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位于食管与胃的连接部位,是胃癌的特殊类型,应和食管下段癌区分。但是它又与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具有自己的解剖学组织学特性和临床表现。我国贲门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其预后较差。
贲门癌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分类:
病变部黏膜颜色略深,质地略粗,此外大体无明显改变,经组织学检查始确诊,是三型中最早的形态。
癌瘤部黏膜呈不规则的轻度凹陷,有少数为浅溃疡,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不明确,镜下分化常较差。
癌变部黏膜增厚、粗糙,稍有隆起,部分表现为斑块。
胃肠道分型一般沿用Borrmann分型:
溃疡之边缘不清晰,切面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肿瘤为深溃疡,边缘组织如围堤状隆起,切面与正常组织境界清晰。
肿瘤为边缘较清晰的向腔内隆起的肿块,呈菜花、结节巨块或息肉状,可有浅溃疡。
肿瘤在贲门壁内浸润生长,受累处均匀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界限,周围黏膜常呈放射状收缩。
以肿瘤以及其主题病变中心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类:
远端食管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1~5cm处。
贲门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1cm~下2cm处。
贲门下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下2~5cm处。
贲门癌的病因复杂,一般认为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是人类上消化道各种癌症的两种主要致癌因素,遗传因素与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疾病因素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人体外环境中微量元素锌、钼、镍、铜的含量低。
食用亚硝胺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和饮用水的人群发病率高,经常食用霉变食物可诱发贲门癌或鳞癌,霉菌与亚硝胺有促癌作用。此外,热、硬、粗、辣食物,以及饮酒、吸烟及营养缺失等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本病有家族聚集倾向。
如贲门失弛缓症、贲门黏膜上皮增生、反流性食管炎等食管慢性炎症。
Siewert Ⅰ型肿瘤,与胃食管反流有关。
Siewert Ⅱ型肿瘤,可能源于短段或超短段Barrett食管,也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所致。
Siewert Ⅲ型肿瘤,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所致。
高分化癌
中分化癌
低分化癌
分化程度越低,其恶性程度越高。
如熏肉、熏肠、烤肉等这种食物长期食用均有致癌性。
因含有霉菌及黄曲霉素等毒素,均有致癌性。
会使贲门黏膜细胞受刺激,慢慢变性,也是贲门癌的诱因之一。
家族中如果贲门癌高发,其后代贲门癌也有可能高发。
流行病学特征是其与食管癌地域性分布有一致性,我国近年的贲门癌发病率有所上升,并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几十年来,贲门癌的发病率世界各地都呈上升趋势,需要引起人们注意。
由于贲门部细胞长时间受到慢性刺激,会使局部细胞变性,从而慢慢癌变,因此戒烟、戒酒很重要。
幽门螺杆菌会使胃、食管发生癌变,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应定期复查胃镜,同时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使细菌转阴性。
贲门及食管下段长时间受胃酸的刺激,慢慢会形成巴特食管,从而会引起局部癌变,这种情况应高度重视,应用抑酸药物治疗。
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类物质,有较高的致癌性,因此应少吃或不吃。
临床常把贲门肿瘤同胃肿瘤或食管肿瘤混在一起。早期患者无明显不适,随病情发展及肿瘤范围的扩大,逐渐开始出现异常感觉。但这种感觉仍不会影响生活起居,不易引起患者警觉。
胸骨后不适或疼痛,间歇性或快速进食时加重。
吞咽异物感,吞咽时食团停滞或顿挫感。
胸部胀闷或紧缩感,且常伴咽喉部干燥感。
间歇性上腹部饱胀不适,进干食时明显。
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或便血的情况。
吞咽困难、呕吐、疼痛和体重减轻。
出现部分胃癌症状,如进食咽下困难、胃痛、上腹部有肿块感觉沉重等现象。
贫血、低蛋白血症、消瘦及恶病质。
腹部包块、肝大、腹水及盆腔肿物,可有上腹部和腰背部持续性隐痛,肿瘤转移压迫和消耗所导致的相关症状。
出现柏油样大便,一般黏性而无臭味。
患者上腹疼痛加剧,严重者只能进食流质食物。
侵袭胰腺时可有后背部放射性疼痛。
腹膜播散者可见大量腹水甚至伴有梗阻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右上腹痛、发热。
可出现大量腹水以及梗阻症状。
极少数患者会转移至肺部,可引起咳嗽、咯血等一系列肺癌症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可出现食管气管瘘、纵隔脓肿、肺脓肿等。通过淋巴结转移压迫气管可产生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贲门癌术后出血是前三天的主要并发症,这种情况是和手术操作有很密切的关系。
与手术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给予病人充分的营养,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吻合口直径小于1cm即为吻合口狭窄,这也是贲门癌的并发症,病人会有吞咽困难的表现。
胃肠道穿孔:表现为发热、腹痛、胸背疼痛、饮水呛咳、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
当患者出现胸骨后不适或疼痛、上腹部饱胀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消化内科或肿瘤科就医,并做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部分人会首先出现呕血或柏油样便,即大便的颜色像柏油一样,这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对于出现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吞咽食物时有异物感、食团停滞、顿挫感,以及胸部胀闷、紧缩感、上腹部饱胀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当出现明显吞咽困难、呕吐、体重减轻,应立即就诊。
如在腹部触摸到肿块,则需要及时就医。
当出现柏油便、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吞咽时食团停滞或顿挫感、上腹部饱胀等症状时,可以去胃肠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
如果突然呕血或大量便血应立刻去急诊科就诊。
哪里不舒服?
