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口炎性腹泻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吸收不良综合征,由于小肠慢性感染,导致小肠结构和功能异常,临床多表现为腹泻和营养缺乏,伴有舌炎和贫血。该病具有流行性、季节性,在南美、非洲、东南亚等热带地区最为常见。另外,广谱抗生素治疗有效。
热带口炎性腹泻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可能是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慢性小肠感染,维生素缺乏、腐烂食物中的毒素、营养缺乏也是造成本病的重要因素。
某些病原微生物随食物进入人体的消化道,引起慢性的小肠感染,出现急性腹泻,伴腹痛、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还可以造成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缺乏亦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在卫生条件差的热带地区容易造成饮食的污染,导致小肠被病原微生物侵袭。
资料显示,热带口炎性腹泻好发于热带居民,以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非洲以及印度、东南亚地区最为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我国暂缺乏热带口炎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本病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在南美、非洲、印度等东南亚各国最为常见。本地居民或外来旅游者均可患病。
热带口炎性腹泻的典型症状是腹泻和多种营养缺乏,常伴有舌炎和贫血,大多以急性腹泻起病,呈水样,并有乏力、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1周后症状减轻并转为慢性持续性腹泻。
一般大便每日10多次,粪便量大,呈糊状,色淡恶臭,常伴有腹痛。
由于患者小肠吸收不良,会造成营养缺乏,往往是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出现贫血的相关症状,如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
患者长期腹泻可导致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可出现口炎、舌炎等,表现为舌面大部分似牛肉样,紫红色、平滑,在舌面上常常伴发浅表性溃疡或复发性滤泡性口炎。
由于营养缺乏,患者会出现口炎、舌炎等,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可伴有疱疹,之后会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
营养缺乏会导致黏膜或皮肤的角质层过度增厚。
部分患者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腹胀、肠鸣音亢进、排气过多等症状。
长期慢性腹泻会造成人体营养物质的缺乏,如果体内缺少叶酸和维生素B12,就会导致红细胞生成减慢,细胞核的生长落后于细胞质,生成的红细胞细胞核小,体积大,即巨幼红细胞。由于红细胞生成速度慢,加上巨幼红细胞在骨髓内易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红细胞寿命缩短,就会造成巨幼细胞性贫血。
患者由于长期慢性腹泻会造成营养物质的缺乏,容易出现贫血,进而导致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甚至晕厥的症状。
热带口炎性腹泻的治疗原则是移居温带后适当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腹泻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近期有热带地区旅游史,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腹胀、腹泻等症状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腹痛、腹泻,大便每日十余次,气味恶臭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热带口炎性腹泻的患者,若见血压下降,嗜睡昏迷,下肢水肿明显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脱水、休克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急诊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腹泻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嗜睡、口腔溃疡、双下肢水肿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热带口炎性腹泻的典型病理表现为绒毛结构改变,绒毛变宽缩短,隐窝拉长,并伴有表面上皮细胞改变,以及炎性细胞浸润。
50%的病人有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提示患者小肠吸收不良。
维生素吸收试验提示维生素A及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容易造成巨幼细胞性贫血。
可以判断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纤维和糜蛋白酶的含量是否正常,从而判断是否有小肠吸收不良的现象。
该试验可以了解小肠吸收营养成分的功能是否正常,木糖吸收减少代表肠黏膜吸收能力减弱,可以协助诊断。
典型热带口炎性腹泻的症状,如大便次数增多,为水样泻,伴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肠活检可见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即可确诊。
急性肠胃炎发病早期也可见到腹痛、腹泻、呈水样便,大便每日十几次,伴发热、食欲不振等,通常近期有饮食不洁史,但是患者通常不伴有口腔炎症改变,通过便常规结合症状可以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经常反复发作,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为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多,而热带口炎性腹泻常为水样便,肠镜可鉴别。
热带口炎性腹泻的治疗要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变生活环境,移居温带适当治疗,尽早治疗。
热带口炎性腹泻患者的治疗首先要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保证充足营养。
患者持续性腹泻会造成身体的水、电解质紊乱,需要进行适当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柳氮磺吡啶是广谱抗菌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衣原体、疟原虫等病原体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口服难吸收,在肠道分解释放出有活性的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具有抗菌、抗炎和抑制免疫作用。
四环素类药具有非常广的抗菌谱,是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霍乱弧菌感染的首选用药。胃肠道反应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热带口炎性腹泻患者会出现维生素吸收不良,造成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来纠正贫血。治疗时间要持续6个月,直至黏膜结构完整性修复。
早期、规范的治疗,对热带口炎性腹泻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早期积极进行抗生素治疗,并移居温带,本病可以慢慢治愈。
本病能治愈,患者如果继续居住在热带流行区,有复发的可能。
本病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治疗后根据医嘱复诊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检查是否病原微生物存在。
热带口炎性腹泻患者宜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保证充足营养,合理控制总热量,注意饮食卫生。
热带口炎性腹泻的患者应规律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食物要多样化,多摄入一些优质蛋白。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如鸡蛋、豆类、牛肉、胡萝卜、白菜、橙子、甜瓜、土豆、芹菜等。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蒜苔、小茴香、花椒等,会加重肠道感染的程度,不利于本病的治疗。
清淡饮食,缓解消化道反应,可以喝一些养生粥来补充营养,如胡萝卜粳米粥。
热带口炎性腹泻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期在热带地区生活,同时要注意生活卫生,防止进食一些不洁食物。
需要注意服四环素后如身体出现斑丘疹和红斑,甚至过敏性紫癜(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的情况,要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如医生建议药物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勿自行购买和使用医嘱以外的其他药物。
生活管理:保持卫生,预防感染。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尽量吃熟食。
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患者需注意大便的次数、颜色及形状,如果腹泻加重或出现脓血便,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对于本病反复发作者,建议搬离热带地区,迁至温带生活。
热带口炎性腹泻具有流行性、季节性,发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尽量避免在本病高发的热带长期工作、生活。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病原体。
尽量不去或少去热带口炎性腹泻的高发地区,做好自我防护,不要贪吃一些地方特色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卫生,预防感染。保持良好心态,消除不良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4589点赞
[1]何晋德,刘玉兰.消化系统疾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01.
[2]刘新民.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第1卷内科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0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