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菌进入胸腔引起感染炎性渗出,造成胸腔脓性积液,称为脓胸。是常见的胸部疾病之一,青壮年发病率较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脓胸的发病率以及脓胸并发症的发生已明显下降,但一些复杂或特殊耐药菌感染所致的脓胸,以及小儿和老年脓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时仍较困难,病程较长,给患者造成长期痛苦,影响劳动力,甚至造成死亡。
急性脓胸由化脓性细菌引起,常见的细菌是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也可见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溶血性流感杆菌等。如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时,大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约40%~94%胸腔积液培养阳性者有厌氧菌感染,主要为拟杆菌、厌氧性链球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
急性脓胸的致病菌多来自肺内感染灶,也有少数来自胸腔内和纵隔内其他脏器或身体其他部位病灶直接侵入或经淋巴管侵入胸膜腔而引起化脓感染。致病菌进入胸膜腔的途径包括直接由化脓病灶侵入或破入胸膜腔,或因外伤、手术污染胸膜腔;经淋巴途径,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纵隔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等,通过淋巴管侵犯胸膜腔;血源性播散,在全身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致病菌可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膜腔。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致病菌机会性感染。
受凉、淋雨可导致机体短时间内免疫能力下降,使致病菌加快繁殖,诱发急性脓胸。
急性脓胸多继发于胸、肺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及部分免疫力低下者,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克雷白肺炎杆菌,其次为链球菌,相关报道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者约占40%。
青壮年发病率更高,可能与青壮年更易受到外伤有关。
小儿或老人免疫能力下降,常出现一些较为复杂或特殊耐药菌感染所致的脓胸。
存在肺部感染、胸部有外科手术及操作的人群。
急性脓胸主要表现为由感染产生的全身症状和胸腔内积液产生的局部症状,病因不同,症状也有差异,患者常有高热、胸痛、胸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厌食、全身疲乏等。
常有高热、脉快、呼吸急促、食欲缺乏、胸痛、全身乏力、白细胞增高等征象。积脓较多者还有胸闷、咳嗽、咳痰症状。体格检查病侧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伴有发绀和休克。
急性脓胸如果未经严格治疗会逐渐转为慢性脓胸,脓液中的纤维素大量沉积在胸膜上,胸膜中的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向纤维素内生长,成为肉芽组织,机化成为较厚的致密包膜,即胸膜纤维板,此时属机化期。
广泛、坚硬的胸膜纤维板包裹肺组织,并严重限制胸廓的运动,使胸廓内陷、纵隔移位,呼吸功能严重减退,引起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脓胸并发假性胸壁疝很少见。假性胸壁疝的特点是胸壁半圆囊肿物,质软,易被压缩,局部呈反常呼吸,多并发于未及时治疗的婴幼儿急性脓胸患者。因婴幼儿胸壁肌层薄弱,肋骨柔软易被撑开,大量胸腔积液、咳嗽、哭闹等长期的胸内高压冲击,有可能迫使壁层胸膜撑开肋间及肌层疝至皮下,导致本症的发生。
患者有肺部感染病史,胸部遭受过外伤或曾经做过胸部手术,尤其是青壮年,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全身乏力、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怀疑是急性脓胸时,需积极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促使肺组织尽快复张。
有肺部感染病史,有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和白细胞升高,咳脓臭痰等典型表现。
有胸背部外伤病史,或肺部异物吸入病史,出现高热、寒战、咳脓痰等表现时,高度怀疑并发急性脓胸,应尽快就医。
有其他可引起脓胸的原发病的患者,若突然出现高热、寒战,应及时判断是否继发脓胸。
患者可至胸外科、急诊科就诊,待急性脓胸病情稳定后转至呼吸内科行专科治疗。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这些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否有明显诱发原因?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高热、胸痛、胸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厌食、全身疲乏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病侧存在积液所致的致密阴影。若有大量积液,病侧可呈现大片浓密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如脓液在下胸部,可见由外上向内下的斜行弧线形阴影。脓液不多者,有时可同时发现肺内病灶。同时伴有气胸时则可见气液平面。尤其是未经胸腔穿刺而出现气液平面者,应高度怀疑有支气管瘘或食管瘘的可能。
胸部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安全的明确脓胸范围和准确定位,有助于胸腔积液穿刺定位和实时干预治疗。
胸部CT不但能够评估胸膜腔受累情况,还能评估胸管放置位置;能发现是否存在脓腔分隔,是否存在肺实质改变和支气管病灶,并有助于区分脓胸和肺脓肿。
胸腔穿刺术可抽出脓液送检,是确诊的主要方法。首先观察脓液外观性状、质地稀稠、有无臭味,其次作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X线检查可见胸腔积液引起的致密影。少量积液时(100~300mL)肋膈角模糊、变钝;中等量以上积液(400~1000mL)时,显示弧形阴影。殡气胸并存时,可见气液平面。全脓胸可见到肺萎陷及纵隔移向健侧;局限性脓胸常表现为包裹性阴影。
