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的一个分型,是朗格汉斯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肺、淋巴结、皮肤、肾、骨、中枢神经系统等,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常见症状有骨骼病变、干咳、呼吸困难。症状轻微、累及单器官者可治愈,预后良好。症状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者不能治愈,多因病情持续进展而死亡,预后较差。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根据病情的急缓和累及的范围分为急性播散型、慢性播散型和慢性局限型。
即Letterer-Siwe病,常见于婴儿,损害广泛,常表现为多脏器受累、全身症状加重,特点是致死性内脏损害。
即Hand-Schuller-Christian病,常见于儿童和30岁前的成年人,以多发性骨损害为主,也可见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尿崩症的发生,内脏损害较轻。
即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常见于5~30岁的男性患者,本病通常局限,常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骨损害。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吸烟是其重要病因,也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好发于7岁以下的儿童和婴儿、20~40岁的吸烟人群,病毒感染也可能诱发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
吸烟可使肺脏中名为蛙皮素或Bombesin的神经肽分泌增加,这种神经肽是单核细胞趋化剂、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可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朗格汉斯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原发于肺或累及肺的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发生很有可能与吸烟有关,统计表明,超过90%的患者有吸烟史,但是吸烟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没有关系。
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是具有特殊免疫刺激能力的抗原呈递细胞,因此推测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目前研究也发现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有黏附分子的表达异常,但是两者的相关性和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人类疱疹病毒-6、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可能与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发生有关,但是尚未发现相关机制,无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病毒感染与疾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故认为病毒感染可能是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诱发因素。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发生与季节、地区无明显关系,但是累及肺的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患者多有吸烟史,约90%的肺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患者有吸烟史。
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急性播散型、慢性播散型和慢性局限型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在儿童和婴儿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急性播散型、慢性播散型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常发生于儿童和婴儿。
吸烟是肺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重要病因,能够增强朗格汉斯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容易导致原发于肺或累及肺的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发生。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可出现骨骼病变、口腔病变、干咳、呼吸困难、皮疹、烦渴和尿崩等症状,部分患者因疾病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从而导致全身症状。
任何骨骼都可受累发生病变,多见扁平骨受累,可为单一或多发性骨损害。颅骨病变开始为头皮表面隆起,硬而有轻度压痛,当病变蚀穿颅骨外板后,肿物变软,触之有波动感,多可触及颅骨边缘呈锯齿状。眶骨破坏多为单侧,可致眼球突出或眼睑下垂。下颌骨破坏致齿槽肿胀,牙齿脱落,脊柱严重的骨损害可导致压缩性骨折。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累及口腔发生病变,常侵犯牙龈和下颌骨,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甚至牙龈边缘坏死呈虫蚀样或发生坏死性溃疡,下颌骨受累表现为牙齿松动或脱落。
咳嗽无痰或痰极少不易排出,主要是由于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累及肺脏,使得肺部发生病变。
患者感觉吸气不足、呼吸费力,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均发生改变,主要是由于肺脏被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累及发生病变所致。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累及皮肤,皮疹多少不一,成批出现,主要分布于躯干、头皮、发际和颈部,为淡红色粟米大小斑丘疹,中央可结痂脱屑,也可为出血性、湿疹样或脂溢性皮炎。
包括消瘦、乏力、发热、盗汗和食欲减退等,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全身症状出现,主要是大量朗格汉斯细胞增生、浸润和肉芽形成引起的,同时,全身症状的出现也预示着可能并发肿瘤。
大约五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胸痛的症状,由疾病累及肋骨引起。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累及淋巴结可使淋巴结肿大,多为表浅淋巴结,一般可直接观察,少数患者肿大的淋巴结部位疼痛。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累及下丘脑,引起获得性中枢性尿崩症,表现为极度口渴和大量排尿。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累及肺脏,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使肺和支气管空气逸入胸膜腔,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刺激性咳嗽等症状,胸痛一般为突然出现的尖锐性刺痛和刀割痛。
肺脏病变的程度加深,呼吸困难的症状加重,出现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患者在静息时不能进行正常呼吸,发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少数肺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患者的病情持续进展,最后发展为呼吸功能衰竭,并因此而死亡。
严重的皮肤损伤容易成为继发感染病灶,软组织受累时局部出现肿块,多见于头颅、颈部,常和附近的骨骼损害并存。
常和尿崩症并存,是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累及下丘脑时引起尿崩症表现为烦渴、尿崩,累及垂体时使得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生长激素缺乏引起发育障碍。
出现骨骼损害、干咳、呼吸困难、皮疹、烦渴和尿崩等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通过组织病理学活检、骨髓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但要注意与肺炎、韦格纳肉芽肿、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相鉴别。
发现骨骼病变、口腔病变,出现干咳、呼吸困难、皮疹、烦渴和尿崩等症状,甚至出现全身症状、胸痛和淋巴结肿大,高度怀疑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应及时就医。
儿童和婴儿患者出现相应症状,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成人患者可根据疾病累及情况去不同的科室就诊,包括呼吸内科、口腔科、神经内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骨骼压痛、软组织肿胀、突眼、牙龈红肿疼痛甚至糜烂溃疡、皮疹、烦渴和尿崩等症状)
干咳、呼吸困难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症状持续的时间有多长?以前出现过这些症状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或吸烟史?
