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又称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因服用各种氧化剂药物或接触某些毒物后,红细胞内积有过多高铁血红蛋白的中毒状态。这种情况在没有遗传性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的人中同样可以发生,但在有这种酶遗传性缺乏的人中所发生的中毒情况更加严重。特别是婴幼儿,误食污染的井水、不新鲜的蔬菜果汁和接触某些药物时容易发生。对于成年人,病情较轻,多自行痊愈,常被忽略。
由于口服或接触可直接或间接氧化血红蛋白中铁的物质后,红细胞内正常的血红蛋白会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常见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有氧化剂药物,工业用或生活中接触到的化学物品,甚至食物,都能直接或间接氧化血红蛋白中的铁,而产生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亚硝酸盐在体内或体外(试管中)均可直接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例如饮用经污染的储水或井水,食用腐烂变质的蔬菜、菜汁、腌制食品,甚至直接误服亚硝酸钠所引起的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均有不少文献报道。一些药品如,亚硝酸乙酯、亚硝酸丙酯、亚硝酸异戊酯及硝酸甘油等,均可引起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芳香胺或硝基苯类药物在试管中并不能使血红蛋白氧化,但食入人体后可以诱发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常用的退热消炎药,如乙酰苯胺、非那西丁、磺胺噻唑属于此类。
某些局部麻醉药可以诱发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静脉点滴普鲁卡因,会使全部病人发生程度不等的暂时性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咽部麻醉,喷雾1次丙胺卡因即有可能诱发严重的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苯佐卡因(氨基苯甲酸乙酯)也属于此类。
如乙酰苯肼、伯氨喹、间苯二酚(雷琐辛)等,均可引起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一种抗麻风药物氨苯砜,近年来用于治疗艾滋病并发症、卡氏肺囊虫肺炎常会诱发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生产苯胺、硝基苯及其衍生物的工厂,可通过皮肤或呼吸道侵入人体。苯胺类染料,如墨水、蜡笔、鞋油等,均应避免婴幼儿接触及误服。
除了化工厂排出的废物和废气中含有的苯胺及硝基苯的衍生物外,农药中的杀虫剂(苯甲酰苯基脲)、芳香胺类除草剂等均会诱发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由于婴儿期酶系统发育不成熟,特别是早产儿,红细胞中b5R酶活性明显低于成年人。此外,婴儿肠道pH值偏高,有利于肠道细菌繁殖,使NO3-更多地转变成NO2-。因此,婴儿更容易发生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而且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
对同样的诱因,不同人之间的反应相差较大。特别是对非直接作用的药物,由于药物的吸收、代谢、转化程度不同,加上细胞内还原能力的差别,临床表现是不一致的。人类对疾病的易感性,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症的杂合子虽不发病,但接触诱因后,较正常人更易发生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化工用品最常见的原因是接触芳香氨基衍生物,这些毒物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皮肤吸收而入体内,如工厂中的工人通风防护设备不良,则易发生中毒。
导致药物组织浓度高,特别是细胞内浓度高,易发生中毒。
许多种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许多种肠道细菌能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故食用富含硝酸盐的蔬菜,能引起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称为“肠原性青紫症"。
生活中接触到的毒物这一类有害物品有喷漆、鞋油(含有硝基苯)、皮鞋染料(含有苯胺)、彩色蜡笔、印染用油墨、香水以及香精等。中毒可因工作中经當接触这类物品,又无进食前洗手的习惯或儿童误食而发生。
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农药、消毒剂的从业者,在我国南方及西南地区,G6PD缺乏症患者较多见,其发病率较高。
由于新生儿器官功能未发育完善,代谢和解毒功能相对较差,在误服某些毒物或者剂量较大的药物时,容易发生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而且病情较为严重。
农药、消毒剂的从业人员,这类人群易接触到药物,导致中毒。
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发病可急、可缓,口唇、黏膜、甲床呈明显青灰色发绀。多有服用某些药物或接触毒物的病史,可集体发病。严重者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60%,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可急骤,亦可缓慢起病。症状变化不定,以轻者居多。高铁血红蛋白>10%~25%,出现发绀,但多无症状。高铁血红蛋白>35%~40%,出现缺氧症状,如疲乏、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头痛、头晕等。高铁血红蛋白>60%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神志迟钝、嗜睡,意识障碍,高铁血红蛋白>70%可致命。