CT扫描对多房性局限性脓胸的诊断和定位有特殊重要意义。
胸腔穿刺抽取脓汁做涂片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确定诊断并指导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急性脓胸治疗原则为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培养的菌种和抗生素敏感试验调整抗生素;及时彻底抽除或引流脓腔内脓液;使受压的肺复张以恢复其功能;支持疗法,注意营养,补充维生素,纠正贫血,治疗并发症;治疗引起脓胸的病因。
应及早确定致病菌,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如细菌及药敏结果未得时,可先经验用药。原则上抗生素要足量、静脉用药体温正常后再持续用药2周以上防止脓胸复发。由于大部脓胸有厌氧菌感染,急性期应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如克林霉素;由革兰阴性菌导致的急性脓胸常选用氧氟沙星;若是由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导致的急性脓胸,则可选用氟氯西林钠。
近年来胸腔镜手术被应用于急性脓胸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效果。其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清除所有脓液及坏死胸膜组织,消除分隔,加速肺复张和脓腔闭合。
急性脓胸早期,脓液稀薄,易于穿刺抽出。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或经B超定位,用16~18号粗针穿刺排脓,尽可能将脓液抽尽,抽脓后可胸腔内注入有效的抗生素。如病程超过2周,脓液黏稠不易排出,可在胸腔穿刺时行胸腔内冲洗。冲洗液可选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及溶栓药物(如链激酶和尿激酶)。如合并厌氧菌感染,可用甲硝唑作冲洗液。
经过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或急性脓胸伴大量积脓,或并发支气管-胸膜瘘、食管-胸膜瘘、急性张力性脓气胸及患者病情危重时,应肋间切开插管引流,及时排出脓液,尽快使肺复张,预防慢性脓胸形成。目前,大多数学者均主张早期胸腔闭式插管引流排除脓液,此法治疗急性脓胸,治愈率可达85%左右。
自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急性脓胸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根据血细菌学检查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生素选择,处理得当,预后良好。
该病能够治愈,部分患者不能及时治愈时可转为慢性脓胸。
该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急性脓胸治愈后1月、3月、6月前往胸外科门诊复查。
急性脓胸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形成的脓液消耗很多的能量及蛋白质,故必须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以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
急性脓胸病人均伴营养过度消耗,呈负氮平衡状态,饮食上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抽烟、喝酒,避免吃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在烹饪食物时尽量选用植物油,忌猪油等动物油。
急性脓胸患者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呼吸功能,无气促、发绀等现象,病人疼痛减轻,病人营养状况逐渐恢复正常。
了解各类预防感染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避免受凉,有感冒、局部炎症等情况及时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避免外伤。
可采用吹气球、深呼吸等方法,以增加肺的呼吸功能。
当患者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床单、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咳脓痰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减少细菌产生。
注意观察病人情况,正常为经治疗后胸部较轻松、气管内发痒欲咳,说明肺逐步膨胀复张;异常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气短、出大汗;穿刺后观察病人有无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定时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引流期间禁洗淋浴,擦洗时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抬、举重物,避免屏气。如患者带胸腔引流管出院,教会患者观察和固定放置引流管的方法,以及引流管脱落等情况的应急处理和返院更换引流瓶等指导。
预防急性脓胸,需要积极治疗胸部、肺部疾病,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各种致病菌的感染,降低发病几率。生活中需适当运动,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保持机体营养充足。
肺炎等胸部感染性疾病者需及时诊治,防止继发急性脓胸。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止肺部感染。
生活中应加强锻炼,如慢跑、瑜伽、游泳等,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4200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
[2]胡盛寿.心胸外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6.
[3]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回复快