一般包括血常规和血沉检查,通常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血沉中等程度的增快,骨髓受累患者全血细胞减少。
利用骨髓穿刺抽取少量骨髓进行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观察细胞形态,一般可见朗格汉斯细胞,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噬血现象。
对血清中的免疫因子如各种免疫球蛋白和肌红蛋白进行检测,根据其含量与正常参考值对比可帮助判断疾病,一般可见免疫球蛋白含量增高。对T细胞亚群的表型进行分析,一般可见T细胞亚群数量异常、辅助T细胞与抑制T细胞的比率失常。
取组织进行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疾病,发生皮疹者可取皮疹部位的皮肤活检,有淋巴结肿大者可做淋巴结活检,有骨质破坏者可做肿物刮除然后做刮除物活检,一般可见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CD1a或朗格素阳性。
通常是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变及病变范围、性质,一般可见肺部广泛间质改变,可呈弥漫网状或点状阴影或蜂窝样、粟粒样病变,晚期可出现多发囊泡、大泡和广泛纤维化。
可对胸部和头颅进行高分辨CT检查,胸部CT一般发现病变位于肺上部,双下肺基底部可见散在病变,早期病变以边界模糊的小结节阴影为主,有些患者可观察到有空洞形成,结节呈小叶中央性分布并且伴有壁厚薄不等的囊性改变,随着病变的进展,囊性改变逐渐成为突出表现。头颅CT有助于了解脑部病变,能清楚显示蝶鞍区是否发生病变。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患者一般会出现肺功能不全,进行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疾病,常见肺活量降低,残气量增加,肺弥散功能降低,静息状态下动脉氧分压可以正常也可以轻度降低,但是运动后动脉氧分压降低,为运动性低氧血症。
可观察支气管是否发生病变,一般可见支气管粘膜正常或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如果朗格汉斯细胞大于5%,则强烈提示有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可能。
本病主要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和相关检查进行确诊。
出现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典型症状,如骨骼病变、口腔病变、干咳、呼吸困难、皮疹、烦渴和尿崩等。
组织病理学活检和骨髓检查发现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a或朗格素阳性,影像学检查等明确骨骼及口腔等病变,可确诊为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
又称坏死性肉芽肿血管炎,病变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和肾脏,表现为鼻和鼻窦炎、肺部病变和进行性肾衰竭,一般患者有典型的上、下呼吸道和肾脏受损的“三联征”,有鼻或口腔炎症,胸片显示有结节、固定性浸润病灶或空洞,镜下血尿或在尿沉渣中有红细胞管型,动脉壁、动脉周围或血管外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性炎变。本病主要出现骨骼、口腔、肺部等多系统病变,组织病理学活检和骨髓检查发现朗格汉斯细胞,可进行鉴别。
平滑肌异常增生导致支气管淋巴管和小血管阻塞,呈进行性全身发展的全身疾病,累及肺脏则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干咳或咳血,多数患者出现反复自发性气胸。X线检查和CT检查可发现两肺弥漫性均匀分布、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多边形薄壁均匀的气囊,无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和结节影,同时可见单侧或双侧胸液,常为乳糜性,一般无其他系统病变,可通过X线检查和CT检查,与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进行鉴别。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一般需治疗3个月左右,通过手术治疗缓解或消除呼吸系统症状,通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片,治疗早期症状和皮疹,通过西吡氯铵保持口腔清洁,辅助治疗口腔病变,使用细胞毒性药物进行化疗,并结合放射治疗应对播散型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还能抑制组胺及其他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常用来控制患者症状,对早期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患者可改善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但对肺功能改善无明显影响。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常用的药物,常用来治疗儿童患者的播散型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对骨骼病变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仅有肺脏受累的成年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有保持口腔清洁、清除口腔异味的作用。
适用于单纯抽气失败或不稳定的、呼吸困难较严重的、胸压缩明显的气胸患者,以及反复发生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的患者。手术过程为将导管一端放入胸膜腹腔内,另一端放入水封瓶的水面下,使胸膜腔内气体经导管排出,能够迅速缓解呼吸困难,使压缩的肺重新复张。
