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通常表现为水疱、疼痛和其他与皮肤、黏膜相关的症状。对于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以抗病毒药物为主,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和预防并发症。
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为HSV-2,主要传染源是生殖器疱疹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好发于同性恋患者以及性生活不检点者。
HSV病毒颗粒中含有10余种包膜蛋白,分别为gB、gC、gD、gE、gG、gH、gI、gJ、gL和gM,其中gG具有特异性抗原决定簇,诱导产生的抗体可将单纯疱疹病毒分为Ⅱ型和Ⅱ型。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90%的病原体为HSV-2,人类为其天然宿主,主要传染源是生殖器疱疹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病毒经破损的黏膜或皮肤侵入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并播散到周围的细胞,使感染的细胞遭到破坏,引起炎症反应。有些病毒在宿主免疫反应过程中清除,但有些残存的病毒经周围神经轴索传入骶神经节而长期潜伏,在饮酒、劳累、性交或感染等刺激下复发。
携带病毒者在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的情况下会诱发本病。
与无症状感染者性交诱发此病。
近年来我国性病的检出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多数患者呈现混合感染,男性同性恋行为人群成为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重点人群,其感染人数上升明显,暂无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具体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一般的传播方式为性传播。
同行恋者一般发生性交以后如不及时保持清洁或者不做防护措施的话容易诱发此疾病。
长期的生活不检点或者发生性交的时候不注意卫生情况,容易发生病毒感染,从而引发此疾病。
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皮损具有多样性,典型皮损为簇集性水疱,可出现压痛、全身不适、瘙痒、麻木等典型症状,而水疱破损发生感染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疱疹病毒潜伏期2~20天,平均6天。男性好发于肛周、龟头、冠状沟、阴囊,女性好发于肛周、宫颈、阴道、外阴。原发损害为簇集性丘疹、丘疱疹、水疱,4~6天后疱疹破裂形成溃、结痴,疼痛明显,发病前可伴倦怠、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发生于直肠者可有便秘、直肠分泌物增多、里急后重等。
多见于HSV-2感染者,常见于原发性肛周生殖器疱疹感染后1~4个月。多数患者复发前数小时至5天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肛周及生殖器局部瘙痒、刺痛、麻木、会阴部坠胀等,病程较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短,症状体征较轻,皮损数目较少,自觉症状轻微,全身症状少见。复发性肛周生殖器疱疹发作时间一般为7~10天,多数患者的皮损在4~5天后结痴,自觉症状在1周后消退。
多见于男性同性恋患者,临床表现为肛周水疱或溃疡、肛门部疼痛、便秘,大便时带黏液及血性分泌物,常伴发热、全身不适、肌痛等。此外,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即无症状型生殖器疱疹)患者在肛周及生殖器部位出现细小裂隙、溃疡,易被忽视。
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患者,水疱破损发生感染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过高时应该采用物理,如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的方法帮助患者降温。
对于高危人群,如有不良性生活者等,应定期去肛肠外科做体检,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有身体上的不适,如存在肛周瘙痒、疼痛、或者便秘的情况,应立即去往医院就医,一般可以通过做病毒分离、细胞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如确诊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应立即做抗病毒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如若有不良性生活,并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筛查。
若为同性恋者,应定期体检。
当感觉到肛周瘙痒或者便秘的时候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感觉到肛周疼痛难忍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肛肠外科就诊。
最近是否存在过性生活?
