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毛虫皮炎为茶毛虫引起。在盛发季节亦在人群中引起茶毛虫皮炎的流行。临床可表现为剧痒、绿豆大至黄豆大鲜红色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丘疱疹,中央可见一深红色或黑色似针尖小点。治疗首先应用透明胶纸或透明胶布粘去毒毛,症状严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茶毛虫的主要病因为皮肤接触了茶毛虫的毒毛而引发皮炎。本病好发于茶毛虫适宜生长地区的人群、生存在茶场周边的人群、衣着裸露的人群等。
此病的主要病因为皮肤接触了茶毛虫的毒毛后,毒毛进入皮肤或者体内,由于毒液刺激及机械损伤等原因,导致细胞毒液外溢,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急性皮炎的改变。
该虫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茶国家茶区,我国浙江、安徽、江西、江苏、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的产茶区经常有茶毛虫皮炎的发生,发病季节多为6~10月份,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之间罹患率无显著差别,可出现暴发流行,气温﹑湿度、皮肤暴露、风向、风力、茶厂距离等为影响茶毛虫皮炎流行的因素。特别是暖冬,暖春有利于茶毛虫越冬,发生暴发流行的概率增大。
接触茶毛虫传播
此病好发于适于茶毛虫适宜生长地区的人群、生存在茶场周边的人群、衣着裸露的人群等。
茶毛虫皮炎临床多表现为剧烈瘙痒、绿豆大至黄豆大鲜红色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丘疱疹,中央可见一深红色或黑色似针尖小点。皮疹数目不定,也可聚集成簇,一般经1~3周可消退。
毒毛刺入皮肤后数小时(短者可10多分钟、长至12小时)即可引发局部皮肤剧痒。
毒毛进入皮肤会出现绿豆大至黄豆大鲜红色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丘疱疹,中央可见一深红色或黑色似针尖小点,好似蚊虫叮咬的吸吮点,这是毒毛的刺入点,皮疹数目可从几个到数百个,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多发生于颈、肩、上胸、背、上肢屈侧等皮肤暴露部位。约经1周左右皮疹逐渐消退,如反复搔抓,病程可达2~3周以上。
皮疹结痂以后,仍有不同程度痒感,抓脱痂皮后,在原未愈病灶处重呈现红色丘疹,有异物刺感,比初染时略小,反复3~5次,持续1个月卵度痊愈后,留下浅褐色素沉着斑。
毒毛若侵入眼部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在茶毛虫盛发季节,可在人群中引起茶毛虫皮炎的流行。
如患者的皮出现剧烈瘙痒、绿豆大至黄豆大鲜红色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丘疱疹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于皮肤科。医生会进行相应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皮损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对此病进行诊断。本病临床上还应与刺毛虫进行鉴别。
如患者的皮出现剧烈瘙痒、绿豆大至黄豆大鲜红色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丘疱疹、丘疹中央可见一深红色或黑色似针尖小点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患者应就诊于皮肤科。
请问您哪里不舒服?
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
家周围茶场多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以前做过手术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物品过敏吗?
询问患者是否种植茶叶、生活周边茶场有几个等,及患者的自觉症状。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病理科结果即可。
起病前有茶毛虫接触史。
皮疹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伴剧烈瘙痒等特点,通常不难诊断。
实验室检查对确立诊断有重要价值。发病初期在皮炎部位检出毒毛,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但在病程后期不易获得阳性结果。常用方法同桑毛虫皮炎。
表皮棘细胞间轻度水肿,真皮乳头和乳头下层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肿胀,管腔内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刺毛虫的毒刺刺入皮肤后,开始时感觉刺痒、灼痛,稍久即感外痒内痛,这为刺毛虫刺伤后的特点。于刺伤部位的中心出现米粒大丘疹或黄豆大风团的皮疹,周围有水肿性红斑,6~7小时后水肿性红斑消退留下中央的丘疹。根据患者的接触史,居住环境及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可进行鉴别。
茶毛虫皮炎可用透明胶纸或胶布粘去皮损上的毒毛,反复多次进行。局部外搽1%薄荷脑或苯酚炉甘石洗剂。皮疹广泛瘙痒剧烈者给予抗组胺药或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避免用热水烫洗。出现全身症状者可酌情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本病治疗周期约为1~3周。
可用透明胶纸或胶布粘去皮损上的毒毛,反复多次进行。
具有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与此病。不得用于皮肤破溃处。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为保护剂,可使得患处倍感凉爽,瘙痒缓解。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此药物为中效能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痒、调节免疫、抗过敏的作用。对于此病较为严重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慎用、妊娠期慎用。对本品及甾体激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不可长期大量大范围使用。
为抗组胺药物,可减轻身体的过敏反应,适用于此病较为严重的情况。老年人、驾驶员慎用。对其他乙醇胺类药物高度过敏者、新生儿、早产儿、重症肌无力者、闭角型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茶毛虫皮炎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预后良好,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茶毛虫皮炎能够被治愈。
茶毛虫皮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没有复发的情况下无需复诊。
茶毛虫皮炎的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充足、营养丰富、营养均衡即可。
茶毛虫皮炎患者应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禁止搔抓患处、避免用热水烫洗。患者自己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此外,应特别注意用药禁忌。
了解泼尼松、苯海拉明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避免用热水烫洗。
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
禁止搔抓患处,搔抓不利于治疗,并且抓破可能会导致继发感染。
除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外,患者自己也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以调整自身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
当患者患病的时候,应该嘱咐患者不要过于担心,焦虑,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要想预防茶毛虫皮炎,就应积极避免接触茶毛虫,如杀害茶毛虫和毒蛾、衣物及被子晾晒在远离茶毛虫的地方、尽量穿长袖衣裤、戴口罩、戴护目镜等措施,都会对此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效果。
杀害茶毛虫和毒蛾,可进行喷洒农药,并保护其天敌(寄生蛾、寄生蝇)。
衣物及被子晾晒在远离茶毛虫的地方,收回时应进行敲打。
尽量穿长袖衣裤,尤其是外出劳作时。
地理劳作时戴口罩、戴护目镜。
4920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647.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30.
[3]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0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