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震性耳聋又名间断脉冲噪音损伤、噪声性耳外伤,为一种暴露于一次突然发生的强烈爆震或声音后所引起的损害,常见于战争和各种爆破作业时。患者可伴有头面部、躯体等部位的损伤,但最易受伤的部位之一为听觉系统。
爆震性耳聋是暴露于一次突然发生的强烈爆震或声音后所引起的听觉损害,其病因主要是机械性损伤所致,代谢性损伤也可导致该病。
突然发生的各种枪、炮等火药武器的爆炸所引起的爆震,高科技武器如导弹、核武器等引起的爆震,以及从事诸如开矿、采石、建筑和筑路等施工时的爆破性作业等,可以产生强大的空气压力冲击波和脉冲噪声,引起中耳和内耳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听力急性下降。
突然出现的强声刺激使内耳中感受声音的细胞耗氧量增加,代谢发生障碍,细胞死亡而造成听力下降。
我国大约有1000万工人、军人在可能存在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作业,有爆震听力损失的人员约占千分之一。随着各种大威力军用及民用爆炸物的出现,该病日益常见和严重。
爆震性耳聋好发于患有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症等耳部基础疾病者,从事军事行业的人群、在噪声作业下没有做好职业防护的人群以及长期从事爆破作业的人群。
爆震性耳聋引起的临床症状常因爆震声的强度、暴露时间和个人体质的不同,每个患者的表现也不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异。基本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头昏,时间较长者可出现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和消化等系统的症状。
一般在爆震后即刻出现听力下降,有的在短时间内听力完全丧失,随后逐渐恢复,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与爆震引起的损伤部位有关。中耳损伤常为传导性聋,内耳及听神经损伤为感音神经性聋,两者兼有者为混合性聋,一次严重的爆震可致永久性聋。
可随听力下降而同时出现,多呈高调,持续时间较长。耳鸣的程度和时间可与耳聋一致,或不一致。
见于鼓膜穿孔、鼓室黏膜撕裂等中耳损伤,一般数日内可消失。
强烈爆震后可引起额部、枕部、颞部头痛,少数为全头痛,头痛侧与爆震方向有关,严重的中耳损伤也可引起一侧头痛。
多为旋转性眩晕,轻者见于中耳损伤,持续时间不长。重者见于内耳损伤后引起的前庭震荡,且伴恶心、呕吐及平衡失调。
有鼓膜撕裂、穿孔者可见小量出血,可自然停止,表面附有血痂。
表现为头晕、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等。
表现为血压升高、心悸等。
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模糊、视野改变和辨色能力减退等。
有的还可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如月经失调等,以及代谢性疾病,如骨与关节脱钙、骨质疏松等。
由于在爆震的瞬间因高温、高压气体的迅速膨胀,并使周围空气向四周播散,形成冲击波和产生强噪声后直接作用人体而造成爆震伤。冲击波还可通过固体传导、抛掷物等间接作用引起机械性创伤,同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自主神经系统、心脏、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疾病。若在耳聋的基础上继发感染,可导致化脓性中耳炎。
对于遭受突然爆炸等声响后出现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完善耳部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给予治疗。
当患者具有爆炸强噪声暴露病史,且有突然性听力下降、耳鸣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不适反应或全身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其他部位的急性损伤,可到相应科室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听力下降、耳聋、耳鸣的时间?
目前耳聋的程度、耳鸣的性质?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是否从事爆破工作?
