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胆道综合征主要是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总管所致,影响胆汁的正常排出,以及胆管和胆囊的正常供血。本病较罕见,常见症状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反复发作,有时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黄疸。确诊后需将肿大的淋巴结摘除,若无胆囊炎或胆石症等并发症,则无须切除胆囊。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预后通常较好。
淋巴结-胆道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是胆道前淋巴结肿大,持久不退,压迫胆总管而出现临床症状,病毒感染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此外,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寄生虫感染等也可导致此病。
包括柯萨奇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感染,导致肝门周围淋巴结的肿胀、炎症,最终压迫肝脏周围的组织。
细菌感染可以侵犯消化道淋巴系统,引起肝门周围淋巴结肿大,胆道压迫。
支原体感染可以诱导肝门周围淋巴结的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变硬。
寄生虫破坏肝脏血液循环,最终导致淋巴结-胆道综合征。
由于变质食物、污染水含有多种细菌或病毒,可以侵犯消化道淋巴系统,引起肝门周围淋巴结肿大,进而压迫胆道,因此食用后可以引起淋巴结-胆道综合征。
淋巴结-胆道综合征相当少见,在小儿尤为罕见。其淋巴结肿大是原发性的,淋巴结炎症的来源不明。已知肝蒂的淋巴组织与肠系膜淋巴系统相连接,且肠系膜淋巴结发炎时多伴有肝门淋巴结炎,因此淋巴结-胆道综合征可能与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同一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饮食途径传播,病原体感染是该病的重要原因,患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经常进食污染不洁食物人群。
由于糖尿病疾病影响,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此病的风险增加。
淋巴结-胆道综合征常见症状是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反复发作,有时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黄疸等。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体征以剑突下、右上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斯征阳性,胆囊区可能触及肿块,似急性胆囊炎表现。
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反复性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体温不同程度的升高,甚至超过38.5℃。
患者可有明显的恶心、反胃感觉,甚至直接呕出胃内容物。
患者具有畏寒和寒战的表现,出现不自主的全身颤抖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大汗淋漓。
胆道压迫造成肝损害,患者会出现皮肤和眼球发黄等黄疸表现。
检查患者的腹部,可以在上腹部或者上腹部偏右侧,可扪及相对坚硬的肿块,位置不固定。
细菌感染引起胆道前淋巴结肿大,压迫胆总管。长时间压迫易致胆总管坏死、穿孔,导致腹膜感染,从而引起腹膜炎。
频繁呕吐,呕出胃内容物易致电解质紊乱。
淋巴结-胆道综合征大部分患者因为腹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就诊,也有因为寒战、高热、剧烈呕吐、意识障碍等急腹症就诊,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需要与胆囊炎、胆石症进行鉴别诊断。
当患者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反复性发作,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黄疸等,墨菲斯征阳性时需要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大于38.5℃)、剧烈呕吐、意识障碍时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120就诊。
患者优先考虑至消化内科就诊。
出现急腹症表现时,也可至急诊科、普外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阵发性疼痛、反复性发作,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黄疸等)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无诱因?
目前症状是否缓解及加重?
既往是否有其他疾病病史?
是否到其他医院进行过治疗?
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判断患者的腹痛状态、皮肤色泽、压痛部位等。
主要是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病原体抗原检查等,可以判断病情严重情况。
可以了解肝脏、胆囊、腹腔内淋巴结情况,为首选检查之一。
可以细致观察肝脏、胆囊、腹腔内淋巴结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时有助于确诊该疾病:
有不洁饮食史
临床表现:腹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体征以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斯征阳性,胆囊区可能触及肿块。
B超检查、CT检查
可在肝外胆管旁侧及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肝外胆管,胆管呈“鸟嘴”样逐渐变窄,可以发现肝脏损伤、胆管扩张、淋巴结肿大。
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胆囊炎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胆囊增大,囊壁增厚,水肿明显时可见双边征,结石显示强回声,其后有声影。淋巴结-胆道综合征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肝外胆管,以此可以相互鉴别。
可有腹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胆石症B超检查能发现结石,淋巴结-胆道综合征B超检查无结石存在,以此可以进行鉴别。
淋巴结-胆道综合征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淋巴结摘除术、胆囊切除术。还可对反复呕吐、腹泻、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的患者行补液治疗。
进食清淡流质食物或者禁食的方式,减轻肠道及胆道负担,使病情得到缓解。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如下:
如头孢克肟、红霉素。
阿苯达唑。
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缓解患者寒战、发热的症状。
可以腹腔镜的方式实施该手术,通过切除肿大的淋巴结,实现压迫的解除。该手术方式适用于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对于感染和炎症侵犯胆囊,导致胆囊炎,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胆囊摘除术,可与淋巴结摘除术一起进行。
补液治疗,使用于反复呕吐、腹泻、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的患者。
发现淋巴结-胆道综合征疾病时应及时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明显减轻,达到治愈,预后较好。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淋巴结-胆道综合征可持续出现,炎症和感染不断加重,导致炎症扩散及严重的肝损害。
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可以治愈。
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一般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查一次,主要行体格检查、B超检查及抽血化验检查。
淋巴结-胆道综合征患者营养需均衡,宜食用蛋白质含量较高、质软的食物。不适宜高脂肪、高糖及强烈刺激性的食品,禁食生冷食物。
宜食用蛋白质含量较高、质软的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羹、咸蛋黄米糊、莲子米糊、胡萝卜米糊等食物。
不适宜高脂肪、高糖及强烈刺激性的食品,禁食生冷食物。
淋巴结-胆道综合征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少熬夜,戒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食物。患者使用独立的餐具,应与其他人分开食用。
注意饮食卫生,患者需要在正规清洁的餐饮店就餐。
充分加工食物,尽量不吃生冷食物,戒烟戒酒。
合理安排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治疗期间需要行B超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来了解疾病进展情况。
患者应使用独立的餐具,应与其他人分开食用。
淋巴结-胆道综合征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有症状的患者需要尽早至医院检查。平时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尽量远离患者。
有胆囊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行B超检查,尽量早发现、早诊断。
注意饮食卫生,与患者接触后应立即充分洗手。
免疫力低的人群应尽量远离患者,避免接触患者的唾液和排泄物等。
4521点赞
[1]赵玉沛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41-657.
[2]尚红,王兰兰主编.实验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73-195.
[3]罗定强.淋巴结胆道综合征超声表现2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10):865-86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