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内出血是由血液病、脑血管发育异常或颅外伤等导致的脑血管破裂,致使血液溢出到颅腔所致。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脑实质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周围和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本病的典型症状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果积极的对症治疗,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主要是脑室周围室管膜下的室管破裂,脑室周围的毛细血管发育比较丰富,尤其是早产儿,胎龄越低越容易发生脑室周围的血管破裂,从而导致颅内出血。
多见于缺氧、缺血的情况下,如果出血量较大,也会危及生命。
说明颅内出现的程度比较严重。
多数为产伤致的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呼吸停止而死亡。亚急性者在出生24小时后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眼斜向瘫痪侧等。亦有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而在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多发生在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常合并肺透明膜病、肺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有频繁呼吸暂停、心动过缓,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小儿颅内出血多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外溢至颅腔所致,所有能引起脑血管破裂的或者使脑血管脆性增加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引起小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血管瘤、动静脉瘘)、感染性脑动静脉畸形(颅内细菌性或真菌性动脉瘤)、外伤性脑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畸形的血管更容易破裂,从而造成出血。
如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均可引起颅内出血。
维生素K缺乏症、高血压等均可引起小儿颅内出血。
颅脑外伤、颅内肿瘤、中毒性脑病等也可造成颅内出血。
外伤、新生儿生产时间过长、颅内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大于或等于24小时等因素,均可诱发小儿颅内出血。
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使用产钳助产以及有血液系统遗传病的患儿。
小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症状有突发头痛、呕吐、昏迷。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眼球活动障碍,视力、视野改变,瞳孔不等大且对光反射减弱等症状。
可表现为轻度,也可为剧烈头痛,且为持续疼痛。
表现为喷射性呕吐,由于颅内高压引起。
部分患者早期可能意识清楚,对答如流,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昏睡、昏迷、嗜睡等症状。
一侧或双侧肢体出观麻木,无知觉。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眼球活动障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颈部僵直、活动受限,下颌不能贴近胸部等症状。
可能会有偏瘫、失语、意识障碍死亡、反复惊厥发作、水及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颅内再次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
小儿颅内出血的前驱症状有头晕、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出现。大多数患者因外伤或头部持续疼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前来就医。本病很容易与小儿颅内感染混淆,需要做进一步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当患儿有外伤,出现头晕、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当新生儿出现拒奶、抽搐、反应低下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当患儿出现反复惊厥发作、昏迷、明显头部出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建议患者到儿科、小儿神经内科、小儿神经外科就诊治疗。
孩子足月吗?以前有过几个小孩?
生产前后患儿母亲有无妊娠并发症?
出生前后有无缺氧窒息?
家族有血液系统方面的遗传病吗?
有外伤史吗?
头晕、头痛多长时间了?
有呕吐吗?呕吐是否是喷射状呕吐?
近期视力有没有变化?视野范围有没有改变呢?
确定是否由颅内感染引起的颅内出血。
确定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确定是否是由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颅内出血。
确定出血类型。
确定是否有血管破裂,是否由外伤引起。
常用来判断颅内血肿是否扩大。
可以为诊断颅内出血提供更多信息,小灵敏度较高。
结合患者出现的头晕、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等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为均匀血性,并发现皱缩的红细胞。
影像学检查有助确诊,如CT和MRI可提示出血部位和范围。
小儿颅内感染也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但小儿颅内感染和小儿颅内出血的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不同,可以据此鉴别二者。
小儿颅内出血发病突然,且进展迅速,早期准确诊断及评估对患儿治疗起关键作用,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
可稳定细胞膜、修复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对于由维生素K缺乏症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小儿颅内出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迅速缓颅内高压,适用于大脑半球凸面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引流脑室内的出血避免颅内高压,适用于自发性脑室出血,或者丘脑破入脑室造成梗阻性脑积水的患儿。
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疾病之后,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对颅内受损的情况进行修复。在疾病恢复之后采取积极的护理,并且按时到医院检查,一般预后都比较好。但如果新生儿的身体素质较差,治疗手段不先进,也可能导致后遗症的出现。此时如果术后没有提供充分的营养,也会导致术后的效果变差。
小儿颅内出血一般都能治愈。
小儿颅内出血恢复后不影响患者寿命。
遵医嘱一个月后复诊,检查恢复效果如何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出现。
小儿颅内出血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肉、蛋,补充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避免食用油脂含量过多的食物和过咸的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多补充蛋白质氨基酸,以加快身体恢复,增加免疫力。
避免多油、多盐的食物,防止血压、血脂升高再次引发出血。
避免食用过冷的食物。
要保持患者生活环境的干净卫生,防止伤口感染。患者多是没有自理能力的幼儿,家属应时刻关注患儿的各项需求,如排尿、排便等。
不要触碰手术刀口部分,防止伤口感染。
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触碰伤口,避免剧烈运动。
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血压、呼吸、脉搏、瞳孔以及有无惊厥反应,需要保持患者安静,避免躁动。
要时刻注意伤口有无出血现象。
患者多为儿童,心里承受能力较差,家属应合理的进行开导安慰鼓励。
患儿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这时家属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要多鼓励他们,避免患儿产生畏惧心理。
患儿头部血管丰富、血流量大,恢复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伤口有无出血现象,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
对于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使用产钳助产以及有血液系统遗传病的患儿,一定要及时检查,防止出现颅内出血。
防止颅脑外伤。
提倡母乳喂养,补充维生素K。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防止各种感染性疾病。
怀孕期定期进行产检。
4267点赞
[1]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5-138.
[2]游川.怀孕分娩新生儿医生最想告诉您的那些事[J].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4-31.
[3]钱寒山,李军,钱娓编著.出血性疾病的诊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2-14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