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症具有特应性遗传素质的个体吸入致敏花粉后,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其引发的以变应性结膜炎、鼻炎、哮喘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症状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区性,并且易受某些气象因素的影响。
在现代医学的临床诊断体系中,花粉症通常以其他“身份”存在于相关科室,其症状涉及单系统和多系统。根据受累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
变应性结膜炎引发的花粉症。
变应性鼻炎引发的花粉症。
过敏性咳嗽/哮喘引发的花粉症。
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引发的花粉症。
接触性过敏性皮炎引发的花粉症。
儿童食物过敏引发的花粉症。
花粉症能影响不同系统,表现多样,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总的来说花粉症的发生需要内在遗传因素、足量变应原暴露、环境促发因素(例如西方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的共同作用。
花粉症能影响不同系统,表现多样的原因包括:
气传花粉属于可吸入颗粒物,其颗粒直径多为15~30μm,通过黏附在皮肤或眼结膜、沉积在鼻咽部黏膜,可使过敏个体出现皮炎、结膜炎、变应性鼻炎症状。
食物变应原粗颗粒可以分解为若干变应原组分,这些组分与花粉的部分变应原组分存在交叉,即花粉症不一定是由于花粉本身导致过敏,而是平时我们饮食中对食物中的一些成分过敏,并且这些成分与花粉类似,从而导致花粉症的发生。
包括杂草花粉、农作物花粉、树木花粉等。
例如吸入汽油排出的气体粒子会令身体的免疫球蛋白E抗体大大增加, 更易发生变态反应。硫氧化物、城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亚硫酸等气体能造成鼻黏膜损伤, 变态反应原物质更容易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引起过敏。大气污染还能使花粉释放比原来多的致敏原, 刺激人体呼吸道和皮肤来增强花粉进入人体渗透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吃西式食品, 而这些高蛋白及高卡路里的食物, 会壮大身体的免疫系统, 令系统过度产生不必要的抗体, 从而对花粉容易敏感, 引发花粉症。
引发花粉症的常见致敏花粉包括春季树木花粉、夏季牧草花粉和秋季杂草花粉。篙草花粉和豚草花粉则是我国最常见的致敏杂草花粉。据资料显示,我国北方地区花粉症患者发病时生活质量比尘螨过敏患者更差,杂草花粉比树木花粉更易诱发哮喘。
免疫功能低下时, 大量自由基对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的氧化破坏会成为过敏发生的内因。
花粉症是过敏性的疾病,而易过敏的体质受基因遗传的影响非常大。据调查显示,在同卵双胞胎的中的遗传相关性更加的明显,具有某种特殊基因的人群可能会很容易发生花粉症。
如因生活环境或工作需要长期接触花粉等过敏原的人群,过敏原对人体的刺激增加,更易发生变态反应。
花粉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主要表现为眼部发痒、流泪、眼睑红肿;鼻腔发痒,喷嚏连续发作,流清涕;咽部发痒、咽干、干咳等。部分患者听诊可闻哮鸣音。
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可伴有有眼部发痒、流泪、眼睑红肿等症状。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同时伴有鼻腔发痒、鼻塞,连续打喷嚏等症状,常一次多达十几个,喷嚏后水样分泌物增多,在发病时终日不止。
过敏性哮喘患者,可伴有咽部发痒、咽干、干咳等症状。
主要是鼻塞严重所致。
部分患者会在皮肤上表现出荨麻疹,或者是一些丘疹、斑丘疹,主要是过敏原导致的接触性过敏性皮炎。
急性哮喘,例如雷暴过程中大量致敏花粉经狂风刮起至雨云,雨云的水分使整粒花粉受潮分解为直径数微米的细小碎片,这些花粉碎片重新被吹到地面被花粉症患者吸入至下气道,在下气道所引发的急性过敏性炎症最终促成急性哮喘发作,该现象被称之”雷暴哮喘发作“。由此可见,整粒花粉既可以直接接触引发皮炎、结膜炎/鼻炎,碎片花粉也可以被吸入下呼吸道引起哮喘。
接触花粉后发现眼部发痒、流泪、眼睑红肿、流清涕、鼻塞、咽部发痒等症状,高度怀疑过敏时,应及时就医。
免疫力低下且在春、夏、秋季有花粉接触史者。
发现眼部发痒、流泪、眼睑红肿;鼻腔发痒,喷嚏连续发作,流清涕,鼻塞;咽部发痒、咽干、干咳等症状,高度怀疑过敏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花粉症的患者,若出现咳嗽、哮喘、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变态反应科或耳鼻喉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呼吸困难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呼吸内科。
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眼部发痒、流泪、眼睑红肿;鼻腔发痒,喷嚏连续发作;咽部发痒、咽干、干咳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过敏史?