持续多长时间了?
跟饮食有没有关系?
有没有胸骨后不适或疼痛、胸部胀闷或紧缩感等症状?
有没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呕吐、呕血、疼痛等症状?
有没有明显的体重下降(短期内体重只减不增),具体下降了多少?
父母、兄弟、姐妹等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以前有没有去医院看过?做过哪些检查,结果是什么?
有没有用过什么药?
有没有做过什么手术?
用手按压检查部位看是否引起的疼痛和有无腹部包块。
血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能帮助评估全身状况。
肿瘤标志物检查常用于贲门癌辅助诊断、判断患者预后以及疗效监测。
其他分子生物学检测:①局部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患者可考虑进行PD-L1检测。②对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者转移性贲门癌的患者,当医生考虑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时候,可能会进行HER-2的免疫组化和(或)FISH检测。
是诊断贲门癌的主要手段。早期表现为细微的黏膜改变,晚期病例X线所见明确。
可以了解肿物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相对食管的CT所见,贲门癌的阳性发现往往不太肯定,CT有助于发现肝转移以及是否判断侵及胰和腹腔淋巴结,有利于贲门癌术前评估。
目的是了解癌症是否侵犯其他组织。
该检查在贲门癌转移病灶检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在检查同时可多次活检行病理检查。
是把超声技术和内镜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检查方式,是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层切除术之前的必要检查。
贲门癌阳性率较低,这也是贲门的圆锥形解剖特点造成球囊不易接触肿瘤所致,改用较大球囊后诊断率有所提高。
主要通过临床表现、X线钡剂造影、上消化道内镜、腹部B超和CT检查进行诊断。
早期咽食有异物感,吞咽时有顿挫感,常伴咽干燥感。还会有胸闷或紧缩感,胸骨后不适或疼痛。中期还会有疼痛和消瘦的症状。晚期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体重减轻及恶病质。
早期表现为细微的黏膜不连续,晚期显示病变很明确,可发现黏膜破坏明显、下段食管受到侵犯。
可直接观察贲门黏膜破坏,了解病变具体部位及大小并获得病理确诊证据。
若有转移,腹部超声检查可了解到腹部脏器的受累情况,CT可查明骨及远处转移情况。
患者通常年轻、病史长,有吞咽困难,健康状况尚可,X线食管造影可见对称光滑的贲门上方漏斗形狭窄及其近侧段食管高度扩张,而贲门癌患者可发现黏膜表浅存在病变,从这一点可进行鉴别。
常伴随有裂孔疝及胃液反流,病人有长期烧心反酸史,体态多矮胖,炎症时间长,引发瘢痕狭窄,出现吞咽障碍。X线钡餐表现下段食管贲门狭窄,黏膜可以不完整。食管镜检查见到炎症肉芽和瘢痕肉眼,有时与癌不易区分,反复做多点活检如一直为阴性结果则可以与本病进行鉴别。
疾病症状类似,但贲门炎及贲门溃疡在进行抑酸药物治疗后可改善症状,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胃镜检查可与该疾病进行鉴别。
贲门息肉内镜下可见隆起的息肉,表面有浅溃疡,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与该疾病进行鉴别。
根据患者临床分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治疗方法,目的是根治早期贲门癌,降低进展期患者反复发作及转移风险,控制晚期患者癌症发展,以延长生存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营养不良、消瘦、脱水的表现,因此要注意患者的营养补充。
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或较大剂量氟尿嘧啶治疗绒毛膜上皮癌,亦常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宫颈癌、膀胱癌及皮肤癌等。妇女妊娠初期三个月内禁用本药,应用本品期间禁止哺乳。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原发肿瘤完全切除后的Ⅲ期,结肠癌的辅助治疗,禁用于肝肾功能受损患者。
适用于结直肠辅助化疗及胃癌、乳腺癌治疗,禁用于妊娠期及哺乳期。
是公认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已确诊、除外淋巴结及腹腔器官转移、一般情况尚好、无重大心肺或其他器官严重合并症者。
对病灶局限于食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无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的早期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肿瘤直径<1cm,病变局限且边界清晰者,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贲门癌晚期已发生转移伴其他器官疾病或受全身情况等限制无法手术者,行内镜下扩张治疗改善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食管狭窄。对伴严重狭窄、食管-气管瘘不能手术者,内镜下放置金属支架可显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晚期或不适合手术患者,可用铱-192腔内近距离放疗。贲门肿瘤对射线不敏感,传统外放疗效果不理想。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近距离后装放疗机,可在计算机技术控制下,通过导管把放射源直接送到病变局部,使病变局部接受较大剂量照射,造成瘤细胞坏死,迅速缓解进食梗阻症状又不伤及周围正常组织。
