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窒息综合征是由于外力挤压胸部、上腹部,冲击腔静脉,通过血流传到颅内血管,引起头面部及上胸部皮肤弥散性出血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面、颈、上胸部皮肤呈紫蓝色,多见于胸部严重外伤、紫癜发作、百日咳剧烈咳嗽以及难产过程中。
创伤窒息综合征主要由于外伤致病,如胸部及上腹部外伤,如挤压伤、撞击伤,主要见于车祸、踩踏以及房屋倒塌等事故。
车祸往往造成患者挤压伤、撞击伤,是导致创伤窒息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人群踩踏伤也是导致本病常见的原因。
深海潜水、难产分娩、癫痫发作、剧烈的咳嗽和呕吐以及爆破伤也是导致创伤窒息综合征常见的原因。
创伤窒息综合征临床较少见,多见于胸部严重外伤、紫癜发作、百日咳剧烈咳嗽以及难产过程中。
创伤窒息综合征常见于外伤人群以及深海潜水、癫痫发作、剧烈咳嗽等人群。
创伤窒息综合征患者可见面、颈、上胸部皮肤呈紫蓝色。胸部受挤压时,由于反射性深吸气,会厌紧闭,声门痉挛而引起窒息。严重者因肺内压骤增,可使肺泡破裂及使右心的血液反流至上腔静脉,致使颈部、上胸部静脉淤滞、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出血,皮肤呈紫蓝色和瘀斑,但本征很少引起颅内出血,可能与颅骨、硬脑膜的保护和脑脊液的缓冲作用有关。
上胸部、颈、面及皮肤出现弥散性点状出血或瘀斑是创伤窒息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眼结膜充血、水肿会使患者视力模糊,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为挤压伤造成,也是创伤窒息综合征常见的症状。
创伤可能出现内脏破裂,导致咳血。
患者受到创伤,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
创伤导致耳膜破裂后可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创伤严重患者可出现心跳骤停,此时需要紧急施救,否则患者可死亡。
严重挤压伤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内点状出血或脑水肿,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等。
创伤窒息综合征患者可合并出现骨折,如肋骨骨折。
创伤窒息综合征患者出现严重颅脑损伤时,可能导致患者昏迷,危及生命。
患者受到创伤后需要及时就医,排查有无严重损伤,尤其是出现面、颈和上胸皮肤呈紫蓝色和瘀斑,需立即就医。通过急症检查,对症处理,避免危及生命。
患者一旦出现胸部、上腹部外伤,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如果创伤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或窒息感、头胀、眼睑肿胀,应立即就医,完善相关检查,积极配合专科医生治疗。
患者可至急诊科就诊,对症处理后病情稳定,可至胸外科系统治疗。
怎么受伤的?
受伤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经受过治疗?
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常规,了解有无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情况。
包括胸部、颅脑、腹部的X线、CT、核磁共振以及心脏彩超等,了解有无肋骨骨折、肺损伤、心脏损伤、气胸、脑水肿、腹腔脏器破裂等情况。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可确诊为创伤窒息综合征:
追问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头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青紫,出现紫红色瘀斑,以眼眶周围明显,口腔黏膜也可出现瘀斑。
眼部球结膜下出血或伴结膜肿胀突出。
成人胸部多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及肺挫伤,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及少量咳血等症状。
可出现暂时性意识障碍,多数为短暂性,并可出现谵妄及烦躁不安等。
胸、腹部相关辅助检查排除颅脑损伤。
创伤窒息综合征患者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对呼吸困难和窒息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人工辅助或呼吸机急救。
一般对症治疗,可给予持续吸氧、镇静、抗生素、止血剂、适当应用蛋白和激素、限制液体入量等对症处理。
如合并血气胸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应迅速上胸带临时固定;有心脏损伤、心脏破裂,应紧急手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给予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合并肺损伤、颅脑损伤者,严格限制液体入量,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脑水肿意识障碍者,早期脱水治疗;肝脾破裂者,积极抗休克治疗,腹腔穿刺协助诊断,手术治疗。
当患者受伤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需要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对于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患者,需予以紧急吸氧治疗,维持呼吸功能。
当患者出现严重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在排除禁忌症后,可给予患者地西泮等镇静类药物治疗。
当患者伴有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怀疑颅内出血水肿时,可予以甘露醇等脱水降颅压药物。
当患者合并出现其他脏器损伤或者骨折时,可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如脑出血患者可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肺损伤患者可进行肺组织切除术,骨折患者进行相应的固定术。
创伤窒息综合征轻症患者,经过及时的积极治疗,预后较好,一般能够恢复。如果是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重症患者,或者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则预后欠佳,部分患者可能死亡。
轻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可治愈,重症兼合并伤的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部分可治愈,部分则不能治愈,可能有生命危险。
轻症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可不影响自然寿命。病情危重或者治疗不及时的患者会影响寿命,部分会出现死亡。
有脏器损伤或骨折者,应根据医嘱定期复查,主要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
术后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管进食,可以自主进食的患者主要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
术后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并给予心理支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注意创伤部位皮肤护理。
患者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在恢复期可在床上活动肢体。
勤翻身,避免褥疮的发生。
适当锻炼呼吸功能,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吹气球。
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及生理反射、监测肝肾功能,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创伤窒息综合征具有明确的致病原因,因此通过加强日常安全防护,防止意外伤,可有效降低发病的几率。
在工地和工厂工作的人员,注意加强个人防护,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参加聚集性活动时注意避免混乱,注意个人安全,防止发生群体性的踩踏和挤压事件。
行车时注意交通安全,儿童注意使用安全座椅,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4610点赞
[1]陈献国,施亚明,吴康松.创伤性窒息16例临床分析[J].罕见疾病杂志,2002,9(4):14-15.
[2]顾朝丽,刘颖.创伤性窒息的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111-114.
[3]杨小艳,刘双艳.1例重度创伤性窒息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280-281.
[4]王向阳,王洪运,高晨,等.创伤性窒息32例救治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3):743-745.
[5]顾媛.36例创伤性窒息的护理体会[J].海军医学杂志,2012,33(2):122-12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