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输卵管炎是由生殖道炎症上行感染或急性盆腔炎、急性输卵管炎等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的慢性炎性改变,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类型,继发引起的输卵管积水、积脓、梗阻是引起女性不孕、异位妊娠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输卵管炎常根据病变部位、程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由于急性输卵管经久不愈,长期炎症导致输卵管壁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使管壁增厚变硬,管体增粗、梗阻。
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是输卵管峡部呈结节性增粗变硬,肌层肥厚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改变,病变常引起输卵管峡部阻塞导致不孕。
结核性输卵管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特殊输卵管炎类型,常呈肉芽肿样改变。
由于长期炎症导致输卵管伞部粘连阻塞,输卵管液及长期炎性渗出液积聚于壶腹部内,输卵管炎性改变不易吸收积液从而形成囊性积液。
既往有盆腔急性炎症,或慢性化脓性感染伞部粘连闭锁者,可引起输卵管积脓。此型可能是急性炎症遗留的后果,亦可能因慢性化脓性感染致伞部粘连闭锁所致。其表现为管壁增厚、管径明显增粗,管腔内含有黏稠的脓液,内膜苍白。
慢性输卵管炎症,一般多从急性炎症迁延而来,对急性炎症未能治愈,或虽经治疗而不彻底,或因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而来,甚至无急性炎症的过程直接发生慢性炎症。部分慢性输卵管炎为急性输卵管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
由于下生殖道炎症上行扩散感染,如慢性子宫颈炎、于宫内膜炎、宫旁组织炎等,引起输卵管炎症改变。可因致病微生物毒力不强、机体有一定抵抗力,亦可因治疗不恰当不彻底而呈慢性炎变。
急性输卵管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转为慢性炎症。
因急性盆腔炎症,如急性输卵管炎及急性卵巢炎等,未经医治或医治不完全、治疗方式不当而转为慢性炎症。
行盆腹腔操作、手术,如宫内节育器放置、流产、分娩,或者全身及局部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病原体感染。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病原体感染。
女性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经期性交,可导致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尤其有多个性伴侣、房事频繁、同房不注意清洁卫生,易导致输卵管炎症。
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好发于年轻的育龄期妇女,可能与其有频繁或不洁的性生活有关,也常见于曾有宫腔操作史的妇女。该疾病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占到我国女性不孕症的23.7%~35.7%。
年轻女性好发可能与频繁性活动、子宫黏液机械防御差有关。
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所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病原体上行感染。
女性在经历流产后或分娩后,身体抵抗力会大幅度下降,各种病原体会经过女性生殖道进行扩散,并到达卵巢输卵管,甚至使整个腹腔出现严重炎症。
慢性输卵管炎轻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症状为下腹坠胀、隐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可发生继发不孕、慢性盆腔痛等并发症。
下腹有不同程度疼痛,多为隐痛,腰骶部酸痛,下坠感,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多因盆腔充血及瘢痕粘连引起。
由于盆腔瘀血及卵巢功能障碍,导致月经过频、月经量过多,并伴有痛经及白带过多。
易感疲乏,有时低热,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及失眠等。
慢性输卵管炎形成粘连阻塞可致不孕或异位妊娠,以继发不孕较为多见。
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不适、月经不调等症状时及时就诊,进行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慢性输卵管炎注意与陈旧性宫外孕、卵巢黄体囊肿等疾病相鉴别。
出现腹痛、白带异常、月经异常等临床症状要及时就诊。
如果出现下腹部疼痛加剧、不孕、低热等情况,应尽快到医院急诊进行就诊。
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有无这些症状?(腹痛、白带异常、月经改变)
有无宫腔操作史?
有无相关病史?
症状持续时间有多久?
是否曾有过人工流产史?