可以利用氟尿嘧啶+铂类、奥沙利铂+紫杉醇+氟尿嘧啶、紫杉醇单药等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在开始化疗前一周应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是贲门癌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主要形式,贲门不全梗阻患者可直接服用纯流质肠内营养制剂;近完全梗阻的患者可进行鼻饲管或胃造瘘进行营养补充。
用于极度虚弱的患者及术后肠胃功能还没有回复的患者。
贲门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具有很高发病率,而在病情确诊后通常使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在手术治疗后会出现预后差,疾病再次反复的问题。
贲门癌早期规范治疗有治愈可能。
贲门癌的生存期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主要与患者病情、精神状态、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护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只要是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能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早期贲门癌治疗后可存活3年以上。
需要按照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下,前2年内每3~4个月复查一次,第3~5年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之后每年复查一次。但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随时就诊。
贲门癌患者宜吃抗肿瘤的食物、保护胃黏膜的食物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忌吃胀气的食物、不宜消化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饮食宜清淡,以高纤维素、高蛋白、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面片、面条、粥、牛奶、豆浆、藕粉、肉汤等,并给予足量的维生素C。
可适当补充一些铁剂,经常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禁烟酒、禁吃霉变食物,禁生硬、粗糙刺激之物。
尽量不食用过热、过硬等容易损伤食道和胃的食物。
贲门癌治疗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和减轻身心不适,同时要注意术后的护理、定期复查等。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饮食的护理。在饮食方面,术后一定要等到肛门出现排便排气之后,才能进行饮食。而且饮食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开始要先流质饮食,之后半流质,最后才能恢复到普通饮食。
术后要注意不要剧烈活动,观察愈合情况等,同时还要做好定期复查。
出现呕血、柏油样黑便时应该尽快就医。
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调整好自己的的情绪,保持开朗、乐观的态度,多给与安慰和鼓励,避免产生孤独和消极情绪,多陪伴,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贲门癌目前发病机制尚无法明确,暂无有效措施预防,但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许可以减少发病率。可进行规律性锻炼,从饮食角度进行日常管理。
内镜筛查可发现大量贲门癌和癌前病变,现阶段作为贲门癌防治措施是可行的和成功的,故在中年以后建议定期筛查胃镜。
压力是癌症诱因之一,在现实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压力导致一部分的病人精神处于崩溃边缘,所以需要注重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积极调整不良情绪,这对贲门癌的预防较为重要。
营养均衡,合理膳食,避免高盐和烟熏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可一定程度预防贲门癌的发生。
霉变或者是腌制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或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诱发贲门癌发生。
逐步戒烟,降低癌症发生概率。
7789点赞
[1]王国清,魏文强,乔友林.贲门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经验[J].中国肿瘤,2011(07):10-13.
[2]黄勤,周晓莉,樊祥山,郭凌川,丁永玲,章宜芬.胃贲门癌病理学分期的一大进步与局限性:解读国际胃癌联合会和美国癌症联合会2016年胃癌分期指南[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7,46(02):73-7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