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作为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首选治疗措施。但是术后常伴有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内镜及CT检查显示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食管糜烂、溃疡等并发症,造成食管损伤。
临床应用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可以引起食管溃疡、食管狭窄、食管穿孔、食管血肿等损伤。
应用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引起食管溃疡、食管狭窄、食管穿孔、食管血肿等食管损伤。以对食管的损伤程度而言,无水酒精>5% phond almond oil>5%氧化乙醇胺油酸酯>1%乙氧硬化醇。硬化剂导致局部化学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食管静脉血栓形成及组织坏死造成食管黏膜损伤。
食管硬化剂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溃疡,其发生率约为10%~90%,食管穿孔是其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4%,平均约1%。
行硬化剂治疗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常见有溃疡、穿孔、狭窄以及血肿等,其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吞咽困难、呕吐、呼吸困难等。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常见有食管糜烂、溃疡以及穿孔等,可导致胸骨后烧灼感。
硬化剂治疗后导致食管血肿或者狭窄时,其临床表现可有吞咽困难等。
硬化剂治疗时,由于局部化学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食管血肿,其临床表现可有呕吐,呕吐物内可有血性黏液。
患者由于较深的溃疡和检查时的创伤导致食管穿孔,可出现局限性纵隔炎或脓胸、食管支气管瘘、心包周围炎等,表现为胸痛、气促、发热、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
食管穿孔是该疾病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4%,平均约1%,穿孔多发生于较深溃疡和检查时的创伤。延迟穿孔是由硬化剂引起的食管壁全层坏死和微脓肿形成所致,常发生于硬化剂治疗后数天至2周左右。发生因素往往与注射于血管外的硬化剂剂量过大和注射过深、活动性出血以及与三腔二囊管压迫等有关。严重肝病患者以及治疗前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患者,其发生食管穿孔的危险性增加。
食管硬化剂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溃疡,其发生率约为10%~90%。这是由于局部化学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食管静脉血栓形成及组织坏死造成的食管黏膜损伤。大而深的溃疡往往与出血、穿孔及食管狭窄有关,应当避免。血管外注射硬化剂剂量过大或反复在一点注射,往往是形成深大溃疡的主要原因。X线监视发现血管内穿刺注射硬化剂,其真正血管内注入率约为50%。血管内一般每点注射硬化剂约5~10ml,但是如果血管外每点超过5ml则有形成深大溃疡及穿孔的危险。
食管狭窄是硬化剂治疗的后期表现,可在几周或几个月后出现。硬化剂造成的组织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治疗次数越多,剂量越大,沿管周重复注射部位越多,其发生狭窄的机遇越大,持久和较大的溃疡往往以纤维化方式愈合,易于发生食管狭窄。
硬化剂治疗引起食管损伤,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避免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原则是消除诱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
进行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一旦发现吞咽困难的体征,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硬化剂治疗后发现恶心、呕吐、胸骨后疼痛等症状,高度怀疑食管损伤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食管损伤的患者,若有气促、发热、呛咳、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呼吸困难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急诊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吞咽困难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骨后疼痛、恶心等)
之前有没有患食管相关性疾病?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压力测定显示食管蠕动减少,中、下段非推进性收缩明显增多,吞咽时食管下段最高压力均值降低,可能是食管平滑肌受损以及神经丛变性所致。
内镜及CT 检查显示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食管糜烂、溃疡等。
硬化治疗后钡餐检查可见食管运动功能失调。
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感染。
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相关检查即可确诊。
有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病史。
典型食管损伤症状: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吞咽困难、呕吐、呼吸困难等。
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辅助诊断。
化脓性食管炎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颈部疼痛或咽痛,严重患者还可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寒战、发热等症状。反应性较高者常可出现高热,少数患者可发生败血症并出现相应表现。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食管分泌物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内镜检查常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假膜及局部脆性增加,内镜活检病理如在黏膜下层见到较多细菌即可确立诊断。
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多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可使之加重。于餐后、躺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初期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所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食管压力测定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压力降低。食管滴酸试验可以激发病人症状,作为诊断方法之一。食管饮食检查发现食管蠕动减弱,食管下段黏膜皱壁粗,有时可见小龛影及狭窄。通过内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改变以及有无胆汁反流。
对于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主要是消除病因,对症治疗,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食管损伤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具有保护溃疡面、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在酸性环境下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于溃疡面,促进溃疡愈合,还具有吸附胃蛋白酶和胆汁酸作用,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吸附表皮生长因子,使之在溃疡处浓集利于黏膜再生。如硫糖铝等。
夜间的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强且时间长、服用方便,所以能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
对空腹和夜间胃酸分泌抑制明显,可缓解多数病人的症状,但对餐后酸分泌抑制作用弱,且有快速抗药反应。如西咪替丁等。
存在感染的患者应选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青霉素等。
如患者食管严重狭窄导致吞咽困难,可在内镜下将球囊放置于食管狭窄处,充气使球囊扩张,从而扩张患者食管。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食管损伤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能够治愈。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根据医嘱定期复诊,通过内镜等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伤,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注意避免发生感染。
戒烟戒酒。
可进食半流食,注意营养搭配合理、高蛋白、高热量,如鸡蛋、牛奶、鱼肉等。
忌进食辛辣、过热饮食,以免加重食管黏膜损伤。
对于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伤,在治疗的同时注意护理极为重要,可加速损伤黏膜的愈合,尽快消除吞咽疼痛、困难的症状。
了解黏膜保护剂以及抑酸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平时适当锻炼身体,避免熬夜、劳累。
注意复查食管镜观察食管恢复情况。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伤属于医源性损伤,医护人员在操作中首先是注射要准确,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是预防的主要措施。硬化剂治疗术后患者需要注意良好的护理以及生活饮食习惯。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以及进食过多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注意规律生活,按时起居,适当健身,增强自身体质。
在治疗食管疾病时,应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4343点赞
[1]蔓丽.硬化剂治疗肝源性食管静脉曲张及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 30例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08,32(8):767.
[2]陈力强,曹建彪,熊锦华等.胃镜下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356例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20):6144-6145.
[3]陶正珠,许曼,许道荣等.急诊内镜下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 裂出血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2):312-313.
[4]长政.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 7O年[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237-23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