是一种永久消除胸膜间隙并使肺附着于胸壁的手术,适用于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气胸患者,但是不适于将要进行肺移植的患者。通常是为了预防气胸复发,往胸腔内注入硬化剂,产生无菌性腹膜炎,使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从而消除腹膜腔间隙。成功率高,但有胸痛、发热,以及应用滑石粉时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晚期肺组织增多症和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考虑行肺移植治疗,这些患者大多有呼吸功能不全的症状且不断加重,肺移植可延长生存时间。肺移植可分为单肺移值、双肺移值、心肺移值和活体肺叶移值,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供体的稀缺性等多种因素选择。
患者出现弥漫性和不能外科手术的病变、局部病变疗效不佳、多脏器病变时,可联合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能够缓解病变和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延长生存时间。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症状轻微、累及单器官者可治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预后良好。症状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者不能治愈,多因病情持续进展而死亡,预后较差。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治愈后易复发,需定期复诊。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累及单器官者可治愈,累及多器官者多不能治愈。
本病症状轻微或单器官受累不影响自然寿命,肺脏严重受累或多器官受累者因病情持续进展,最后可能死于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本病总体五年生存率约为75%,中位生存期12年。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患者术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术后2~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患者的饮食调理应注重促进患者恢复、防止疾病复发,多食营养丰富的食物提高免疫功能,忌食刺激性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含致癌物质的食物,忌烟酒。
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牛奶、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功能。
忌食辛辣温热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各种甜食、油炸食品、肥肉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忌食霉变、烧焦食物,忌食或少食腌制食物。
忌烟酒。酒会刺激胃肠道,不利于胃肠道对食物的吸收消化。吸烟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且吸烟是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重要病因,即使经过治疗,吸烟也易使疾病复发。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患者的护理以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为主,注意让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还需关注自身症状的改变,及时复查,避免疾病复发。
病人应了解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泼尼松片易引起水、盐、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以及减弱机体抵抗力、抑制儿童生长发育,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尽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突发胸痛、干咳、呼吸困难、皮疹、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等,都应及时就诊进行复查。
日常保持适当的锻炼,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骨骼病变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锻炼时应注意防止受伤。
皮疹患者应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勤换衣服,避免用手抓挠皮肤。
经常查看皮肤有无新发出血点及皮疹等情况,若出现大面积的丘疹应及时就诊检查。
用量筒或量杯测量24小时内总尿量并记录,成人24小时正常尿量为1~2升,若24小时尿量超过2.5升,甚至达到了4~10升,则认为发生尿崩症,观察尿液可发现尿色淡如清水。
本病接受头颈部放疗的患者可出现口干、黏膜溃疡等症状,并且放疗易加重患者的疲劳表现,应注意充分休息,多饮水,以缓解症状。
长期吸烟的人群应定期体检,做胸部X线检查来筛查,早期发现、早治疗。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病因尚未研究清楚,因此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对预防疾病发生有重要意义,早期筛查有利于早发现,并进行诊断与治疗。
4418点赞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96-1797.
[2]MarkHBeers.王卫平译.默克诊疗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60-2661.
[3]段志军.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02.
[4]张黎,何玲,陈欣,张云.儿童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0,18(04):418-42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