亲人是否患有此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出现肛周及生殖器水疱、瘙痒等)
曾经做过什么手术?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诊断肛周生殖器疱疹的“金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好,但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临床上较少采用。标准病毒分离培养法通常需时2~4天,从肛周及肛门病变部位取样,经适当处理后接种于细胞、鸡胚绒毛尿囊膜进行培养。一般在24~48小时后发生病变,细胞肿大、变圆,有巨细胞或融合细胞出现,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可见隆起的小白斑。
临床标本用Tzanck图片检查,用姬姆萨染液或瑞氏-姬萨染液染色。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呈气球样变,可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有时可见细胞核内包涵体。
以抗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包括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等免疫学方法,是目前最常见的快速诊断方法。
首先从病变组织及细胞中提取病毒DNA,再通过分子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等进行检测。本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当于免疫荧光法。
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人类单纯疱疹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与组织培养病毒分离的方法有较高的符合率,以中和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使用较多,对恢复期或复发型的诊断意义不大。
病毒分离培养结果细胞肿大、变圆,有巨细胞或融合细胞出现,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可见隆起的小白斑。
细胞学检查细胞呈气球样变,可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有时可见细胞核内包涵体。
临床表现如肛周生殖器水泡、溃疡、瘙痒等。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过敏性皮肤病。本病临床可分为急性肛周湿疹、亚急性肛周湿疹及慢性肛周湿疹。急性湿疹发病急、病程短,皮损表现为密集型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水泡,基底潮红,渗出较多,瘙痒难忍,抓破后可见糜烂,浆液渗出。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皮损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泡及轻度糜烂,瘙痒剧烈。慢性湿疹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皮肤常增生肥厚。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其特征表现为反复出现成群的水疱或大疱,易破裂形成糜烂面或结厚痂,有向四周扩散或相互融合的倾向;本病好发于颈、项、腋﹑腹股沟,少见于肛周、乳房下、胭窝和躯干等部位。发生在肛周者易被误诊为肛周湿疹。本病细胞病理学示表皮基底细胞层上裂隙或水疱,有广泛的棘层松解细胞,真皮内有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
鲍温样丘疹病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鲍温样丘疹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念珠菌感染,疱疹病毒感染等有关。鲍温样丘疹病皮损表现为多个或单个色素性丘疹,大小不等,直径2~10 mm,红褐或褐黑色,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丘疹表面可光亮呈天鹅绒外观,或轻度角化呈疣状。皮损好发于腹股沟、外生殖器和肛周的皮肤黏膜,男性好发于阴茎、包皮,龟头和系带处,少数见于阴囊。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会阴部,此外,阴道口,腹股沟和肛门周围皮肤也可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瘙痒、较轻微的疼痛。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扁平的尖锐湿疣,因此,诊断本病有必要结合组织病理检查。
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肛周生殖器疱疹最常见,肛周生殖器疱疹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主要药物是阿昔韦洛。
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复发性肛周生殖器疱疹最佳治疗是应在前驱症状或损害出现48小时内开始治疗。对于原发感染症状严重或除肛周外皮损广泛者,可用阿昔洛韦直到临床症状消退,同时给予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可用周林频谱仪局部照射,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亦可用He-Ne激光照射,每次8~10分钟,每日1次。
中医一般将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分为湿热下注、热毒内蕴及肝肾阴虚三个证型。湿热下注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热毒内蕴型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肝肾阴虚型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可选用三黄洗剂湿敷,每日2次,或新鲜马齿苑捣烂成糊状,涂覆患处,每日2次。或大青叶、马齿苑、野菊花、紫草、香附煎水泡浸或湿敷患处,每日2次。
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目前不能治愈,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经治疗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复诊,以观察其病情变化程度。
本病目前尚不能治愈,属于终身性疾病。
患者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经治疗后患者可半个月复诊一次,并且可做细胞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相关检查,以观察其病情变化程度。
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及时补充营养,严禁烟酒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促进患者的吸收。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促进患者的吸收,严禁肥甘厚腻等不易消化食物,如肥肉等。
限制饮酒,避免外界各种刺激,如饮用刺激类的饮品碳酸饮料等。
补充营养,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免疫力,如木耳、苹果、橙子等。
对于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的护理方面,日常环境温湿度要适宜,常开窗通风,根据病情劳逸结合,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水疱的大小、颜色等,并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
室内的温湿度要适宜,温度在24℃~26℃,湿度在50%~60%,常开窗通风,患者要劳逸结合,在水泡溃疡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饮食上应及时补充营养,忌烟、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外界各种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过度擦拭等。
患者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水疱的大小、颜色、是否破损等,全身症状是否加重,如发热、乏力等。
阿昔洛韦常见不良反应,偶有头晕、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口渴、白细胞下降、蛋白尿等。长程给药,偶见痤疮、失眠、月经紊乱。阿昔洛韦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阿昔洛韦治疗时,需及时监测尿常规和关注肾功能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
对于肛门及肛周疱疹性疾病,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不良的性生活,在性行为时应该注意卫生,同性恋者应减少不当的性行为,注意保护措施。
同性恋者或不良性生活者应进行早期筛查,筛查项目病毒分离培养、细胞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避免不良的性生活,在性行为时应该注意卫生。
同性恋者注意保护措施。
4267点赞
[1]高凤岐主编.新编临床肛肠外科学[M].2018:476.
[2]王先军,龚小新,王黎主编.中国热带医学[M].2012,12(12):154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