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为痫性发作持续超过30分钟,或相邻2次发作间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另一种基于临床实践、在发作持续时间上灵敏度更高的可选定义,满足三者之一即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即两次癫痫发作之间意识不清、单次癫痫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癫痫短时间内频繁发作(不少于4次/小时)。
癫痫发作>5分钟。
癫痫发作>30分钟。
通常发作持续>60分钟。
全身麻醉治疗24小时仍不终止发作,其中包括减停麻醉药过程中复发。
根据惊厥发作类型进一步分为全面性及局灶性。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指持续性脑电发作导致的非惊厥性临床症状,通常定义为>30分钟。
一线和二线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且在所用药物中至少有一种经静脉给药的情况下不能控制的癫痫持续状态。
在麻醉药物起始治疗后持续发作或再发不少于24小时以及麻醉药物撤药或减量后复发的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种类繁多,与已确诊癫痫患者用药有关的病例最多,包括不遵嘱服药、自行停药或减量、服药初期血药浓度不足多种情景。其次是病毒性脑炎为主的颅内感染,再次为各类重症脑血管病、颅脑外伤等。发热、精神刺激、颅脑外伤等脑血管疾病发作、受凉感冒等原因可诱发。
既往癫痫患者自行停用或更换抗癫痫药物。
包括桥本氏脑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等,很大一部分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具有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需要紧急医疗干预,包括多种抗癫痫药物和免疫抑制治疗。
包括琉璃苣油、西妥昔单抗、头孢吡肟、去氨加压素等,这些药物都会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发作。
主动脉夹层患者可发作癫痫持续状态。
包括肝豆状核变性、乳-碱综合征等低铜血症、高钙血症等患者会导致癫痫持续状态发作。
体温升高容易引起惊厥,尤其是儿童,出现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头部受到外伤或者是感染引发脑炎、其他脏器引发的脑病、酒精中毒等都可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发作。
既往确诊癫痫,但患者不规律服药、自行减药或停药,会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发作。
既往有过癫痫发作病史者,出现受凉感冒、过度劳累或生产后处于围生期者,也易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发作。
我国关于癫痫持续状态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少见。12%~30%新发癫痫患者的首发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近15%的癫痫患者一生中经历至少1次癫痫持续状态。男性患者较女性发病率及死亡率更高、发病年龄更早(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8.3岁、43.6岁),发病年龄-发病率曲线呈U形双峰样分布,小于10岁儿童为14.3/10万,50岁以上成年人接近28.4/10万。34%的患者发作前存在基础疾病,此比例逐年增高,但既往癫痫患者、CNS感染者、颅脑外伤者的比例逐年降低。28%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按病灶部位统计,肺部并发症居多(21.97%),随后为肾脏并发症(4.67%)、感染性并发症(3.93%)、心血管并发症(3.24%)、血栓性并发症(0.85%)等,但并发感染者死亡率最高(18.9%)。
不遵嘱服药、自行停药或减量、服药初期血药浓度不足的癫痫患者。
患有重症脑血管病、颅脑外伤、代谢性脑病(含肺性脑病、肝性脑病、肾性脑病)、酒精或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酒精戒断症状、颅内肿瘤等占位疾病、副肿瘤综合征等疾病的人群。
癫痫持续状态指的是癫痫症状持续发作30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或者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有再发。可分为两种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症状突然发生,持续一段时间后迅速恢复,间歇期正常。
发作持续时间非常短,通常为数秒钟或数分钟,除癫痫持续状态外,很少超过半小时。
第一次发作后,经过不同间隔时间会有第二次或更多次的发作。
每次发作的临床表现几乎一致。
患者出现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即可能发生神经元损伤,患者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就该考虑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抽搐一次接着一次发生,意识始终不清,不及时控制可造成多脏器损害,危及生命。
癫痫持续状态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感染、脑水肿、电解质和葡萄糖的紊乱、认知功能障碍等。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会出现多个脏器的感染,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也可出现肺部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及口腔真菌感染等。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胸部X线等检查,对症抗感染治疗。
癫痫持续发作时肌肉剧烈运动可引起乳酸中毒、血pH值显著下降等代谢紊乱,患者呼吸停止导致严重缺氧,全身肌肉剧烈运动时大量耗氧,造成脑、心及全身重要脏器缺氧性损害,脑缺氧可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常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高氯血症、高钠血症等,应完善血电解质检查,对症处理。
认知功能障碍是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对学习的影响,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终身的伤害,影响预后。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需要及时到神经内科就医,完善脑电监测、颅脑核磁、脑脊液检查等检查,尽快终止癫痫持续状态。
既往有癫痫病史者,出现癫痫发作的症状,且持续5分钟以上,需立即就医。
全身性惊厥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需按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进行诊疗,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脑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患者应到神经内科就诊。
发作多长时间了?
