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因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乳酸产生过多和(或)清除减少,大量乳酸在体内蓄积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血碳酸氢盐≤10mmol/L,动脉血气pH值≤7.35),血乳酸明显升高(≥5mmoL/L)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
根据是否存在组织缺氧分为A型和B型,具体如下:
A型为组织缺氧型,又可分为组织低灌注(心衰、休克、心输出量减少)和动脉血氧含量降低(低氧血症、窒息、一氧化氮中毒、脓毒败血症、严重贫血)两类。
B型为非组织缺氧型,可以分为三型,其中B1型为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所致;B2型为药物及毒物所致;B3型为先天性代谢疾病,某些为糖代谢相关酶系的先天性缺陷所致。
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双胍类药物、高龄、酗酒,或伴有急慢性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功能衰竭及脓毒败血症,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最常见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乳酸性酸中毒,其原因主要如下: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丙酮酸氧化障碍及乳酸利用缺陷,平常即可出现血乳酸轻度升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更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糖尿病足、各种感染和脓毒血症,导致血乳酸增高。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肥胖,多伴夜间阵发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也可以加重缺氧,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以及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常伴脱水和组织灌注不足,无氧糖酵解增加,乳酸堆积。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心脏病变和心功能衰竭,可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和低氧血症;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则可导致严重贫血,加重缺氧;肝肾功能不全又可以影响乳酸的代谢、转化和排出。
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引起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增加局部组织缺氧。以上因素均可导致乳酸的产生增多和(或)排泄减少,发生高乳酸血症甚至乳酸性酸中毒。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的乳酸性酸中毒发病风险增加6倍,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最主要诱因。
双胍类药物能够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肝脏和肌肉对乳酸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异生,从而导致血乳酸增高甚至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发病率为0.25%~4.00%,多发生在使用大量苯乙双胍伴肝肾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等的糖尿病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好发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起病比较急,除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口干、多饮外,主要为深大呼吸、意识模糊、嗜睡,以及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
轻症患者可仅有疲乏、无力、恶心、食欲降低、头昏、嗜睡和呼吸稍深快。
中至重度患者可有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疲劳加重、口唇发绀、无酮味的深大呼吸至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脱水表现、意识障碍、四肢反射减弱、肌张力下降、体温下降和瞳孔扩大,最后可导致昏迷及休克。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如果救治不及时,有较高的病死率。
意识模糊或昏迷,大脑长时间缺氧可导致脑水肿。
酸中毒影响循环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长时间少尿、无尿导致急性肾损伤。
由于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血糖升高通常不明显,早期症状仅为非特异的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精神萎靡,难以引起重视。而且乳酸性酸中毒的表现常被基础疾病所掩盖,所以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重在预防、及早就医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乏力症状加重,还有深大呼吸、意识模糊、嗜睡,以及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一般就诊于内分泌科,急性发病可到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有糖尿病病史吗?
血糖控制的好吗?
