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乳头状瘤比较少见,有时临床上所见的大多数不是真正的乳头状瘤,只是具有乳头的形状而已。真性乳头状瘤系良性上皮性肿瘤,是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病变,多发于大阴唇,临床上大约有2%~3%的恶变率。
真性乳头状瘤,以上皮增生为主,分为典型的乳头状瘤及疣状乳头状瘤两种亚型。
纤维乳头状瘤被称为是外阴乳头状瘤的亚型,也是以上皮增生为主,由肿瘤上皮与纤维组织构成。
外阴乳头状瘤具体病因尚不明确,通常认为是局部炎症慢性刺激外阴皮肤或黏膜。逐渐形成的表面向外生长的乳头状突起,呈现一种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病变。
病毒感染可能会诱发外阴乳头状瘤,女性日常需加以注意。
外阴乳头状瘤比较少见,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即中老年女性。年龄大多在40~70岁,具体发病率和发病地区等流行病学数据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
40~70岁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
慢性外阴阴道炎患者因外阴炎症刺激,可导致外阴乳头状瘤。
外阴乳头状瘤病变生长缓慢,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伴有瘙痒。如果肿瘤较大,会因反复摩擦导致肿瘤表面破溃、出血,并且感染。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外阴部有乳头状肿块,常可并发出血和外阴感染。
外阴乳头状瘤可出现外阴瘙痒,局部炎症病史,肿块可单发或多发,偶尔会有大到4~5cm的肿物。肿瘤可带蒂,呈现晶莹剔透的葡萄状,鱼籽状或者菜花状形态。病变多见于大阴唇、阴阜、阴蒂或肛门周围。
因肿瘤较大,导致反复磨擦后的破溃出血。
破溃后导致感染,同时也会因为自身抵抗力下降导致外阴感染。
已过绝经期女性,外阴部反复出现瘙痒,偶尔会有出血,或在体检时发现外阴肿物,应及时到妇科进行就诊。通过分泌物涂片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病理活检及妇科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但要注意本病要与外阴尖锐湿疣、外阴扁平湿疣、外阴癌相鉴别。
外阴出现乳头状肿物,突出于皮肤表面,大小不一,偶有瘙痒、出血,应尽早就医。
鉴于外阴乳头状瘤患者为女性,考虑去妇产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是否有外阴瘙痒等)
是否已经绝经?何时绝经?
是否存在以下症状?(如出血等)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取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可行宫颈刮片以区别是否是生殖道恶性肿瘤。
可反映出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如胚胎抗原(AFP、黏蛋白CA125等)。
可发现组织伴随炎性浸润,复层鳞状上皮中的棘细胞层增生肥厚,上皮向表面突出,呈现乳头状。
可着重发现是否存在肿物。
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判断,再结合病理活检的结果即可判断为外阴乳头状瘤。
妇科检查发现外阴有肿块。
病理活检发现炎性浸润,复层鳞状上皮中的棘细胞层增生肥厚,伴随上皮乳头状突起。
外阴尖锐湿疣属于HPV病毒感染,尖锐湿疣外观特异,触碰后容易出血,质地较软。且有接触传播史,病变发展速度很快,显微镜下可见到典型的挖空细胞。
外阴扁平湿疣属于二期梅毒丘疹,呈结节状,非常容易破溃,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外阴癌属于恶性肿瘤,最早出现结节,然后破溃、坏死、感染、肿物生长迅速,可扩大至直肠、膀胱,病理检查发现鳞状细胞癌可确诊。
鉴于目前外阴乳头状瘤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的组织标本需送病理检查,明确疾病进展。
可尝试用氟尿嘧啶软膏、博来霉素,但是效果不一定好。
外用抗炎药物∶可用保妇康栓、复方沙棘子油栓等药物,缓解阴道炎症。
手术切除范围在病灶外的0.5~1cm处,为达到尽量全部切除病灶,范围可略微扩大,切除物应送去病理检查。
利用激光切除病灶,术后可局部涂上红药水或者龙胆紫,保持会阴部的干净清爽。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196℃)低温,将肿物局部组织冻伤,去除病灶。
外阴乳头状瘤非终身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早诊断、早治疗均可达到清除肿瘤、改善预后的目的,对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无影响。
外阴乳头状瘤只要病灶切除干净,并且没有恶变的情况下可以治愈。
外阴乳头状瘤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即便发生了恶变,只要予以及早治疗,预后还是非常好的。
出院后建议一个月后复诊,予以妇科检查,稳定后可每三个月行一次妇科检查。
外阴乳头状瘤患者正常饮食即可,与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无关。注意膳食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苹果、西红柿等,少吃辛辣食物,禁烟酒。
外阴乳头状瘤患者的护理以加强病情观察、注意卫生、调节心情为主,还需避免发生感染,以促使疾病早期治愈。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的清洁,日常适当清洗护理。
运动可提高病人的机体免疫能力,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保持良好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穿宽松、棉质、浅色的内裤,勤洗勤换。
外阴乳头状肿瘤外科术后,予以适当抗生素治疗减少感染的几率,应注意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如出现渗出、疼痛、红肿,要及时询问大夫。
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出院后,需遵医嘱进行用药,禁性生活及盆浴两周,如局部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需及时就诊。
由于外阴乳头状瘤没有明显症状,目前也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同时还要进行定期体检,做好随访等。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应每半年或者一年做一次的定期妇科体检,可起到早期筛查的作用。
经常运动,提高机体自身免疫能力。
如平素患有阴道炎、外阴炎等疾病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了解一些妇科医学知识,帮助进行更好的自我排查。
绝经后妇女如果出现任何与外阴疾病相关的任何症状(慢性会阴部瘙痒、红肿等),必须尽早前往医院就诊。
4124点赞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严滨,吕晖怡.妇产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3]华克勤,丰有吉.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