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多继发于肾结核,发病年龄与肾结核相同,多见于20~40岁,一般来自后尿道感染,少数由血行直接播散所致。首先在前列腺、精囊中引起病变,以后再经输精管蔓延到附睾和睾丸。单纯前列腺精囊结核,因部位隐蔽,临床症状常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其中附睾结核临床症状较明显,易被发现。
在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中比较常见,大部分病例由血行感染,少数病例可由尿道直接蔓延逆行感染引起。
睾丸结核常继发于附睾结核,少数病例可直接由血行播散引起,成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个组成部分,单纯睾丸结核极为罕见。
附睾结核主要由血行感染引起,可伴有泌尿系统结核,也可独立存在。少部分可从前列腺结核逆行感染而来,病变在附睾尾部并可累及输精管。
继发于附睾、精囊或前列腺结核,精索增粗,并有串珠状小结节形成,常为干酪型结核。
阴茎结核偶见,大多数由泌尿、生殖器官结核直接或经淋巴道蔓延而来,从肺等器官经血道播散引起者少见,多见于幼年及青年人,病变一般在龟头、系带和尿道口处。
泌尿系统中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的发生多数都起源于肾结核,早期患者无症状,唯一的发现是尿内有结核杆菌,病变发展到肾的髓质时才成为临床肾结核病。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大多数可继发于肾结核,来自后尿道逆行感染,少数大多数由血行直接播散所致。首先引起前列腺、精囊病变,后经输精管蔓延到附睾和睾丸。
少数小儿及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时,以及患有糖尿病,进行血液透析、器官移植者,都可在不同程度上易感男性生殖系统结核。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主要来源于其他部位结核灶的血行感染,少数继发于泌尿系统结核。50%~70%泌尿系统结核合并男性生殖系统结核。附睾、前列腺和精囊结核可同时存在,暂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结核杆菌可通过血行感染、逆行感染、直接蔓延等方式,引起男性生殖系统结核。
既往曾患肺结核、肾结核等结核病史的20~40岁男性,以及免疫低下患者。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因结核杆菌侵犯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具体需视患者病情而定。
前列腺、精囊结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偶感直肠内和会阴部不适,严重者出现血精、精液量减少、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等。直肠指诊可扪及前列腺、精囊硬结,常无压痛。
附睾结核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为阴囊部肿胀不适或下坠感,附睾尾或整个附睾呈硬结状,无明显疼痛。形成寒性脓肿,如继发感染,阴囊局部出现红肿、疼痛。脓肿破溃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双侧病变则失去生育能力。
肾结核可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等症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肾区有肿物。发生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时,患者可有贫血、浮肿、酸中毒等肾功能减退的表现。
因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结核菌可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内蔓延,影响生育能力。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疾病种类较多,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如应用抗结核药物或手术切除。因此患者需及时就医,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既往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出现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时,以及糖尿病、血液透析、肾移植患者既往有结核病史,如果出现附睾肿块,直肠内和会阴部不适,血精、精液量减少、性功能障碍和不育,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除外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可能。
患者可到泌尿外科或男科就诊,以进行对因、对症的治疗。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附睾结节、血精、不育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低热、盗汗、脓尿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及结核病史?
前列腺液和精液查到结核杆菌有助于诊断,阴性者不能排除本病,尿液、精液或前列腺液检查可见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精液常规示无精子,精液量减少。
可见前列腺管口扩张和结核结节。
当前列腺硬结的性质不易鉴别时,亦可经会阴或直肠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IVU可了解尿路结核情况,前列腺区可见钙化,精道造影可见有虫蚀样模糊不清或干酪样脓肿形成,晚期可见输精管闭塞致精道不显影。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直肠指检扪及前列腺、精囊硬结或触及附睾硬结,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作出男性生殖系结核的诊断。
前列腺结核早期临床症状与慢性前列腺炎相似,也可见前列腺液中脓细胞增多。但尿常规检查在前列腺炎时常正常,而前列腺结核可见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另可做尿结核菌涂片及培养,以及精液和前列腺液的结核菌检查。注意的是,对前列腺结核患者做前列腺按摩要慎重,以防引起结核菌播散,应先做精液结核杆菌检查。在抗结核治疗后方可考虑做前列腺按摩,以进行前列腺液结核菌检查。
反复发作,形成的结节不如附睾结核的结节硬。无输精管串珠样改变,与皮肤不粘连,不形成窦道。
采用全身药物治疗联合局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关键是药量充分,时间足,局部手术治疗如附睾切除术、输精管高位切除、残端结扎等。
抗结核药物种类很多,首选药物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杀菌药物,其他药物乙胺丁醇、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等制菌药是二线药物。药物治疗关键是药量充分,时间足,治疗失败主要是治疗不充分。
单纯附睾结核至少使用抗结核药物2周。
附睾切除术,输精管高位切除、残端结扎。
单纯睾丸结核应至少使用抗结核药物2周。
附睾睾丸切除术。
肾切除前需用药物治疗1个月,至少2周以上;保留肾组织的手术,如肾病灶清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输尿管梗阻的整形术等。
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通常可治愈,且预后良好,但有可能影响生育能力。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可以治愈。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抗痨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血沉等指标,停药后仍需长期随访观察。附睾切除术后需注意泌尿系统及对侧睾丸附睾的变化,少数病人手术后仍有复发可能。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帮助疾病康复,如苹果、梨、西瓜、香蕉等。
适当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牛肉等。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
忌食油腻食物,避免油炸食品的摄入。
避免可导致过敏的食物。
戒烟戒酒,烟酒刺激可能导致患者的症状加重。
患者需日常注意个人清洁和卫生,积极配医生治疗,并注意观察疾病的治疗效果。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卫生清洁。
术后注意局部清洁干燥,防止出现切口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等情况。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
观察局部切口情况,症状是否逐渐减轻、好转,有无疼痛或肿胀加重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治疗。
结核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故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预防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根本措施是预防肺结核、肾结核等疾病,防止结核杆菌蔓延到生殖系统,引起患者发病。
早期发现结核患者,对于诊断的肺结核及肾结核等结核患者,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抗结核治疗,对于抗结核治疗无效的患者积极采取综合治疗。
加强结核防治的健康教育,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使机体产生免疫,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4216点赞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J]. 2014.
[3]齐琳,齐范.泌尿外科学住院医师手册[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4]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