最近服用的什么药物,有没有服用过量?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正常的血乳酸浓度为0.4~1.4mmol/L。血乳酸在2~5mmol/L为高乳酸血症,通常不伴血pH值降低。乳酸性酸中毒时血乳酸≥5mmol/L,严重时可高达20~40mmol/L,血乳酸/丙酮酸≥30mmol/L。
pH<7.35,通常<7.20,二氧化碳结合力常低于10mmol/L,阴离子间隙>18mmoL/L。
可正常、偏低或者升高,但大多数血糖水平<13.9mmol/L。
血酮体正常或者轻度增高,但多数<0.85mmol/L,尿酮阴性或弱阳性。
血象多数增高,肝肾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可有血钠和血钾异常。
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出现昏迷、酸中毒、失水、休克,并有服用双胍类药物史,及伴有肝功能不全、慢性缺氧性脑病者,测定血乳酸≥5mmol/L,动脉血气pH值<7.35即可诊断。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应注意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鉴别。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乳酸性酸中毒均可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脱水,但是酮症酸中毒常有停止降糖药物特别是胰岛素的治疗、暴饮暴食、感染的病史,血糖和血尿酮体均明显增高,呼吸有酮味,血乳酸<5mmol/L;而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常有严重的伴发疾病,血糖通常正常或仅轻度升高,酮体常为阴性,血乳酸≥5mmol/L,可作鉴别。
高血糖高渗状态血糖水平增高更为明显,通常在33.3mmol/L以上,血气分析结果正常,血乳酸水平<5mmol/L,乳酸性酸中毒通常血糖升高不明显,有血乳酸≥5mmol/L和代谢性酸中毒。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乳酸性酸中毒也可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状态同时存在,除了局部组织灌注不足和缺氧外,酮症酸中毒本身的糖代谢紊乱也促使乳酸产生增多,如果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酮体跟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程度不吻合,或者酮症纠正后仍有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就必须怀疑存在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而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如果没有酮症,碳酸氢盐≤15mmol/L时,也需要考虑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
糖尿病乳酸中毒的急救首先是补液、扩容,纠正脱水、休克,补碱纠酸及对症治疗。病人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应安置于抢救室,有条件时安置于重症监护室。立即给予平卧位,注意保暖,持续心电监护,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给氧,严重者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补足血容量也是抢救乳酸性酸中毒十分关键的措施。
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血浆等补液扩容,以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和心排出量,同时予以利尿剂以帮助乳酸的排泄。
补碱应尽早且充分,速度补充碳酸氢钠,使动脉血pH值维持在7.20左右,可避免加重细胞内酸中毒。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通常血糖升高不明显,但如果血糖增高,应停用所有口服降糖药物。因这类患者通常伴有组织灌注不足,因此不宜使用皮下胰岛素注射或者胰岛素泵治疗。建议使用静脉胰岛素输注降糖,使血糖控制在8~10mmol/L左右。如果血糖不高,也可使用葡萄糖和胰岛素液体,补充能量供应,有利于机体对乳酸的利用。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服用过量的双胍类药物,或者伴有血钠较高、严重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心衰,可以使用透析疗法清除药物,加快乳酸的排泄和缓解心衰,改善组织灌注,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疗效。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病死率高达50%,血乳酸>9.0mmol/L者病死率高达80%,血乳酸>15mmol/L罕有抢救成功。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部分可纠正。
此病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病死率超过50%。
一般患者可在出院后1周复诊。
按具体情况控制主食量,选择优质动物蛋白,每日食油量25克左右,多食用天然纤维,多吃粗粮、杂豆、海藻、青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宜吃碱性食物、增强免疫力的食物与膳食纤维类食物。
忌吃酸性食物,如奶酪、白糖等,容易加重酸中毒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胃黏膜,容易导致胃黏膜水肿,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忌吃油脂丰富的食物。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在住院期间主要是纠正酸中毒,症状改善后即可出院,更加重要的是出院后仍需积极治疗糖尿病,检测血糖,遵医嘱更换、服用降糖药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身体锻炼。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控烟限酒,注意调节心理。
遵医嘱更换降糖药物。
患者与家属一起了解疾病知识,共同做好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管理。
如果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针对并发症也应做好护理。
定期监测血糖和乳酸,尤其是刚刚出院时,应遵医嘱密切监测。
如服用降糖药物为双胍类药物,一定要遵医嘱更换降糖药物,不要因觉得浪费而擅自服用。
糖尿病患者长期糖代谢异常,易存在乳酸增多的倾向,一旦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病死率高,死亡率高达50%,故强调积极预防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病情,长期维持体内各种代谢平衡,是预防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乳酸性酸中毒的关键措施。
凡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最好不用双胍类药物(降糖灵、降糖片)。
遇有休克、缺氧,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发生酸中毒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性。
尽量不用果糖、山梨醇,采用葡萄糖,以免诱发本病。
尽可能避免用乙醇、甲醇、木糖醇、水杨酸盐等药物,慎用心得安,因可诱发本症。
4867点赞
[1]血小板/淋巴比值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罗江,施剑青.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8.(06).
[2]林健,周智广,糖尿病乳酸中毒的诊断治疗及进展[J].临床内志,2017.3(34).159-16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