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较为常见,占化脓性脑膜炎的28.9%,多发生于三个月至三岁的婴幼儿,主要是感染了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导致。发病时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经过系统的治疗,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主要由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引起,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共分为a-f6型,大部分患者感染的为毒力较强的b型与f型。细菌大多存在于鼻咽部,细菌内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本病好发于不良卫生习惯者、机体免疫力低下者、密切接触此病患者的人等。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主要是患者感染了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细菌存在于鼻咽部,首先引起败血症,进而引起脑膜炎。
患者抵抗力低下。
患者与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感菌患者密切接触,且未做好防护措施。
季节因素,秋季多见。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多见于三个月至三岁的婴幼儿,本病较为常见,占化脓性脑膜炎的28.9%。全年均可发病,秋季发病率最高,患者病死率约为3%~15%。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通过飞沫传播。
疫力功能较差,容易合并感染。
居住条件卫生环境较差,且患者卫生习惯较差。
与患有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的患者密切接触,可通过飞沫传播感染。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的症状均较为常见,仅根据患儿就诊是否及时表现为前驱症状、感染征象、脑膜刺激征等。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嗜睡、谵妄、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患者可能并发脑室膜炎、脑积水等并发症。
症状类似感冒发热、流涕、头痛、呕吐。
起病很快,出现头痛、呕吐的情况,同时体温更高。
出现布鲁津斯基征阳性(仰卧时,伸直腿曲颈,若屈颈的同时下肢弯曲则为阳性)与巴彬斯基征阳性(棉签划足底外侧缘,若拇指背屈,其余四趾扇形分开则为阳性)。
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出现嗜睡、谵妄、惊厥、昏迷等情况。
颅内高压症状,头痛,且出现喷射样呕吐。
前囟饱满,触摸前囟可感觉到向外膨出。
若患者为新生儿,症状较轻,婴儿出现哭声的异常,呼吸不规则都可能提示婴儿出现脑膜炎的症状,检查前囟可发现前囟饱满。
少数患儿治疗后一段时间内抵抗力较低,极易感染病毒造成持续的发热。部分患儿会出现营养不良。
本病可能会导致患儿学习能力低下,精神发育迟缓,视力减退甚至丧失。
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疝。
会导致头围增大,积水可损伤大脑,如不及时治疗可留畸形或痴呆。
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影响患者发育与智力。
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耳聋,应注意监测。
本发病较为常见,且发病较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前囟饱满等情况,应立即就医,确定是否患有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若确诊,应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不退、精神萎靡、肢体酸痛、前囟饱满、呼吸不规则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喷射性呕吐或昏迷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患者一般就诊于儿科、急诊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
目前是否出现了头痛、头晕、呕吐、前囟饱满等症状?
目前该症状已经存在多长时间?
吃饭是否有食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全身酸痛的情况?
是否在家自行服药?
是否有其他的既往病史?
检查患者的体温,检查患儿前信是否饱满,观察患儿的精神状况。
检查患儿是否有布鲁金斯基征、巴彬斯基征等,检查患儿是否出现了颈强直。
检查脑脊液是否出现化脓性改变,检查脑脊液中是否存在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此类杆菌形状较为不固定,部分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形状类似球菌,因此在检测时应高度警惕。
如对流免疫电泳法(CIE),酶联免疫法(ELISA)等可以有效的检测出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
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征象,也可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可能。
胸部X光片、CT等检查,均帮助诊断本病。
患儿体温升高,前囟膨出。
检测患儿出现颈强直、布鲁金斯基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图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杆菌为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
抗原检测出体内存在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存在感染征象。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的治疗临床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应选用可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根据患儿目前的病情,灵活调整用药方案及用药剂量。
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及时的处理患者发热,昏迷甚至休克的症状。若患儿存在比较明显的颅内压增高,应使用脱水药。
出现急症时,应先保证患者的生命,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出现高热、昏迷、休克等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
目前临床首选用头孢曲松治疗,对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的抑菌作用好,且易于通过血脑屏障,毒性低。少数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的不良反应但一般无需停药。
可杀灭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可作为治疗的辅助药物。
是血腥流行性感冒杆菌对氯霉素一般不产生耐药性,因此若细菌对其他药物产生耐药性时,氯霉素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
若患者出现颅内高压时,可使用甘露醇等利尿药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
若患者出现与颅内压增高,且使用利尿药无效时,可以考虑手术的方法降低颅内压。
在X光的指导下进行腰椎穿刺,从而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若患儿存在脑疝,则禁止实施腰椎穿刺术,以防患儿脑疝加重。
也可帮助患儿降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
如果患儿病情较为严重,已经出现了偏瘫甚至瘫痪的情况。针灸、推拿等疗法对患者的恢复有所帮助。
若患儿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如瘫痪等,则应让患儿进行适当的恢复锻炼。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经过正规系统的治疗可以治愈,若不经过正规的治疗,患儿常常因为感染而导致昏迷、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可以治愈。
经过规范化治疗,痊愈后对患者的自然寿命没有影响。若患者产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则有可能其并发症影响到患者的生命。
发病后不经过正规的治疗,患儿可能产生偏瘫甚至瘫痪。
患儿痊愈后遵医嘱进行复诊,一般推荐一周或两周复诊,复诊着重检查血常规及脑脊液的状况。
患儿患病后饮食要格外注意,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一日三餐按时吃饭,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
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应先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类等。
普通患儿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牛肉、羊肉等。
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如烧烤等。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患儿需要按时吃药,做适量的运动,密切观察患者,若再次出现了头晕、头痛、发热、前囟饱满等症状,立即就医。
日常要防止感染,仔细消毒患儿所能接触到的物品,尽量为他保持一个无菌的环境,帮助恢复。
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切勿做高强度运动如篮球、足球等。
遵医嘱按时吃药,按时复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监控。
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术后患者用注意保持伤口的干燥、清洁,注意伤口不要碰水,如有异样及时就医。
测量患者的体温,一旦体温升高,应注意。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如出现嗜睡等情况应注意。
观察患儿的前囟情况,若再次出现前囟饱满应注意。
患儿由于发热等情况会导致精神不佳,因此应多与患儿进行交流,帮助他渡过难关。
在用药时应时刻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颗粒白细胞减少等情况,应立即停药,避免对患儿造成更大的伤害。
避免患儿接触到病源菌就可很好的预防本病,日常应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保持环境卫生,外出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密切关注婴幼儿的体温及身体精神状况,若出现异常,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等检查就可初步判定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进行合理的运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细菌进入。
保持婴幼儿环境的卫生,勤通风、勤晒太阳,有助于杀菌。
目前临床也存在针对于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的疫苗,患者可以选择接种疫苗,预防小儿失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在进入人群聚集场所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带好口罩等,避免细菌通过飞沫传播。
禁止滥用抗生素,若必须使用则应避免使用多种抗生素。
4997点赞
[1]解西伦,张秀霞.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疾病及其免疫预防[J].中国热带医学,2001(04):320-321.
[2]廖忠,陈宇南.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及耐药率分析[J].北方药学,2020,17(08):124-125.
[3]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诊断及治疗专家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9(09):663-668.
[4]范仁锋,郑艳,张吉凯,廖玉宜,杜琳,汤妍,苏家立,李苑,黄竹航,舒雅俊,陈义建,刘晓强.2-71月龄儿童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后不良事件观察[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26(05):543-54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