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巩膜炎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亚急性转慢性感染性疾病,巩膜炎可以是梅毒的最初表现,常表现为眼痛、视力下降、畏光等。当为结节性前巩膜炎类型时,还可见巩膜上突出血管。本病首选青霉素治疗,三期或先天性梅毒性巩膜炎,应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发病突然,眼红、眼痛,疼痛夜间明显,一般不影响视力。
约占梅毒性巩膜炎的40%,是各种巩膜炎中最良性的一种,眼球结膜及前部巩膜充血与肿胀较明显。
约占梅毒性巩膜炎的44%。结节单发或多发,呈深红色,位于深层巩膜局部,完全不能活动。多数病人结节疼痛拒按,表面的血管为结节所顶起。
约占梅毒性巩膜炎的9.6%,此型最具有破坏性,60%以上的患者有此并发症,多发生于梅毒的二、三期。首先表现为局限性片状巩膜炎,并有急性充血。若在巩膜表面发现片状无血管区,则可能有坏死性前巩膜炎。
约占梅毒性巩膜炎的6.4%,多发生在三期梅毒或先天性梅毒,因炎症扩散到眼外肌和眼睑组织,出现眼球运动受限、复视、上睑下垂和眼睑水肿。
梅毒性巩膜炎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好发于性生活混乱的人群、梅毒患者所生的婴儿,长期输血、共用针头可诱发此病。
梅毒螺旋体感染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巩膜,引起此病。
据报道,巩膜炎病人的梅毒发病率为2.89%,巩膜炎可以是梅毒的最初表现。二、三期梅毒或先天性梅毒多发生巩膜炎,表层巩膜炎可发生于一期梅毒。梅毒性巩膜炎或表层巩膜炎的发生是由苍白密螺旋体的直接侵犯(一期或二期)或由苍白密螺旋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免疫反应所致(三期或先天性)。
性接触传播是梅毒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破损的黏膜或皮肤侵入人体。
梅毒螺旋体可经血液进行传播,所以共用针头、输血等可导致梅毒的传播。
当妊娠期患有梅毒时,婴儿在分娩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梅毒的感染。
性传播是梅毒传播最主要的途径,性生活混乱的人群,梅毒可从其皮肤黏膜破损处侵入人体,引发感染,所以性生活混乱的人群易发生此病。
梅毒不仅由性交传播,而且可由感染的母亲通过胎盘或在分娩时通过软产道传染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
梅毒患者的血清具有传染性,当与他人共用针头,也可引起梅毒螺旋体感染。
梅毒性巩膜炎可波及巩膜壁前后部,形成弥漫性、结节性及坏死性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自觉症状有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结膜囊分泌物和视力下降。眼痛以夜间为甚,沿三又神经分支放射,最严重的为坏死性前巩膜炎。眼痛的剧烈程度与炎症的程度成正比,后巩膜炎局限时,可以没有眼前部充血的表现。后巩膜炎单独发生时,视力下降有时是唯一的表现。视力减退视眼部并发症而定。
发病突然,眼红、眼痛,疼痛夜间明显。一般不影响视力。单纯性表层巩膜炎的表层巩膜及其上方的球结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色调火红。2/3病例局限,1/3病例范固广泛。巩膜表层血管扩张迁曲,呈放射状,眼睑可见神经反射性水肿。结节性表层巩膜炎角巩膜缘表层巩膜浸润水肿,形成可在巩膜表面移动的火红色局限性结节,单个或多个,直径数毫米不等,触痛。
眼球结膜及前部巩膜充血与肿胀,严重病例球结膜高度水肿,需滴1∶1000肾上腺素。以便确定巩膜有无水肿或结节,病变范围局限(61%)或占据整个前巩膜(39%)。
结节单发或多发,呈深红色,位于深层现膜局部,完全不能活动。多数病人结节疼痛拒按,表面的血管为结节所顶起。
首先表现为局限性片状巩膜炎,并有急性充血。若在巩膜表面发现片状无血管区,则可能有坏死性前巩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该区的巩膜组织可全部坏死,巩膜炎症从原始病变处周向两侧发展,最后损及整个巩膜前部。由于巩膜坏死,巩膜变薄,葡萄膜外露,形成葡萄肿。坏死性前巩膜炎可以在二三期梅毒独立出现,也可由于弥漫性或结节性前巩膜炎未及时治疗发展而形成。
体征包括因炎症扩散到眼外肌和眼睑组织,出现眼球运动受限、复视、上睑下垂和眼睑水肿。累及视网膜脉络膜时表现多样,呈非特异性的改变。
如果坏死性前巩膜炎不及时治疗,该区的巩膜组织可全部坏死,由于巩膜坏死,巩膜变薄,葡萄膜外露,容易导致葡萄肿的形成及前葡萄膜炎。
在梅毒性后巩膜炎中的发生率为14%,具有圆顶状肿块与正常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同样都呈橘红色,肿块处脉络膜具有棋盘格外观。
在梅毒性后巩膜炎中的发生率各为2.3%,由后巩膜和脉络膜炎症扩散到视神经和视网膜所致。
当患者出现眼球结膜及前部结膜肿胀、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结膜囊分泌物和视力下降时需及时到眼科就医。需要进行荧光素标记抗体吸附试验、HIV检查等联合诊断,本病还应与莱姆病性巩膜炎相鉴别。
当发现结膜或巩膜充血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出现眼痛、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眼睑下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当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时应立即就医。
梅毒性巩膜炎患者均应到眼科就诊。
症状出现多久了?