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临床上突出表现为皮肤黏膜发绀及其他缺氧症状。因紫绀的发生与肠道有关,故又名肠原性紫绀症。患者表现为全身皮肤及黏膜呈现不同程度青紫色伴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
毒物、缺氧等损害心肌,或严重心律失常而输出量显著减少,导致休克。
药物引起呼吸机麻痹,引起呼吸衰竭。
有药物服用史,一旦出现发绀、疲乏、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头痛、头晕等症状,必须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排除缺氧性发绀、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等疾病,以确诊是否为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有药物服用史,一旦出现发绀、疲乏、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患者,若见休克、呼吸衰竭并发症,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血液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休克、呼吸困难,可到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疲乏、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
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其出现的顺序?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过吗?做过哪些检查?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肉眼观察:取肝素抗凝血于中号试管,血液呈巧克力样棕褐色,空气中振摇1分钟后颜色不变,或取指血1滴于滤纸上,空气中晃动30秒钟后,颜色仍显棕褐色,以上试验可以排除因呼吸或循环衰竭引起的缺氧性紫绀。
高铁血红蛋白吸收光谱:血液用蒸馏水稀释5~20倍,用分光镜直接观察,在红色区有一条暗带,加入10%氰化钾(钠)或连二亚硫酸钠1滴,此带消失,或用记录式分光光度计波长扫描,观察加入氰化钾前后在630nm附近吸收光谱的变化,试验时应有正常血对照。
高铁血红蛋白定量测定:按Evelyn和Malloy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铁血红蛋白含量。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血液中加人少许亚甲蓝,置37℃水浴中30~60分钟,高铁血红蛋白消失,颜色变红。
仪器监测:血气分析显示,氧饱和度降低而氧分压正常,CO-氧分析仪可用多波长校正法直接显示高铁血红蛋白含量。
根据毒物或药物接触史、临床出现发绀(无心、肺、肝及异常血红蛋白病等疾患),排除因呼吸或循环衰竭引起的缺氧性紫绀,及高铁血红蛋白吸收光谱、定量测定、还原试验、仪器监测,这四项中有1~2项符合中毒性高铁蛋白血症的表现,即可作出诊断。
因呼吸或循环系统病变导致的体内缺氧,当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达到50g/L时,临床表现有发绀,但缺氧血一旦接触空气会立即转变成鲜红色。而本病血接触空气仍显棕褐色。
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某些药物,也可以诱发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目前市售的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一般是根据多波长校正计算结果,会将硫化血红蛋白错误地计为“高铁血红蛋白",盲目地依靠化验报告,往往会作出错误诊断。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用亚甲蓝治疗有效。因此,当试用亚甲蓝治疗无效时,应该首先考虑到合并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该症属于隐性遗传,发绀常于出生时即出现,病人有明显发绀,但全身症状轻微,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还原型辅酶Ⅰ缺乏。而本病患者并非一出生即发现,多见于早产儿,服用某些食物、药物、毒物等。
是珠蛋白分了化学结构异常,其肽链上含有一个异常的氨基酸,因此血红蛋白较易氧化或不易被还原,血中高铁血红蛋白中血红蛋白含量的15%~25%,属显性遗传,发绀自幼出现,血液在分光镜下呈现特殊的吸收带,用亚甲蓝治疗无效。而本病并非遗产性疾病,即出生时并未出现发绀,主要多见于早产儿,服用某些食物、药物、毒物等,用亚甲蓝治疗有效。
轻型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只要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因素,多数可以自行痊愈。主要以亚甲蓝静脉注射为主,病情严重者可以进行透析、高压氧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时纠正缺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首先停止与有关药物或毒物接触。轻型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因素,多数可以自行痊愈。
维生素C对先天性或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均有效,口服治疗,必要时也可静脉注射。维生素C能直接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由于其作用缓慢,对急性病例不及亚甲蓝显效快。本药持续应用有导致高草酸尿症和尿路结石的可能。
亚甲蓝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迅速还原为血红蛋白,并恢复递氧能力,可口服治疗。在急性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如果症状严重或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迅速,以静脉注射为好,收效迅速。根据病情可重复应用。但又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对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又称蚕豆病)患者来说,引起体内缺乏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导致亚甲蓝不仅无法完成相关的化学反应,反而会诱发急性溶血。在我国南方及西南地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发病率较高,使用亚甲蓝时应谨慎并密切观察。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对于蚕豆病患者或病情危急患者,应采取输血疗法,输入适量的新鲜血液,提供正常的血红蛋白,用来满足患者机体的供养需求。
