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窦综合征是指BillrochⅡ式手术时胃窦切除不全,残留胃窦所致的吻合口溃疡的一组症候群,是一种术后常见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灼烧感、反酸,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术后可大部分痊愈。对不能手术治疗者,可给予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
残窦综合征是由于手术后残留胃窦的黏膜受到反流的碱性十二指肠液刺激而产生大量的胃泌素,作用于胃底部黏膜,促使胃液分泌过多,胃酸过高,发生溃疡。
毕Ⅱ式手术后,残留胃窦黏膜不断地受到反流的碱性十二指肠液刺激而产生大量的胃泌素,经吸收进入血液,作用于残胃底部黏膜,刺激壁细胞,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吻合口溃疡。
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是残窦综合征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黏液,并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黏膜,进一步引起损伤。由此引起上腹部疼痛、灼烧等残窦综合征症状。
行BillrochⅡ式手术后,胃窦切除不全,残留胃窦会形成溃疡,诱发上腹部疼痛、灼烧感、反酸等残窦综合征症状。
国外资料显示,BillrochⅡ式胃切除术后,残留胃窦复发性溃疡的发病率为40%。但经过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
该类人群术后残留胃窦所致的吻合口可发生溃疡,导致上腹部疼痛以及发酸灼烧等症状。
平素好吃油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硬的食物的人,容易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也可出现残窦综合征。
原本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更需要注意饮食,过冷、过热均可引起上腹部疼痛、灼烧感、反酸等残窦综合征症状。
残窦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长期、周期性、饥饿性的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反酸。多数人还伴有嗳气等消化系统轻微的症状。少数人会发生复发性溃疡、出血、穿孔等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残窦综合征患者会出现长期性、周期性、饥饿性的上腹部疼痛,是由于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刺激溃疡面所导致疼痛,患者进食或者服用药物后可缓解。
灼烧感是由胃酸刺激胃黏膜引起的,术后形成的溃疡面受到胃酸的刺激,会出现灼热感,进食后可缓解。
反酸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出现酸性物质的症状。多发生于餐后和夜间,常常与烧心同时发生。
嗳气,又称噫气,是以气从胃中上逆,出咽喉而发出声音,声长而缓,且常伴嗳腐气味,食后多发为特征。
胃出血又称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性出血,残窦综合征可引起胃出血,常出现黑便的症状。
分为急性胃穿孔和慢性胃穿孔,比较常见的是急性胃穿孔,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的上腹部刀割样疼痛,根据患者病情积极保采取守治疗,必要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慢性胃穿孔起病缓慢,也不会出现突然剧烈腹痛的病史,可仅表现为餐后上腹不适,因发病时间较长,穿孔局部已经形成了局限性感染病灶,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愈合过程较长。
残窦综合征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个人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上腹部疼痛、反酸、灼热感严重影响人的进食,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故需及时就医。
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残窦综合征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上腹部疼痛、灼烧感、反酸等症状,高度怀疑残窦综合征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残窦综合征的患者,若见呕血、便血、无法进食等,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內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胃穿孔或胃出血时,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上腹部疼痛持续多长时间了?
出现这些症状多久了?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呕血、便血、恶心、乏力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做过胃大部毕Ⅱ式切除手术?
胃镜检查中会发现胃中有溃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活动期,溃疡基底部有白色或者黄白色的厚苔,周围充血水肿,或者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开始消退,四周出现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
愈合期,溃疡会缩小变浅,苔变薄,四周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向溃疡围拢,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或者溃疡面几乎为再生上皮所覆盖,黏膜皱襞更加向溃疡集中。
瘢痕期,瘢痕期的溃疡的基底部白苔消失,呈现红色的瘢痕,最后会转变为白色的斑痕。
对残窦综合征进行手术探查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手术探查可确定胃部及十二指肠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有助于明确诊断,更准确地找出残窦综合征的病因。
残窦综合征X线摄片检查中可发现龛影,多见于小弯,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或其他形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底部平整或稍不平,龛影口部常有一圈黏膜水肿所造成的透明带,表明此处有胃溃疡的发生,为诊断残窦综合征提供依据。
可发现吻合口较大,残留的胃过多,及输入袢表现。
典型残窦综合征症状:上腹部疼痛,反酸,灼烧感。
有BillrochⅡ式手术史,胃窦切除不全即可确诊。
需与胃泌素瘤鉴别。一般认为如果胃大部切除术后基础胃酸排出量>5mmol/L,基础胃酸排出量与增量组胺试验后最大胃酸排出量之比<0.6,静脉注射胰泌素后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上升(正常值20~100pmo/L)者多为胃泌素瘤。99Tc胃窦打描对确定是否有残窦存在或在胰腺部位有无胃泌素瘤存在亦有价值。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确诊残余胃窦均不满意。
治疗主要是进行再手术,消除引发残窦综合征的诱因,选择抗酸药物。根据病人的临床分类,决定疗程长短,另外,残窦综合征的饮食习惯对于疾病的治疗更为重要。
了解残窦综合征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选择正规的三甲医院进行手术等。合并穿孔时要同时予以治疗。
此药常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等病,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该药的副作用,例如头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腹痛及腹胀。偶见头晕、嗜睡、乏力、睡眠紊乱、感觉异常、皮疹、瘙痒、荨麻疹、肝功能试验异常。
该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卓-艾综合征,该药也是残窦综合征的常见药,疗效显著。但此药有明确的禁忌症,如肾功能衰竭或肝病者、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慎用,孕妇慎用,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哺乳。
该药适用于缓解内脏绞痛,包括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肾绞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可用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该药不良反应常见便秘、出汗减少、口鼻咽喉干燥、视力模糊、皮肤潮红、排尿困难、胃肠动力低下、胃-食管反流。少见眼压升高、过敏性皮疹或疱疹。
根本治疗是进行再手术,彻底切除包括幽门括约肌在内的全部残留胃窦,并恢复顺行的、生理的十二指肠通路,即将毕氏Ⅱ式手术改为Ⅰ式。有人还主张同时加作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经过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残窦综合征、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切除全部残留胃窦,大部分可治愈。
本病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较顽固。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需要在3~6个月复查胃镜。
残窦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应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进食要避免过饱过饥,选择细致易消化的食物,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要避免酸性的食物以及刺激性的食物摄入。
饮食应该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导致比较粗糙的食物进入胃内,加重溃疡面的磨损。
少食多餐,胃溃疡是一般是长在胃角的部位,食物进到胃内会导致胃容量的明显扩张,张力增加导致创面疼痛。
残窦综合征多发生在毕Ⅱ式后,多采用手术治疗,要做好术后护理及其他护理措施,减少其复发率。
了解各类抑酸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不用或尽量少用对胃刺激性强的药物,不要轻易服用解热止痛药、抗风湿药、激素之类的药物。
术后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做好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将引流袋放置于低于伤口位置,防止液体引流。
术后根据病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促进伤口愈合。
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吸烟、饮酒。
残窦综合征患者应注意坚持按疗程用药,并避免服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对于出现腹痛的患者,应观察疼痛部位、疼痛性质以及是否与进食、服药相关。
对初次发生残窦综合征患者应彻底治疗;检査有无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癌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残窦综合征属于毕Ⅱ式术后的并发症,预防应少食多餐,避免引起十二指肠液大量分泌,刺激胃底黏膜,减少胃酸分泌。
用药尽量选择对胃刺激小的药物。
生活压力不要太大,忌焦虑,注意休息,保暖。
4850点赞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31.
[2]牟善初,郑秋甫.新编内科学[M].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774-77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