全有非常大的关系。
有深静脉血栓史或下肢静脉反流的人群,深静脉血栓史和下肢静脉反流的均可能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迟滞或梗阻,造成下肢静脉以及周围组织内毛细血管压力上升,引发不同程度的组织水肿,增加浅表毛细血管渗透性。
吸烟人群,长期大量吸烟可导致慢性尼古丁中毒,造成血管壁营养障碍、小动脉痉挛等,进而出现炎症或血管内膜增生,引起血管闭塞或血栓,最终加快了静脉溃疡形成。
静脉曲张未进行氧疗的人群,氧疗是近年来治疗严重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其原理为提高血氧含量,提高肢体供氧量,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疼痛以及神经末梢刺激,降低溃疡形成风险。因此,静脉曲张未进行氧疗的人群可增加溃疡的风险。
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疼痛,常伴有组织水肿、皮肤色素沉着、湿疹等症状。本病是静脉曲张最严重的并发症,创面的愈合难度大、愈合时间长、患者承受的痛苦比较大,可引起感染、癌变等并发症。
表现为局部皮肤缺损、溃烂。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通常出现在浅表部位,溃疡创面边缘常为不规则形状,溃疡面积大小不等,溃疡容易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并且反复发作后迁延不愈。
由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
患者小腿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屑的情况,皮肤呈现红斑。
组织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血管和淋巴管外的组织间隙内或体腔中。表现为皮肤肿胀,按压后不能快速反弹。
色素沉着,表现为皮肤颜色变深。
湿疹,溃疡周边皮肤易受渗液浸渍发生湿疹。表现为发病部位的红斑、剧烈瘙痒、小水泡等。
静脉曲张,表现为静脉迂曲、扩张,突出于身体表面。
肢体乏力、沉重感。
发生溃疡时,皮肤保护屏障被破坏,容易被微生物定植、感染,可表现为创口出现脓性分泌物等。
溃疡长时间不愈合有癌变的风险。
皮肤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变硬或硬结。
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病变静脉区呈红肿索条状,有明显疼痛和压痛,可伴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静脉曲张性溃疡是静脉曲张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应到血管外科就诊,根据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结合体格检查,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疾病相鉴别。
当出现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等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本病患者应去血管外科就诊。
皮肤溃疡出现多久了?
有没有进行药物、手术等治疗?
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对某些药物或食物过敏?
从事什么工作?
目的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观察皮肤颜色、水肿程度以及溃疡的形态、部位和数量,帮助做出诊断。
目的是观察有无逆向血流、深静脉瓣膜功能情况、深静脉通畅情况等,尤其是对溃疡周边反流穿通支进行体表定位,对外科手术有指导性意义。
可以间接地了解下肢静脉瓣膜功能。
分为顺行静脉造影和逆行造影,目的是观察患者静脉瓣膜的解剖部位、功能是否正常,并了解深静脉管腔畅通情况。尤其是对于既往有下肢水肿、查体怀疑深静脉狭窄或阻塞、彩超检查怀疑深静脉不通畅者,需完善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有无盆腔肿物外压、髂动脉压迫髂静脉情况。
通过该项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情况。
利用止血带阻滞下肢血液循环,观察小腿皮肤变化,了解病情。
根据患者有静脉曲张的既往史,通过体格检查观察皮肤颜色、水肿程度以及溃疡的部位、形态和数量,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
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肢体血供不足、供氧障碍,容易引起缺血性溃疡。但本病是由动脉病变引起,常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动脉造影可见动脉广泛性不规则狭窄、节段性闭塞,以及硬化动脉扩张、扭曲。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和动脉造影检查,可与静脉曲张性溃疡相鉴别。
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和溃疡的治疗,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较为难治,且复发率高,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
作用是选择性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抑制或者杀灭病原体,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甲硝唑等。
本药为局部外用抗生素,具有促进湿性愈合、抗感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皮肤感染,对耐药金葡菌也有效。不超过10cm*10cm面积的浅表性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可以应用,必要时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覆盖。
