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脂贮积症Ⅳ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在1975年发现一种黏脂病的变异型,同年,确定这种变异型为黏脂贮积症Ⅳ型。黏脂贮积症Ⅳ型是一种罕见病,是由于MCOLN1基因突变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是角膜浑浊,智力低下,精神异常,但无骨骼改变及面容丑陋。本病的治疗常通过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改善黏脂贮积症Ⅳ型患者的生活质量。
黏脂贮积症Ⅳ型主要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是属于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病因是MCOLN1基因突变所致,好发于有遗传因素的人群。
黏脂贮积症Ⅳ型由MCOLN1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定位于19p13.2-13.3,编码黏质蛋白1,黏质蛋白1是一种阳离子通道。黏质蛋白1缺失可抑制溶酶体与晚期胞内体、胞噬体的有效融合,从而使胞噬体堆积在纤维原细胞内,使组织细胞功能受累,并通过某种不清的机制而致病。
黏脂贮积症Ⅳ型属于罕见的遗传性疾病,80%患者为犹太人,在我国极为少见,本病遗传异质性明显。
近亲婚配对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而且先天畸形、早产和流产、幼儿夭折的风险也增加。
黏脂贮积症Ⅳ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直系亲属中有人患过黏脂贮积症Ⅳ型,其患病风险会上升,存在家族聚集性。
黏脂贮积症Ⅳ型患者在出生后6~12个月内发育正常,以后则出现相应症状,其中主要症状有角膜浑浊、脑瘫表现,有时部分患者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还有可能并发肺炎、脑积水、失明等疾病。
患者的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均可受累,出现角膜浑浊,还可伴畏光、斜视。
黏脂贮积症Ⅳ型患者可出现四肢肌张力低下、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及痉挛性四肢瘫痪等脑瘫症状,影像学提示早期可出现小脑萎缩、肼胝体压部发育不良及白质信号异常。
患儿早期就保持静止不动,并且难以在床上翻滚或爬行,头部可出现支撑不良,并且出现眼睑下垂、面部运动逐渐下降,表现为表情呆滞、几乎不皱眉、口角下垂、持续流口水、咀嚼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通常在该病的晚期可出现此症状。
部分患者因胃酸缺乏,血清胃泌素升高而影响铁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等症状。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因易遭受细菌感染而出现肺炎,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并发严重的神经并发症,可出现头痛、下肢无力、起步或步态站立不稳、尿失禁、共济失调、反应迟钝等症状,进行腰穿后可明确诊断。
黏脂贮积症Ⅳ型患者可出现角膜浑浊表现,检查发现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均可受累,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失明的表现。
黏脂贮积症Ⅳ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患者出现角膜浑浊、脑瘫表现时要及时到小内分泌科就诊,通过细胞学检查、角膜活检等,结合典型症状可对本病进行诊断,但要注意本病要与黏脂贮积症Ⅰ型、黏脂贮积症Ⅱ型、黏脂贮积症Ⅲ型相鉴别。
对于有遗传因素的人群,要重视产前检查,一旦患儿家族有过此病的发生就需要进一步检查。
当患儿出现角膜浑浊、脑瘫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黏脂贮积症Ⅳ型的患儿,若出现头痛、下肢无力、呼吸衰竭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小儿内分泌科就诊。
若患者仅出现角膜浑浊,可考虑到眼科就诊。
如出现头痛、下肢无力、呕吐等表现,可到神经内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出现这些症状多久了?
目前有什么症状?
有没有进行相关治疗,有无缓解?
家族里有无相同的病史的出现?