如果患者为药物摄入过量或误服,对于前往医院及时的患者还可采用该方法,排出残留药物制剂。
使足量的氧溶解在血浆中,可解除组织缺氧。
成人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若处理及时,一般预后良好,婴儿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一般无后遗症,老年人或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中毒治愈后,可能会遗留某些精神上或智力上的障碍。
如采用适当的措施,治疗及时,大多数可治愈。
经积极治疗后,一般不影响寿命。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复诊时按照医生要求做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
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的护理,应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如为肠原性青紫症则应停止食用大量蔬菜,代之以适当的食品。尽量少吃油炸,烟熏以及腌制的食物,低盐、低磷、低钾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应补足量维生素:维生素C能够治疗轻症患者,多吃水果,有利于增强免疫力和缓解症状。
忌服辛辣、油炸,烟熏以及腌制的食物:腌制食物富含硝酸盐,应避免食用。
以低盐饮食为主。
肠原性青紫症则应停止食用大量蔬菜,代之以适当的食品。
婴幼儿辅食应荤素适量。
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合理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发生并发症,同时放松心情,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应当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合理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
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用法、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勿随意停药,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勿自行购买和使用医嘱以外的其他药物。
定期门诊复查。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皮肤黏膜温度和色泽等,有无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等症状。
透析患者应控制水钠的摄入量,测量记录患者每日排尿量,透析患者一般每日水分的摄取量为每日尿量加500毫升,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体重,两次透析期间体重以不超过2~3公斤为原则。
透析患者应注意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平时作瘘的那一侧的肢体不要提拿重物,不要穿太紧的衣服和包扎过紧,局部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平时要用手触摸或听诊器检查是否通畅,若发现静止无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处理。
在工农业生产中,职工要注意做好全面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而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应注意勿与有关药物或有害物品再接触,以防再发。
对于出现紫绀、疲乏等症状的患者,应行高铁血红蛋白定量测定和还原试验。
要保持一日三餐有规律,尽量少吃油炸、烟熏以及腌制的食物,低盐、低磷、低钾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应该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个人体质,以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
不用苦井水喂养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期妇女不食含亚硝酸盐较多的食物。
家长妥善保管好各种农药,以防止小儿接触或误服。
接触化工品、消毒剂、农药的从业人员,都必须根据规范做好全面的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防护服和口罩,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尽量减少毒素通过皮肤、黏膜或呼吸道侵入人体。
4889点赞
[1]刘庆志,杨松菊,冯克玉.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04):71-72.
[2]张之南,单渊东,李蓉生,潘家绮.协和血液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15-217.
[3]郁知非.现代血液病学(贫血及红细胞系疾病分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57-259.
[4]王娟,曹隽,孙波,夏志洁.急性亚硝酸盐中毒6例诊断和治疗[J].临床急诊杂志,2016,17(06):482-484.
[5]卢凝,胡军涛,汤展宏.高铁血红蛋白研究进展[J].蛇志,2016,28(01):65-6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