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酮类药物是安替比林的衍生物,毒性较大,治疗剂量即可引起严重粒细胞减少,这类药物包括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羟基保泰松等,超过剂量服用此类药物可导致吡唑酮类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盗汗、红斑样皮疹、血尿等症状,治疗方式为催吐、洗胃、导泻、血液透析等方式,早期治疗预后较好,但迁延病情可能会引起死亡。
吡唑酮类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一定剂量的吡唑酮类药物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引起急性反应,一般病情较重。氨基比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保泰松可引起唾液腺肿大,常误诊为腮腺炎。
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引起的,发病缓慢,症状不明显,通常不易察觉。
唑吡酮类中毒主要是误服过量或长期应用较大剂量的吡唑酮类药物所致,少数病人虽用治疗量亦可发生严重的中毒反应。
健康人群误服吡唑酮类药物。
服用剂量超过说明书规定的剂量。
多见于存在慢性疾病的患者。
对此类药物敏感,少量服用时也可以出现中毒症状。
服药依从性差,患者自己未严格按医嘱吃药,随意更换用药时间和剂量。
有吡唑酮类药物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
该病临床上较为多见,好发于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吡唑酮类人群。目前缺乏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可由未严格按住医嘱吃药、有吡唑酮类药物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诱发。
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吡唑酮类过敏人群。
儿童由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误服了吡唑酮类药物,可导致中毒。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及耐受力下降,服用此类药物易导致中毒。
吡唑酮类中毒根据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有不同的表现,急性中毒可有恶心、呕吐、眩晕、粒细胞缺乏症、低血压等症状,慢性中毒可有发热、粒细胞数减少、肝脾大等症状。该疾病可有腹泻、十二指肠溃疡、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可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粒细胞缺乏症、低血压、变性血红蛋白血症所致发绀(安替比林易引起)、谵妄、抽搐及昏迷,最终可引起呼吸和循环衰竭。急性保泰松中毒时很快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伴过度换气,并会发展至昏迷、牙关紧闭、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低血压和少尿的休克综合征。保泰松还有水钠、氯潴留作用,可导致水肿、血压升高,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表现为发热、粒细胞数减少、肝脾大、肝功能损害或胃肠道黏膜糜烂伴出血,保泰松易致水钠潴留而发生水肿。
最常见为恶心、上腹不适、呕吐、腹泻,饭后服药可减轻,大剂量可引起胃、十二指肠出血、溃疡,与本药抑制PG合成有关,溃疡病者禁用。
保泰松能直接促进肾小管对氯化钠及水的再吸收引起水肿,使心功能不全者出现心衰、肺水肿,故用本药时应忌盐,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有皮疹、偶致剥脱性皮炎、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致死,应高度警惕,如见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并用抗菌药防治感染。
偶致肝炎及肾炎,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是保泰松抑制甲状腺摄取碘所致。
保泰松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最严重,可导致粒细胞减少,进而导致贫血。
吡唑酮类用药期间要注意自身有无不良反应,如有恶心、呕吐、眩晕、低血压、发热或腹泻、谵妄、抽搐,甚至昏迷时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做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便常规确诊。
有恶心、呕吐、眩晕、低血压、发热或腹泻等不适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有皮疹、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时及时就医。
有谵妄、抽搐甚至昏迷时立即就医。
该疾病需要到急诊科就诊。
近期服用过哪些药物?
用药时间和剂量是多少?
服药后有恶心、呕吐、眩晕等不适吗?
最近有拉肚子吗?大便有出血吗?是否有黑便?
现在这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
近期尿的颜色?
用于检查有无血细胞及肝酶等异常情况,血常规检查可见全血细胞减少,血液生化检查可见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可明显升高,肝肾功能指标异常。
主要用于检查有无蛋白尿等相关异常情况,尿常规可见尿蛋白阳性。
主要检查有无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等情况,便常规可见大便潜血可阳性。
有吡唑酮类药物服药史。
有吡唑酮类药物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眩晕、低血压、血尿、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
全血细胞减少。
尿蛋白阳性。
大便潜血可阳性。
抽搐导致横纹肌损伤的相关指标,如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可明显升高,肝肾功能指标异常。
病史不明时行血液、尿液毒物检测确诊。
乙酰苯胺类药物包括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非那西丁中毒后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耳鸣、出汗等外,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导致的发绀,并伴有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同时尿液可由鲜明黄色变为红葡萄酒色,根据尿液颜色可鉴别二者。主要检查有无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等情况,便常规可见大便潜血可阳性。
口服吡唑酮类药物中毒立即停止用该药,以催吐、洗胃、导泻为先,后期配合血液透析积极对症、抢救为主,该疾病的治疗周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
使用手指按压患者舌根,使患者将未吸收的毒物吐出。
主要通过0.5%的活性炭悬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微温水洗胃,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加重消化道损伤,抽出、清除胃内未被吸收的毒物。
酌情用硫酸钠导泻、保暖、吸氧,必要时用止痉药物并静脉补液,此方式主要用于缓解接受催吐以及洗胃之后,导入或口服导泻药物使进入肠道的毒物迅速排出体外。
保泰松中毒时输液需慎重,防止液体量过多和速度过快,忌用生理盐水,粒细胞较少时应输入新鲜血液加用抗生素,必要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者换血。
此方式主要用于药物入血的情况下,通过此方式减轻肝、肾、骨髓的损害。
吡唑酮类中毒轻症患者及时、有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重症患者不易治愈且有死亡危险,该病情的复诊周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遵医嘱进行。
吡唑酮类中毒如治疗及时轻度中毒患者可治愈,重者不易治愈。
本病轻症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但严重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死亡。
追踪治疗,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遵医嘱复诊。
唑吡酮类中毒的患者饮食调理主要根据治疗手段不同有不同的方式,如洗胃后一般需要从禁食到流质饮食再到正常饮食,而催吐、导泻后主要是避免食用生、冷、硬的食物。
洗胃后24小时内不建议进食,3~5天后以流质饮食为主,随病情好转可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
此时应适当补充盐水,尽量不食用生、冷、硬的食物,如凉水、馍片等。
唑吡酮类中毒需要患者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需要特殊注意的是,该病情根据预后情况复查时间,可能会延期到不影响生活为止。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规律生活、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疾病的恢复。
血液透析后易出现凝血因子减少,患者应随时观察皮肤是否有出血点,若出现异常的瘀斑、瘀点,应及时就医。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根据疾病的预后情况定期复查直至不影响生活。
吡唑酮类中毒的筛查对象主要为发病高危人群,注意自身的不良反应及时就诊,预防方面主要是避免过量服用或误服吡唑酮类。
需要服用吡唑酮类药物的患者,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并应详细了解该药的不良反应,并时刻注意自身变化,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服用本类药物应遵医嘱适量,易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人群禁用。尤其儿童,一定要详细询问患儿是否有过敏史或者家族过敏史。
药品注意保管、避免误服,防止儿童或精神异常者接触。
4459点赞
[1]朱依谆,殷明.药理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17-320.
[2]杨悦,边蕾.儿童应用吡唑酮类药物的安全性及监管措施研究[C]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