既往确诊过癫痫吗?
这是第几次发作?
有没有发热、精神刺激、外伤等诱因?
既往服用哪些药物治疗?有没有停药或减量?
脑电图是诊断和监测癫痫持续状态的重要手段。对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特别是初始治疗后意识水平未能回到基线的患者,应常规开展持续床边脑电监测,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体化的脑电图治疗目标、评估疗效和预后、滴定药物治疗剂量以及减量撤药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对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持续床边脑电监测则是诊断的必要一环,抗癫痫药物应用后的脑电图表现可以进一步辅助诊断,并对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重症患者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或仅有意识障碍,容易被忽视,持续床边脑电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大脑皮层的持续痫样放电,从而早诊断、早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颅脑CT检查作为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病因确定的检查项目之一,常见的颅脑CT结果可见颅脑外伤、多发性脑梗死、软化灶、脑萎缩、颅脑术后改变、脑白质脱髓鞘等,也可出现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的情况。
颅脑核磁也可作为明确病因的检查之一,颅脑核磁结果可见急性脑梗死、脑白质脱髓鞘、陈旧性脑梗死、软化灶、病毒性脑炎改变、颅内占位、脑外伤术后改变、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
脑脊液检查不仅要对脑脊液进行生化检查,还要完善微生物培养等检查,其中生化检查可见脑脊液蛋白增高、颅内压增高、细胞数增多等阳性结果,对于脑炎引起的癫痫持续状态,可完善微生物培养。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根据其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即全身强直阵挛持续状态,是指患者四肢呈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容易出现舌咬伤、尿失禁、窒息等症状,且持续30分钟,或两次发作时间意识未完全恢复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须建立在脑电监测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综合判断。脑电图上持续的痫样放电,导致患者出现临床上的非惊厥性发作,如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意识障碍或行为改变,可伴或不伴有身体不同部位的轻微抽动。
以上疾病引起的晕厥可有全身无力、心悸、出汗等症状,不伴有肌肉强直或挛缩等症状,完善脑电图检查即可鉴别。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常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意识不清、认知能力下降等。不易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鉴别,特别是应用麻醉药物影响患者意识状态也增加可诊断的难度,此时完善脑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以脑保护为目标。短期内以终止癫痫持续状态为主,长期则以预防癫痫持续状态发作为主。癫痫持续状态多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可选择多种抗惊厥药物同时使用、序贯疗法或者与免疫调节药物、神经调节药物等联合使用,还可使用手术治疗、生酮饮食治疗、亚低温治疗、音乐疗法等。
终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初始治疗首选苯二氮类药物,包括地西泮、咪达唑仑和劳拉西泮。如发作未能终止,可考虑静脉应用抗癫痫药物包括丙戊酸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左乙拉西坦等。初始治疗以及后续抗癫痫药物治疗失败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需要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给予静脉麻醉药物治疗,包括丙泊酚、咪达唑仑等。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通过调节钙通道、谷氨酸受体和GABA的转运发挥抗癫痫作用,同时具有起效迅速、线性代谢、神经保护、对认知功能影响小及不易出现药物交叉副作用的特点。主要适应于成人癫痫持续状态、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儿童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睡眠中癫痫持续状态。但是对左乙拉西坦过敏或者对吡咯烷酮衍生物或者其他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禁用。
氯胺酮主要适用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及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即缓慢给药,逐渐加量,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机械辅助通气。先完善头颅CT排除可引起颅内压升高的颅内病变。酒精中毒引起的癫痫持续状态谨慎给药,氯胺酮导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的症状需与癫痫强直-阵挛发作鉴别。
咪达唑仑具有迅速穿透血脑屏障、起效时间短的特点,主要适用于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咪达唑仑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心率增快、意识障碍、尿潴留等,使用时需缓慢给药,逐渐加量,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必要时予机械辅助通气。
苯妥英、磷苯妥英和巴比妥类药物是常用的二线抗癫痫药。
托吡酯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当劳拉西泮、地西泮、异丙酚等多种抗惊厥药物无效时添加使用托吡酯治疗,主要适应于成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拉科酰胺是一种应用前景较好的新型广谱抗癫痫药,主要适应于成人惊厥性或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少数患者中发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过敏、水肿、低血压、皮肤瘙痒等。