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可见包涵体,其所含内容物为多形性,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有半透明空泡,组织化学染色证明空泡内含有中性糖蛋白、脂质及少量酸性黏多糖。
角膜活检示有特殊包涵体,可提示诊断。
患者的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均可受累,出现透明的角膜组织上出现灰白或乳白色浑浊,可有视力下降。
尿中无异常黏多糖排出。
影像学提示早期可出现小脑萎缩、肼胝体压部发育不良及白质信号异常;骨骼无任何改变;肝脾可正常或轻度。
目的是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胃泌素水平的异常,可以辅助诊断。
用来证实患者是否存在MCOLN1基因突变。
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如患者出现角膜混浊、脑瘫等表现,进行角膜活检发型有特殊包涵体,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充有脂质包涵体等实验室典型改变,以及无骨骼改变、肝脾无肿大或轻度肿大,即可诊断黏脂贮积症Ⅳ型。
主要表现为Hurler样面容、骨骼发育不良,眼底红斑。实验室检查提示尿中不存在黏多糖,但含大量涎酸寡糖,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中有包涵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多含粗包涵体,其中多为中性多糖和黏脂。与黏脂贮积症Ⅳ型相类似,可通过角膜活检发现有特殊包涵体,同时黏脂贮积症Ⅳ型无骨骼改变,可进行鉴别。
患者婴幼儿期即有典型的丑陋面容,颅面部呈前额高狭、眼险水肿,可伴肝脾肿大和心脏增大。严重骨骼畸形,拇指大,骨关节屈曲受限,腰背部后突,髋关节脱位,椎骨体变短,多发性病理性骨折等,智力发育落后,一般于5~6岁时死亡,少数能超过10岁。黏脂贮积症Ⅳ型一般无骨骼改变,肝脾无肿大或轻度肿大,可通过临床表现进行早期鉴别,基因诊断可发现黏脂贮积症Ⅱ型患者的4号染色体上(4p16,3)出现基因突变,即可鉴别。
通常没有明显的丑陋面容、智力落后和肝脾增大,最主要的表现为轻到中度的骨发育不良,四肢关节(如肩部,髋部和手指)僵硬,短躯干,脊柱侧凸,爪形手等,部分患者有心脏受累(如限制性肺疾病、二三尖瓣增厚或发育不良、左心室肥大)。但病情发展缓慢,可存活到成人,无智力障碍或有轻度智力低下,病理改变也很轻。与黏脂贮积症Ⅳ型相类似,可通过采用基因测序方法对患者的GNPTAB和(或)GNPTAG进行检测,若发现有基因突变即可确诊为黏脂贮积症Ⅲ型。
黏脂贮积症Ⅳ型患者目前基因治疗方面尚无明确进展,尚无针对基因和酶替代的治疗,仅可对患者出现的相应症状表现进行长期持续性的治疗,无特效药物和手术治疗。
对于黏脂贮积症Ⅳ型患者出现的角膜浑浊、四肢肌张力低下、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及痉挛性四肢瘫痪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改善黏脂贮积症Ⅳ型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呼吸及相关合并症做各种相应的处理。
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亚铁等,主要是针对有缺铁性贫血症状的患者,服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和腹泻等,若有不适需停药并尽快就医。
严重的黏脂贮积症Ⅳ型患者可出现失明,此时需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来改善生活质量,其中角膜移植最关键的是要有健康的角膜材料,所以要求与花费较高,需根据患者本身进行选择。
黏脂贮积症Ⅳ型患者病情发展缓慢,目前尚未有治疗方法使患者达到治愈,在进行恰当的治疗后,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该病需长时间的复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
黏脂贮积症Ⅳ型不能治愈。
本病通过及时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黏脂贮积症Ⅳ型的患者需长期定时复查,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体格检查和血液学检查。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黏脂贮积症Ⅳ型在护理时家属应注意患者心理状态,帮助其积极面对,同时需要帮助患者进行低强度的运动训练,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嘱咐患者相关的特殊注意事项,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对黏脂贮积症Ⅳ型进行了解,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
在医师指导下可进行慢跑、跳绳、爬楼梯等低强度的运动训练,适度的运动有康复作用。
患者可自行检测体温并记录,观察有无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若有不适则尽快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黏脂贮积症Ⅳ型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发生肺炎等病症,需从个人卫生做起,在流感易发季节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地方,避免接触传染源。
黏脂贮积症Ⅳ型主要是因为基因突变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进行产前诊断完成早期筛查有利于防止患儿的出生,同时需要针对导致基因突变的高危因素进行预防。
对于有遗传因素的人群应进行产前筛查,可检测羊水上清液中的酶活性,同时检测经培养的羊水细胞中的酶活性,正常妊娠时,羊水上清液中酶活性低,而经培养的羊水细胞中酶活性高,反之则相反。
孕期应避免接触易导致基因突变的多项因素,如放射线、化学药物、病毒感染等,以免提高基因突变的几率。
黏脂贮积症Ⅳ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所以应该进行遗传咨询,如果发现家庭成员中有过人患过此病,应对高危夫妇的胎儿进行羊水穿刺来获取胎儿组织细胞,完成产前诊断。
尽量避免发生近亲结婚,以免增加后代遗传病的风险。
4927点赞
[1]王华.儿科神经综合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4.
[2]胡仪吉,申昆玲,沈颖,儿科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2,39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