视力是否有明显下降?
是否在其他医院进行过相关治疗或检查?
是否有冶游史?
是否接触过梅毒患者?
可直接观察前部巩膜的情况。
螺旋体抗体荧光吸附试验(FTA-ABS)和梅毒螺旋体微量凝血试验(MHA-TP)除对一期,早期二期和早期先天性之外的各期梅毒最敏感。
该试验是诊断梅毒性巩膜炎主要的检查手段。
由于梅毒患者可伴有HIV感染,所有梅毒性巩膜炎或巩膜外层炎患者都应检查HIV,以诊断有无艾滋病。反之亦然。
如B超、CT、MRI检查,可显示后部眼球壁的形态,局部增厚是后巩膜炎的重要表现。
梅毒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判断。
梅毒性巩膜炎主要根据梅毒感染史及眼部的临床表现,多能明确诊断,参考全身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阳性发现,可进一步病因诊断。但梅毒性后现膜炎诊断由于后巩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具有多样性、病情轻重表现复杂多变。在巩膜中很少找到螺旋体,特别是三期和先天性梅毒,诊断比较困难。根据病史和体征,尤其有眼底改变时,辅以B超及CT、MRI扫描可作出正确诊断。
Lyme病(Lyme disease)是由伯疏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以侵犯人体多系统器官主要累及皮肤、神经系统、关节、心脏及眼组织。眼部表现可出现于菜姆病的各期,但常见于后两期。包括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麻痹,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和视神经周围炎、视盘水肿、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胂),还有葡萄膜炎、眼内炎、角膜炎、结膜炎、脸腺炎、巩膜炎或表层巩膜炎。角膜炎表现为基质混浊,角膜表面白斑或边缘性溃扬。培养出伯疏螺旋体可确诊。根据病毒的不同可鉴别二者。
梅毒性巩膜炎对药物较为敏感,首选青霉素治疗。三期或先天性梅毒性巩膜炎,应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该病应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青霉素可以有效的杀死梅毒螺旋体。
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四环素,孕妇和儿童可应用红霉素,也具有杀灭螺旋体的作用。
应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滴0.1%地塞米松或口服泼尼松并缓慢减量。局部给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可明显抑制炎症、缩短病程,促进视力恢复。后巩膜炎给予球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好,需较长时间维持剂量。
当病情较为严重时,巩膜可发生坏死,此时需对坏死的巩膜部位可行异体巩膜移植术。
当导致角膜炎时,角膜炎后遗留的瘢痕严重影响视力者,必要时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
急性炎症期伴前葡萄膜炎者同时散瞳、热敷,可对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梅毒性巩膜炎一般可以治愈,不影响寿命。但如果不及时的诊治,该病不会自行好转,可能会导致永久视力损害的发生,患者需要定期复诊。
绝大多数梅毒性巩膜炎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的眼部症状可消失,视力可恢复,能治愈。
大多数梅毒性巩膜炎经过积极治疗,疾病可不影响自然寿命。
当炎症长期侵犯视神经和视网膜时可导致永久视力损害。
在治疗期间,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复诊的项目包括荧光素抗体恢复试验、梅毒螺旋体吸附试验、裂隙灯检查等。
梅毒性巩膜炎无特殊饮食指导,平时可多吃新鲜的蔬菜从、水果补充维生素,同时可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蛋白质。
梅毒性巩膜炎患者应该加强护理,平时应该遵医嘱用药,注意眼部卫生,避免使眼睛受伤。患者坚持适当运动,定期监测治疗后眼部的变化和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
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改变青霉素等药物的用药量及擅自停药。
避免用眼疲劳,每连续用眼一个小时可适当休息10分钟,还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揉眼,有助于预防眼部感染。
适当的运动,劳逸结合,增强身体素质,避免眼部受伤。
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如出现眼部疼痛、头晕等情况,要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监测治疗后眼部的变化,如果再次出现结膜充血、视力下降等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根据梅毒性巩膜炎的病因及诱因,此病主要的预防手段是切断梅毒螺旋体的传播途径,养成正常的性行为观念等。
养成正常的性行为观念,避免性生活混乱。
就医时选择正规的医院就诊,避免通过共用针头及输血进行传播。
对于诊断为梅毒的孕妇,一旦发现应积极的治疗,避免传播疾病给婴儿。
4749点赞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92.
[2]杨培增,范先群主编.眼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29-132.
[3]杜倩,路迎龙,李筱荣等.梅毒性巩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眼科新进展,2017,037(005):455-457.
[4]方严,魏文斌.陈积中.巩膜病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32-23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