轻者可见鼓膜充血或散在出血点,鼓膜穿孔发生于爆震源侧,多为紧张部穿孔,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残余鼓膜充血或血痂附着,出血较多者外耳道和鼓室内有积血或血痂,穿孔较大、损伤较重者可见脱位的听小骨或鼓室黏膜损伤。
如纯音听阈检查,听力损失的程度依损伤的程度不同而异,范围主要在4~6kHz,耳蜗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可客观评价听力损失的程度及受损部位。
该检查可进一步了解鼓室内的病变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相应依据。
包括眼震电图和其他平衡功能检查,严重爆伤者必要时可行高分辨率CT或MRI,以了解鼓室、内耳道、颞骨病变等情况,有颅脑外伤者应在神经外科的配合下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
爆震性耳聋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明确的爆震史,爆震后引起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临床症状,以及必要的检查即可做出诊断。诊断时还应对患者受伤前的听力情况有所了解,以便判断是否有伪聋。
临床表现主要有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眼震及平衡障碍,当有耳石沉积于后半规管壶腹嵴的嵴顶耳石症时,可有典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爆震性耳聋是因暴露于一次突然发生的强烈爆震或声音后所引起的听觉损害,常见于战争和各种爆破作业,不会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前爆炸性耳聋仍未有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与其他感音神经性耳聋相同,包括血管扩张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维生素B、腺苷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中耳结构损伤可行手术治疗。晚期患者可根据听力下降的程度选择戴助听器、植入振动声桥或者人工耳蜗。
早期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和干燥,忌用滴耳液。可在无菌操作下将穿孔周围的鼓膜复位,以期自行愈合。对两周后仍未愈合的小穿孔,可采用烧灼法、挑刺法促进愈合。
中耳有感染者,应局部给予清洗,滴用抗生素滴耳液,全身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内耳损伤者可给予神经营养药,如B族维生素、腺苷钴胺,或多种维生素制剂如施尔康,神经因子生物制剂如神经生长因子,细胞活性药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改善微循环药如银杏叶制剂、丹参、前列地尔等治疗。
伴有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等前庭功能异常者,可适当给予止吐和镇静药物。
鼓膜穿孔3~6个月未自行愈合者,应行修补术,晚期听力丧失者可以植入振动声桥或者人工耳蜗,以维持听力功能。
此治疗的目的是促进鼓膜穿孔处愈合。
可迅速提高人体的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其水肿情况。
爆震性耳聋预后情况取决于其治疗是否及时以及损伤是否严重。对于损伤较轻者,早期治疗有望恢复听力,若病期已久,损伤程度较严重,则治疗很难有效。
爆震性耳聋一旦形成,治愈往往很困难。
爆震性耳聋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一般三个月或半年复诊一次,明确听力的具体情况。
爆震性耳聋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浓茶、咖啡。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玉米汁、蜂蜜、豆腐、鸡肉、菠菜、牛奶等,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以营养神经。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食品易生燥热,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甜腻、油腻食物,如猪油、奶油、牛油等,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甜点心等。
忌食浓茶、咖啡、红酒。
爆震性耳聋患者注意日常护理,合理用耳,保持耳部清洁,可以避免感染,维持听力水平。同时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避免情绪紧张。
可选用写字板、手势或肢体语言等交流方式与家人沟通,以解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遵医嘱按时应用扩血管或能量合剂等药物,观察用药后效果,注意用药后反应。
合理用耳,保持耳部清洁,洗头、洗澡时避免耳部进水。
起居规律,防止风寒的侵袭,远离高分贝噪声场所。
耳聋影响工作生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戴助听器,平素注意出行安全。
避免剧烈咳嗽,下蹲弯腰时需注意动作要协调,避免诱发本病。
擤鼻时采用正确的方法,防止涕液进入中耳腔,从而加重本病。
对于意外发生的爆震事件常不易预防,但对于长期从事与爆震有关的职业者,预防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还可采取其他的预防措施,预防爆震性耳聋的发生。
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中耳炎等。若疾病治愈后,应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佩戴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棉花等软物或小手指塞于外耳道内。
爆震发生时应立即进入防护设施内或其他掩蔽处,来不及时应就地背向爆震源卧倒,采用张口呼吸可减轻受伤的程度。
长期进行爆破的人员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耳部检查,若发现耳部受损,立刻停止工作,进行治疗。
4638点赞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8年制[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黄兆选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席淑新,陶磊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