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收缩压和(或)舒张压高于该年龄儿童正常值的病理状态,小儿高血压正常值随年龄变化而变化,通常认为新生儿血压值>90/60mmHg,学龄前儿童>110/70mmHg,学龄儿童>120/80mmHg要考虑小儿高血压。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高血压脑病,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因此,防止原发病是预防小儿高血压的主要一环。
病因未明,占比较少,对原发性高血压首先采用非药物性治疗,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
病因明确,占比较多,继发因素包括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因素等,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中80%与肾脏疾病有关。
小儿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未明,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性。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包括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因素等。
小儿高血压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性,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更易患小儿高血压。
肾脏疾病是小儿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因素,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血管狭窄及肾肿瘤等都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此外,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心血管疾病,或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以及颅内某些肿瘤等均可导致小儿继发性高血压。
高盐饮食:钠离子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容易诱发小儿高血压。
肥胖:儿童腹部脂肪、内脏脂肪较多,容易诱发小儿高血压。
缺乏运动:运动较少,可能心肺功能不好,容易诱发小儿高血压。
药物因素:如维生素D、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可引起小儿高血压。
本病发病率占小儿人口的1%~5%,低于成人,小儿多为继发性高血压,以肾脏疾病引发的高血压最为常见。
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易患该病。
患有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系统疾病的儿童。
长期高盐饮食、肥胖、缺少运动的儿童。
小儿高血压轻者常无明显症状,常于体检时发现。其典型症状是头晕、头痛、鼻出血、食欲下降、视力减退,严重情况会出现呕吐、抽搐、共济失调、偏瘫、失语、昏迷等高血压脑病症状。
头晕、头痛,小儿高血压头晕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严重头晕要注意可能是脑血管病或者降压过度、直立性低血压。
鼻出血、视力减退。
共济失调,可表现为出现运动协调障碍,不能维持躯体姿势或平衡、运动语言障碍等。
可伴随原发疾病的症状,如甲亢可表现为眼球突出、多汗、手颤、心慌等,库欣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等。
小儿高血压可能会引起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突然升高导致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一系列暂时性脑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是高血压病程中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情况,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烦躁不安、兴奋,甚至出现偏瘫、昏迷。
小儿高血压可能会导致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症状类型,因心脏血液供需失衡引起,主要表现为胸部发闷、疼痛或者紧缩感。
小儿高血压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因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下降,可有气促、乏力、心悸等表现,是进展性疾病,需长期治疗。
小儿高血压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高血压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建议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医生通过询问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来确诊。
如出现头晕、头痛、心悸、鼻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高血压患儿如出现剧烈呕吐、抽搐、偏瘫、昏迷等,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优先考虑儿科就诊。
若患儿出现剧烈呕吐、抽搐、剧烈头痛,甚至昏迷,可前往急诊科就诊。
家中有无高血压家族史?
平时是否喜欢食用咸味较重和油腻的食物?
以前是否存在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等情况?
是否到医院就诊过?
用过哪些药物?效果如何?
尿常规、肾功能可了解有无肾脏损害,血、尿儿茶酚胺定性及香草酸测定,可判断是否合并嗜铬细胞瘤,血、尿醛固酮可判断有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而血、尿皮质醇可判断有无库欣综合征。
了解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程度,判断有无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可排除肾血管狭窄、肾上腺皮质腺瘤等。
小儿血压超过该年龄组平均血压的两个标准差以上,即在安静情况下超过一定限值,并确定无人为因素所致,应视为高血压。
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起病急性或亚急性,常见症状为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脑脊液检查发现有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抗体,脑电图呈现弥散(局灶)性改变;而小儿高血压脑电图无改变。
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儿童急性期常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全身抽搐、意识障碍或颈项强直等,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脑脊液检查为以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变化。而小儿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头痛、头晕,脑脊液检查多雾明显改变。
小儿原发性高血压应首先试用非药物性治疗,注意控制患儿体重增长,特别对过度肥胖患儿应适当节食,并限制饮食中食盐的量,这样常能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如坚持3~6个月后血压仍无下降趋势或有靶器官受累现象,或有潜在疾病时可试用药物治疗。对继发性高血压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血压。
通过抑制循环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移酶,使血管紧张素Ⅱ减少而发生降压作用,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常用药物有二氮嗪、肼屈嗪。
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作用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比较长,作用持久。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常用药物如呋塞米、氢氯噻嗪。
钙离子阻滞剂分为短效和长效,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来达到扩张血管、降压的目的。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疗效的个体差异性较小,明显增强降压作用,常用药物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
常用药物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可抑制心肌收缩、减缓心率。
某些继发性高血压可通过手术治疗得到改善,手术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
小儿高血压在积极治疗下会被有效控制,不影响患者的的学习和生活。但原发性高血压不可治愈,患者需要长期降压治疗,而继发性高血压在治愈原发疾病后可以治愈。
继发性高血压在消除原发疾病后可以被治愈,原发性高血压不可彻底治愈。
继发性高血压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原发性高血压寿命取决于血压控制情况。
患者应适当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合理调配日常饮食,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以清淡、无刺激食物为宜。
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每日摄入量在2~2.5g之间。
减少食用腌制品,可适当进食一些包括香蕉、草莓在内,含钾丰富的食物。
减忌甜腻食物、油腻食物,如猪油、奶油、牛油等;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甜点等,这些食物对治疗有不利的作用。
患儿需保持心情舒畅,学会释放压力和倾诉。日常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锻炼和休息,家长嘱咐儿童按时用药,避免发生其它并发症。
家长应指导患儿遵循医嘱准时服药,不可自行改变剂量或增减药物,不可突然停药以免造成血压突然升高,服药时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对血压较高,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日常无不适可适当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对患儿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出现不适随时就医。
家长注意患儿的心理辅导,调整患儿心情,减轻患儿的压力。
定期测量患儿血压,并做好记录。
患儿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时,特别是父母均有高血压,应加强监测,半年检测一次血压、血脂水平。此外,建立良好的习惯对于预防小儿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也有很大的益处。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钠盐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少吃油炸食品和含脂丰富的食物,宜清淡饮食,如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加强锻炼,多参加户外运动的项目,强身健体的同时。
保持良好心情,减少精神上的压力。
4267点赞
[1]高红梅.小儿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0):96-97.
[2]徐正法.浅谈小儿高血压[N].上海中医药报,2019:12-20(010).
[3]黄妍,都伟,杨晓茹.3-6岁小儿高血压病因分析及护理[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2015:471.
[4]刘明星,龚益明.小儿高血压病的病因与治疗浅析[C].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188-18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