免疫调节治疗包括予以类固醇激素、血浆置换、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等。近几年一些特殊类型的脑炎导致的癫痫持续状态及原因不明的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病因可能是一些未知的感染或免疫机制。这类患者对大多数抗癫痫药均耐药,在予以抗癫痫药的同时采取免疫调节治疗不仅可以终止癫痫持续状态,而且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对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符合条件者,手术切除能够改善部分有顽固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但其手术方式因为病因不同,而不尽相同,常见的可手术的情况包括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下丘脑错构瘤、脑海绵状血管畸形、耐药性颞叶癫痫等。手术方式包括局灶切除术、脑叶切除术、多软膜下切断术、大脑半球和胼胝体切除术。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疗法,通过其代谢性转变引起酸中毒,它需要进行准确的营养计算。小孩和成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使用生酮饮食治疗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这种饮食治疗是通过鼻胃管实现的,在几天之内就可以看到效果。
癫痫持续状态的动物研究发现,低温降低了发作强度和癫痫放电,减缓脑部水肿和细胞凋亡。
目前多项研究证实音乐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癫痫患者脑电图上痫样放电和改善患者的癫痫发作,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治疗上的新选择。音乐疗法机制不明,可能与共振理论、镜像神经元、多己胺介质通路、副交感神经兴奋等有关。目前己有治疗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疼痛持续状态等诸多癫痫类型的文献报道,总结人类在音乐治疗癫痫中所取得的进展,将更有利于在临床上开展这种有利的治疗方法。
癫痫持续状态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病死率、致残率高,迅速、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连续的疾病过程,是癫痫发作的一种状态,使用药物可终止癫痫持续状态。终止后仍需规律口服药物治疗,以预防癫痫持续状态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一般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即可终止,不影响寿命,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癫痫持续状态会造成脑缺氧性损害,脑缺氧可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会遗留有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有镇静作用的抗癫痫药物和麻醉药物副作用也可导致出现后遗症,主要表现为难治性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
癫痫持续状态终止后,应定期完善脑电图检查,如有癫痫小发作或大发作,应规律口服药物治疗预防癫痫持续状态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多有意识障碍,发作期间多以静脉输液为主,当癫痫持续状态终止后应注意复查电解质,当出现电解质失衡时,可在饮食中进行补充。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忌酒,以免出现酒精中毒引起癫痫持续状态发作。
茶、咖啡、巧克力、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均可诱发癫痫持续发作,日常应注意少吃。
护理应当贯穿癫痫持续状态急救和终止后的日常生活,其中包括急救过程中对呼吸道、体温、生命体征的监测护理以及日常生活中药物口服、营养支持以及心理方面的护理。
癫痫持续状态终止后,应当规律口服药物,不要擅自停药、减量、更换药物,以免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发作。
避免受到精神刺激,从而预防癫痫持续状态发作。
保证能够对患者实施24小时监护,监护的内容除生命体征外,还需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监护,以免发生坠床事故,并对一些安全风险进行预见,以免发生事故。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抚慰,从而使患者出现的情绪激动现象得以缓解。同时,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慰、鼓励家属,与护理人员一同完成护理工作。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当及时完善脑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癫痫持续状态应当早期诊断、积极干预,以免延误病情出现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非常复杂,应当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诊疗,尽可能保护脑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癫痫持续状态,应当预防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各类诱因,做到早期筛查,规律口服药物预防发作。
既往有癫痫病史者,应定期完善脑电图检查。对于出现颅脑外伤、严重脑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应当完善脑电图检查,早期筛查脑电图异常变化。
合理、规范口服药物,避免出现不遵嘱服药、自行停药或减量、服药初期血药浓度不足多种情况。
避免感染,戒酒、不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刺激等各类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的诱因出现。
4055点赞
[1]邵慧杰,王雪晶,丁雪冰.癫痫持续状态的诊疗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3):35-38.
[2]景玮,张宁,陈浩.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持续脑电监测对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治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2):88-8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