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在前臂掌侧皮肤点刺,20分钟后观察结果。每次试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标准组胺,阴性对照采用生理盐水。按相应的标准化变应原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应在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7天后进行。
用法国梧桐、杨树等抗原浸液进行变应原皮内试验, 由上臂左侧开始用75%的乙醇消毒, 由上而下进行试验, 若皮肤丘疹直径≥5mm为阳性,提示存在对于该特异性过敏原的过敏反应。
抽患者静脉血,做免疫学检测,该检测不受药物及皮肤状态的影响。若用某特异性变应原进行试验时,IgE显著升高,则对于寻找特异性变应原有重要价值。
鼻激发试验是变应性鼻炎诊断金标准,但具有风险,临床不作为常规方法。
取家兔的嗜碱粒细胞加患者血清和可疑致敏物质之溶液混合一起孵育,如患者血清中有过敏性抗体IgE,则发生嗜碱粒细胞脱颗粒。数200个嗜碱粒细胞,如有30%以上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即为阳性反应。脱颗粒细胞的改变为细胞肿胀,失去正常圆形,胞核清楚,颗粒溶解消失或自细胞内溢出。此法简便、灵敏可靠,有助于确定Ⅰ型变态反应。
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 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必要时可行鼻激发试验。
花粉症的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等和感冒的症状相似, 在临床上有很多的患者认为自己患了“热伤风”, 反复应用抗感冒药物, 甚至有些患者大量应用抗生素。因为感冒药中含有扑尔敏和减充血剂, 可以减轻打喷嚏及鼻堵等症状, 短期内有效, 但由于没有针对病因, 造成病情发展, 导致发病时间延长, 部分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
在花粉播散季节避免接触花粉是最理想的预防方法, 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难以做到, 所以大多数花粉症患者还要依靠药物治疗。花粉症的治疗应分发作期治疗和缓解期治疗。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原。
如有急性哮喘或呼吸困难,可用糖皮质激素或沙丁胺醇进行紧急处理。
是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如苯海拉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大多能有效地控制花粉症的急性鼻、眼症状, 但不能抑制病情的发展。
一种减充血剂,可快速有效地疏通鼻堵。注意此类药物一般不要连续使用一周以上。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是目前推荐的治疗花粉症的最佳方案。由于局部用药, 效果良好, 全身吸收很少, 所以激素的副反应显著减轻。对于中重度的花粉症的患者, 应用抗组胺药及局部用糖皮质激素不能很好地缓解症状时, 需要全身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
如孟鲁司特钠,能阻断白三烯引起的鼻部炎症。由于鼻腔局部用糖皮质激素不能抑制白三烯的释放,所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糖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激素用量,从而减轻激素带来的副作用。
此法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已证实是唯一有可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简而言之,即在明确致病变应原后,使用该变应原浸液通过不同途径,以逐渐递增剂量的方式导入体内,并最终使人体耐受高于自然暴露剂量的维持治疗剂量,经过AIT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改变,使机体在处于相对低剂量变应原的自然暴露环境时,仅有轻微症状甚至无症状。
花粉症无手术治疗。
如敏康片(主要成分为灵芝、虫草菌丝体等),可以调整花粉症患者相关基因表达,改善患者过敏体质,缓解临床症状。但必须注意的是,传统中药制剂和致敏花粉可能存在相同抗原性或交叉抗原性,花粉症患者应慎用传统中药制剂。
涂抹于鼻腔,可有效控制花粉症相关的过敏性鼻炎症状。
从国内外临床应用经验看,鼻腔冲洗虽然并不具备直接抗炎作用,但是鼻腔冲洗与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联用能增强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使用量,可以作为安全、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
花粉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症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控制,但很少可以得到根治,停药后若再次接触过敏原,则会再次诱发症状。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
药物治疗可控制症状,但无法根治。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多数可根治。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花粉症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复查,行过敏原检测和血常规检查。
避免食入过敏性食物,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不要过食油腻, 少吃甜品、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提高免疫力,改善过敏体质。
忌甜腻辛辣食品:刺激性食物会加重充血黏膜的炎症。
忌海鲜发物:如鱼、虾、蟹等含大量异体蛋白食物。
避免食用香菜、茴香、苋菜等蔬菜。
可多吃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具有抗过敏功效的新鲜蔬菜,以及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含多酚、类黄酮较多的食物,如紫苏、洋葱、生姜、萝卜、糙米、荞麦等。
大部分花粉症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不够, 得不到正规治疗和预防, 生活质量低下, 且花粉症用药物治疗后易复发,平时的护理格外重要。
了解各类抗过敏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 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强抗过敏能力。
包括花粉治理和个人防护。花粉治理可采用人工、化学、生物等方法防止此类植物滋生蔓延, 改良周围环境及条件。个人防护包括避免在花粉飘落的高峰期开窗或进行户外活动, 外出时应戴口罩, 发病季节不去近距离接触花草, 有条件者可使用花粉过滤器。
复诊时行过敏原检测及血常规,检查是否存在过敏反应以及炎症情况。
完全避免接触致敏花粉是不可能的, 但由于花粉症有明显的季节性, 大多数可以查到过敏的花粉, 所以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 减少发病或减轻症状。
对存在春、夏、秋季存在花粉接触史及家庭过敏史的患者应当通过点刺试验等早期筛查,出现眼、鼻、咽喉症状者应当及时检查并治疗。
避免在花粉数量最高的傍晚出门。白天风比较大, 大部分花粉在高空中漂浮, 到傍晚时风力减小, 花粉沉降到2m以下, 就可以吸入呼吸道或落入眼睑或黏附在皮肤上, 引起过敏。
当花粉数量很高时, 尽量呆在家里。每年的4~5月和7~9月, 春天的树木和秋天牧草类植物开花, 空气中成吨的花粉在飘散, 花粉过敏的患者要减少户外活动, 尽量呆在家里。
打开空调、关上卧室的窗户睡觉, 可以防止花粉在夜晚飘进房间。
戴花粉防护口罩和眼镜。
鼻腔用花粉阻隔剂, 减少过敏原进入体内。
如有条件可以在花粉期离开本地去外地度假, 花粉期过后再回来。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宜清淡饮食、少糖少辛辣。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生活环境清洁。
7789点赞
[1]关凯,王良录.从花粉症看过敏性疾病的整体诊疗策略[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33(1): 13-19.
[2]魏庆宇. 花粉症的诊治及预防[J]. 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2012,2:89-91.
[3]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553-255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