医生会进行触诊感受患者是否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存在索条状增粗的输卵管,病询问患者是否感到轻度压痛。
通过阴道超声可以清晰看到患者是否存在输卵管增粗、积液、肿块等现象。
腹腔镜检查可清楚看到输卵管卵巢炎性征象。
检查患者阴道分泌物,了解有无致病菌感染。
进行血常规检查用以了解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C反应蛋白是否升高。
可观察输卵管通畅程度以及宫腔状态,有助于慢性输卵管炎的诊断。
典型慢性输卵管炎症状及体征,如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改变及妇检发现子宫颈痛或附件区压痛,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压痛明显。有急性盆腔炎症病史以及症状和体征,诊断多无困难,即使无急性病史,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亦可高度怀疑。
如检查时发现宫旁组织增厚而无肿块,则可进行输卵管通液或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如证明输卵管不通,慢性输卵管炎的诊断可基本确立。
临床表现有腹痛、月经异常,盆腔检查于一侧可触及肿块等易与慢性输卵管炎混淆,但陈旧性宫外孕有停经史,突然出现下腹疼痛,伴恶心、头晕等内出血症状。疼痛可自行缓解,但又可反复多次突然发作。患者呈贫血貌,妇科检查时肿块多偏于一侧,质实而有弹性,形状极不规则,压痛较炎症轻,后窿穿刺可吸出陈旧性血液及小血块,B超检查有助诊断。
可有痛经、月经多、性交痛、排便痛、不孕及盆腔肿块粘连等体征而易与慢性输卵管炎相混淆。但本病无急性感染病史,经过各种抗炎治疗而毫无效果。其痛经特点为继发性,呈进行性加重。妇科检查盆腔有粘连,子宫呈后倾、后屈位,在子宫直肠陷凹处,特别是子宫骶骨韧带有不规则使结节及触痛,B超可协助诊断,必要时可用药物试验治疗。
有痛经,检查时盆腔有肿块易相混淆。但双子宫腺肌病腹痛规律同单子宫,仔细检查可及两个肿块,形状皆似子宫,使度同子宫一致,B超检查或行子宫碘油造影可发现形子宫。
大多数慢性阑尾炎患者并无典型急性阑尾炎发作病史,仅述右下腹痛或同时有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阳性体征并不明显,故需与慢性输卵管炎区别。X线钡餐检查可有一定帮助,如阑尾不能显示,但盲肠内侧有局限性压痛,且压痛部位随盲肠位置的改变而移动有助于诊断,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无异常。
可表现月经失调、腰痛、下腹隐痛、不孕症等。但输卵管结核患者多无急性炎症病史,往往于生殖器以外脏器(如肺、肠、腹膜等)有结核病灶存在;月经失调以闭经为多见,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大部分可发现结核病灶;血沉快,胸部透视、胃肠与盆腔X线摄片以及子宫一输卵管碘油造影可帮助诊断。
慢性输卵管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来缓解不适症状,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α-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而对于慢性炎性肿块,久治不愈者,可行手术治疗,手术范围根据患者年龄和生育情况而定,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锻炼身体,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适当休息,加强营养,节制房事,理疗促血液循环,以利炎症吸收。
抗生素为本病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头孢西丁、甲硝唑、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反复发作者可将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如地塞米松口服,停药时注意减量。
采用α-糜蛋白酶或透明质酸酶肌肉注射,7~10天为一个疗程,以促进炎症吸收。
主要适用于抗生素治疗不满意的输卵管脓肿等有盆腔脓肿形成者。
对输卵管积液伞部粘连梗阻患者,施行造口术,解除梗阻粘连,可增加受孕生育机会。
对峡部部分粘连梗阻者可切除粘连部分,将剩余部分从宫角植入,成功率较低。
可在宫、腹腔镜下探查宫角处,予试扩张输卵管,并酌情保留支架1~2周防止再次粘连。对炎症破坏明显难以保留输卵管患者,酌情切除输卵管,对输卵管梗阻导致不孕者,术后须追踪随访。
对无生育要求、症状明显且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者,可予手术将患侧输卵管切除。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治疗方式有短波、超短波、透热电疗、红外线照射等。
传统中医认为,慢性附件炎归于“淤血阻滞、湿热蕴结等”范畴,提倡以化瘀通络、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妇科千金胶囊,活血祛瘀、清热利湿、理气止痛等功效,有助于抑制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增强机体免疫力。也可常用海盐用布包微波炉加热后洒少量水后敷在小腹患处。辅以食物疗法,促使抗病能力增强,利于驱散炎症。
慢性输卵管炎经过有效规范的抗生素积极治疗均可治愈,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本病经规范积极治疗可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症状。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慢性输卵管炎患者需在治愈后1~3个月复查,了解输卵管恢复情况。
患者在饮食上并无特殊注意地方,合理膳食,多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忌食刺激性食物即可。
针对慢性输卵管炎患者的护理,需要从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不滥用、擅自停用药物,治疗期间严格遵守医生要求,保持干净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阴道的卫生,每天要定时进行阴道清洁,保持阴道的干燥,降低感染的概率。
治疗期间禁止同房,若患者合并有性病,需与性伴侣同时进行治疗。
遵医嘱用药,注意防寒保暖,适量运动,保持良好作息。
慢性输卵管炎患者应注意性生活卫生,预防发生性传播疾病,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手术后或经期,如发生不适应及时进行治疗。
女性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卫生,预防感染。
保持积极健康心态,加强锻炼,增强自身体质,预防慢性疾病。
在进行宫腔手术后,应严格遵守医生要求,防止感染。
同房期间做好卫生清洁,避免高危性行为,合理使用安全套,经期避免同房。
4296点赞
[1]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1.
[2]张国祥,邱晓晓,程泾,赵灵芝,卢莉莉.抗炎通络灌肠方治疗慢性输卵管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6,31(6):137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