服用该类维生素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对于溃疡面积较大、持续超过3个月的无愈合趋势的患者,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植皮术适用于溃疡面积较大、持续超过3个月无愈合趋势的患者。
对于溃疡迁延不愈并发癌变的患者,应采用截肢术。
有研究显示湿润烧伤膏疗效满意,龙血竭有一定的效果。
目的是利用硬化剂注入排空的曲张静脉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使其闭塞。也可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处理残留的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入后,局部用纱布卷压迫。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应从足踝至注射近侧穿弹力袜或缠绕弹力绷带,立即开始主动活动。患肢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此种方法仅适用于症状轻微又不愿意手术者、手术耐受力极差者或者是妊娠期发病,分娩后症状可能消失者。
清创后碘伏纱布换药治疗静脉性溃疡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方法,在进行抗感染等原发因素治疗的基础上,由于其效果较好、费用低、病人易接受,在临床普遍使用并作为常规换药手段。
医用灭菌凡士林用于防止纱布与创面粘连,具有润滑、不粘伤口、促进肉芽生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通过紫外线照射,可以帮助溃疡处愈合;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患处循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静脉曲张性溃疡可以治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但严重者有可能导致残疾,需要定期复诊。
静脉曲张性溃疡可以治愈,但本病较为难治,治愈后容易复发。
静脉曲张性溃疡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静脉曲张性溃疡会影响肢体功能,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造成残疾。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治疗期间一般1周复查1次,主要通过体格检查了解创面的恢复情况,以上仅为一般建议,具体复查周期及复查项目应严格遵守医嘱。
静脉曲张性溃疡无特殊饮食指导,正常健康饮食即可。
注意创口的清洁卫生,勤换药清洁,保持伤口的干燥,避免造成感染。如果出现手术伤口流血水或脓性分泌物、长时间收伤口不愈合或愈合缓慢,应及时就诊。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观察皮肤的情况,如温度、颜色等。保持皮肤的清洁,勿抓挠,可用温水擦洗患肢,不宜用力搓揉。忌用冷水洗脚,不宜穿过紧的衣裤和腰带;保护下肢,避免损伤,穿着适当的鞋袜,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患者睡前可以做静脉操,将下肢举起,脚掌和身体平行,并进行抖动。睡觉时抬高患肢30°~40°,利于静脉回流,进行按摩来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采取左侧体位进行休息,减少对腹部下腔静脉的压迫和对双腿静脉的回流阻力。
患者可通过体格检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
静脉曲张性溃疡常发生于体力劳动者、站立工作者、中老年人群、吸烟者等人群,针对不同人群,可采取不同的预防方法,如穿弹力袜或者捆绑医用弹力绷带等。
日常生活中,当出现静脉迂曲、扩张、突出于身体表面时,患者应及时就诊,进行体格检查筛查本病。
教师等需要长期站立工作或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可穿弹力袜或者捆绑医用弹力绷带,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另外,重体力劳动者应降低日常工作量,增加规律运动,同时加强腿部按摩等,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患有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等可增加腹内压的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疾病,避免导致本病发生。
对于有深静脉血栓史和存在下肢静脉反流的患者,可经常按摩腿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静脉反流症状严重者需要尽量抬高双腿,经常改变体位,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这有助于降低腿部静脉压力。另外,患者可穿戴弹力袜或绑弹力绷带,这有助于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以降低溃疡风险。
对于吸烟人群,戒烟是第一预防措施。
静脉曲张患者选择氧疗,以降低出现溃疡的风险。
4239点赞
[1]舒芳敏,张立伟,杨燕.1例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108-109.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85,488,501.
[3]段晶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发生静脉溃疡的潜在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6):25-27.
[4]李涛,朱国献,杨红伟等.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的病因分析及治疗[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12(1):47-5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